卜艳鑫 张达盼
摘要: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高校普法宣传教育方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充分发挥高校普法宣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是当前高校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如何从普法教育的内容、主体、渠道、载体等方面,提升学生法律常识,让其将法律常识带给身边同学、带回家中,使家庭、学校、社会形成良好的三维“法律空气”对流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普法宣传教育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提到的要求,积极执行中央贯彻的方针,让“依法治国”的口号深入化转变成为行动,有利于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安全稳定、提升我国人民的基础保障、对我国早日实现强大的中国梦具有深层次的含义[1]。众所周知,高校是培养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基地,在高校大学生中间开展法治教育,意义十分重大。大学生法律素质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文明建设,以及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具、实现伟大梦想有关键的作用。
一、高校普法宣传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普法宣传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
轰动全国的几个案件如“马加爵连杀四室友”“复旦大学投毒案”“中传媒女大学生惨遭强奸谋杀案”等案件仍让学生和家长心有余悸。此类犯罪人员是具有高智商的高材生,在一定程度上给一味抓专业成绩和知识理论的高校敲响了警钟,不仅要从心理和生理健康方面重视运用法治宣传教育,同时需要通过多形式化的宣传教育进行普及,让每一个学生建立完善良好的人格体系,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使学生建立起一整套的法制观念,从而从自身严而律己,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
(二)高校作为培养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地,加强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普法宣传是必然要求。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培养人才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我国培育优秀人才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最主要的力量,承担着我国承上启下,前仆后继的人才输出主力。必须要提高在校学生知懂法的思想观念,增强法律对于每一个公民重要性的认知,为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奠定基础。
(三)高校具有人才优势、专业优势、教学师资等优势,在带动全民普法宣传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摇篮,同时也是广大公民高度关注的对象[2]。高校推出的思想理念对整个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带动作用。利用学校教育这个平台,让学生对于法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家人中带动亲人知法守法、到工作岗位中带动同事知法守法,从而形成一条良好的“连锁反应”,构建和谐、文明生活氛围。
二、高校普法宣传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调查分析高校学生的普法教育现状,分析新形势下高校普法现状总结出亟待解决的问题。
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以问卷的形式调查目前学生的思想特点、综合处理反馈数据,从数据出发分析目前高校普法宣传教育在教师及学生中采取哪些策略是他们所接受的方式及普法宣传教育的现状。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也是调查分析的重要对象。进而综合分析调查结果,掌握新形势下学生普法教育的现状,分析出新形势下高校普法现状总结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针对高校普法内容、形式单一,“适时、适势”性差的现状,高校普法的有效途径。
首先,在普法内容上创新。打破传统高校普法内容“适时”性差的现状,根据国家时势形式,结合对典型案例的剖析进行学习,可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例如,当前可通过学习疫情防控工作中热点案例,加强学生对疫情法内容的了解,逐渐引导学生在面对疫情等类似突发事件时如何懂法、守法,进而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在普法方式上创新。完善传统高校普法形式单一“适势”性差的现状,普法方式在传统经典理论研究和概括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多媒体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云端”线上普法学习[3]。例如,通过线上普法小讲堂形式邀请已毕业校友分享专业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当前热点案例,采用公众号、短视频等方式学习相关法律。从而拓宽学生行业法律视野,提高行业法律素养,为今后毕业走向岗位奠定法律基础。
最后,充分发挥辅导员岗位的主观能动性,将普法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4],把理论知识分享给学生普法小组带头人,进而辐射给党员同学,发挥党员同学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身边同学共同学法、普法,使同学们在学习中将普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带动家庭成员知法懂法,形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普法学习网络。此外,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环境的特殊性,逐渐形成了一个热爱普法公益事业、自愿参与、只求奉献、不图回报的法制宣传群体,不断完善普法公益工作机制,鼓励更多的普法志愿者参与到普法工作中来,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普法资源。
(三)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成效评价,确保普法有益效果最大化。
普法教育是思政工作的一部分[5],属于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它是做人的工作,是培养人的意识和观念。要把长期存在的传统“人治”观念,转变为适应建设法治国家需要的“法治”观念,需要时间和历程,更需要与时俱进。在新形势下,可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提高普法工作的实效即通过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线上视频等多媒体途径,实现普法工作媒体全覆盖。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各类受众群体接受信息的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开展普法工作,增强实效。此外,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提高普法工作实效即通过“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普法学习网络,在日常普法工作中,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特别是发挥普法小组队伍的特殊作用,有效推动全社会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参考文献:
[1]郭亚敏,常之魁,崔荣.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互联网普法教育之浅见[J].学周刊,2019(29):15-16.
[2]杜東泽,刘贵明,龚旭,李凯凯.高校大学生普法教育平台建设[J].法制博览,2018(30):243.
[3]任婵娟.探析高校大学生普法宣传网络媒体平台建设[J].传媒论坛,2020,3(06):147.
[4]王佳楠.高校辅导员普法工作实现途径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5(05):103+99.
[5]薛祎.浅析普法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9(09):470.
本文是2019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项(2019GXDJ-QN009)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