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做好国有企业网络舆情防控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0-09-10 17:55:27纪靖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国有企业防控

摘要:当前,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面临的舆论形势越来越严峻。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环境下国有企业网络舆情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国有企业的网络舆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国有企业;网络舆情;防控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下,网民对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综合。在“个个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的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公众集聚地,成为舆情发展扩散的“放大器”。在新的形势下,国有企业只有认真研判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促进企业舆情管理创新,才能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做好网络舆情的有效应对工作,化危机为机遇。

一、新媒体时代国有企业网络舆情问题凸显

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5次《中國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上升至99.23%。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网民言论的活跃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随着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改革中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深层次的矛盾随着利益格局的改变会逐渐凸显。由网络舆论引发的社会热点事件不断增多,互联网已经成为舆情事件发端的独立源头,给公共安全、行业形象、企业声誉造成巨大影响,也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如何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引导舆论,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国有企业当下面临的一个既棘手又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二、国有企业应对网络舆情的探索与尝试

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占领网络舆情引导的制高点,近几年,许多国有企业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删帖围堵,被动应对。企业对网络舆情视为敌情,面对危机如洪水猛兽,急于快速平息事件,不惜代价进行删帖围堵。在“人人皆媒体”的网络环境下,删帖行为其实已经失去作用。而且“两高”司法解释已明确规定,网络公关公司删帖行为是非法经营,这样的方式早已难以为继。

第二个层次是网络炒作,误导舆论。为了应对舆情危机,除了“围、堵、截”的方式进行隐瞒或删减外,还一味在公关手段上下功夫,借助公关公司进行反向网络炒作,实行软文营销、网络水军等手段,试图挽回不利的影响。这样的炒作一旦过头,击穿公众道德底线,必将透支品牌信誉,使企业处境更加困难。

第三个层次是主动沟通,敢于面对。在经历大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更多的舆情管理专业培训,一些企业的危机应对意识与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企业普遍通过新闻媒体、微博等渠道有针对性地回应公众质疑,在态度真诚、切实解决问题、巧避锋芒、后续跟进、修复影响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四个层次是建立机制,强化管控。不少企业在积极提高危机应对能力的同时,已经将工作重心向前扩展,强化了舆情预警的工作,并积极建立健全危机舆情管理体系,通过监测、预警、应对、修复等环节,建立起上下衔接的组织体系,形成有效的监控预警机制和事后评估问责机制,全面有效地化解网络舆论危机。

第五个层次是借助舆情,助推管理。从舆情“消防员”的角色跳出来,充分利用主流媒体通过宣传典型、展示形象等方式正面引导舆论,同时将更科学的调查方法引入舆情管理体系,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创新中,正确实施舆情管控,进一步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三、国有企业网络舆情防控的建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这对国有企业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针对新闻载体在变、传播广度在变、读者群体在变的现状,唯有提前谋划,方能掌握主动。

(一)建立源头防控机制,提升主动应对能力

国有企业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规范企业信息披露以及新闻发布制度,加强对企业高管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网络舆情与企业危机公关知识的培训,引导企业管理人员理性对待公众监督,掌握与公众和媒体打交道的语言艺术及其技巧,坦诚面对各类媒体的评论,不回避、不隐瞒、不消极应对。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快速、准确、透明地在主流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占领网络舆情高地,使小道消息无法在论坛、QQ群里蔓延传播,主动引导舆论,放大正面声音,稀释、中和、平衡负面舆论,维护企业品牌形象。全媒体时代,要加大短视频、科普文章等喜闻乐见知识载体的生产供给,用优质内容增强国有企业宣传的吸引力,让网民对行业资讯读得进、听得清、看得畅,实现行业发展与消费者需求同频共振。

(二)建立管理工作机制,提升队伍素质能力

成立企业网络舆情应对领导小组,统筹规划企业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加强对舆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在机构建设、人员配备、资源整合、物质投入、宣传规划等方面统筹安排,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经费等纳入企业的编制和预算,构建一个“大舆情”防控格局。建立舆情工作人员的激励和发展机制,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网络通的高素质舆情监测员队伍,在工作、学习、生活和培养使用上,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及时收集行业信息,让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

(三)建立舆情监控机制,提升反应处置能力

舆情应急处置的黄金时间,传统媒体时代为24小时,而微博等自媒体时代仅为1小时,能否掌握主动,做好预案至关重要。建立一套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对企业在网络媒体上的舆情进行全天候监测,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把握舆情走势,判断舆情风险,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分类处置。一是做好舆情监测记录,发现舆情,进行分级定性,做好舆情跟踪记录,及时向舆情应对领导小组汇报。二是对舆情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挖掘舆情根源,形成报告及时报送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重点跟踪,分级处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定期开展应对突发舆情的应急演练,一旦出现负面舆情要分类施策,确保及时研判、正确处理。

(四)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提升综合防控能力

建立和完善舆情管理工作考核制度,将舆情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各单位和部门,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运行落实机制。加大督查力度,检查各单位制度是否完善、预案是否制订、人员是否到位、工作是否落实。加大问责力度,对舆情引导控制不力、发生重大舆情事故、造成工作被动、损害企业形象的单位和个人严肃处理。对不实舆情发布人建立约谈机制,对不同观点试行网络解释制。对别有用心、煽风点火、制造混乱的网络谣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追究,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德锋.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网络舆情管理[N].中国民航报,2014-7-31(6).

[2]冉芮川.加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网络舆情的管控与处置[J].办公室业务,2014(1):50-51.

作者简介:

纪靖(1983-),女,汉族,单位:山东威海烟草有限公司,职称:经济师,学历:大学本科。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烟草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国有企业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环球时报(2022-04-25)2022-04-25 17:20:21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18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 02:48:40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32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44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23:42:46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51:37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