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
受传统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很多高中的数学教学效果并不太好.本文从如下三个方面谈一谈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联起来,多讲解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案例、场景、实物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联系的同时,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講解《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出如图1、2的图形,然后给出问题:“它们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图腾柱子和螺帽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几何体,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贴近,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会主动思考问题,回答道“圆柱、六棱柱、长方体、四棱柱……”然后教师问道:“大家能列举一些简单组合体的实例吗”学生都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表示:“杯子是由圆柱体组成的.”有的学生表示:“椅子是由四棱柱和长方体构成的.”最后学生会发现: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体组合而成.并且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一种是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
教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仅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还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开展实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际有机联系起来,指导他们开展实验操作活动,让其在猜测、实验、探究、验证的过程中得出结论、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实验操作任务:“请大家准备好三角形纸片,在三角形的顶点A的对边上任取一点D.连接AD,并将纸片沿AD进行翻折,这时可以得到一条折痕AD,然后将翻折之后的纸片竖向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要让三角形纸片的另两个顶点B和c与折痕的D点同处在桌面这一平面上,此时大家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猜想、分析、验证,得出了不同的结论:(1)经过翻折三角形纸片的折痕和桌面之间是垂直的,而且只有在AD这条线和三角形A日c的高重合时,折痕才能与桌面垂直;(2)当ABC三角形的高和底边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时,将三角形放置在桌面上之后,高所在的这条直线和桌面垂直.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进一步得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能力、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讨论完成任务.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逐步探究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既突破了重难点知识,也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要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张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