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
摘要:构筑中国价值,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考察构筑中国价值面临的现实困境,可以确定构筑中国价值的着力点和路径。
关键词:中国价值;困境;构筑;分析
构筑中国价值,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当前,构筑中国价值尚面临现实困境。
一是传统价值有所弱化。中华文明灿烂辉煌,自汉武帝用董仲舒之策,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独尊儒术,儒家价值成为主流价值。儒家价值以《诗》《书》《礼》《易》《乐》《春秋》为主要载体,确立三纲五常基本规范,铸就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塑造直、仁、忠、恕、孝、悌君子品格,产生深远影响。然而,近代以来,列强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间惨剧上演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中华文明惨遭蹂躏,中国传统价值七零八落。后来,中国传统价值又连同旧社会的残渣余孽,被扫到垃圾堆,犹如连婴儿一起泼洗澡水一般。经过弥补,传统价值的意义被广泛认识,但传统价值弱化的影响依然没有完全消除。
二是西方价值大力渗透。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自信、包容、开放,积极拥抱世界,赢得发展良机,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文化交融、观念碰撞、价值渗透也不可避免。我们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输出中国价值的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和价值的渗透。例如,美国民主思想、好莱坞大片等广泛传播,日本动漫普遍流行,韩国肥皂剧、江南style等家喻户晓。渐渐地,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等萌发和膨胀。
三是主流价值偶或缺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价值理所当然是主流价值,也理所当然地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但我国社会主义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程度不高,其优越性远未充分体现出来,相应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在诸多领域、方面和环节还存在缺位情况。尤其是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政治性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广播电视和党报党刊等在一些问题和事件中声音微弱甚至有时集体失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吸引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更难体现出引领力。
四是大众价值时有扭曲。社会的价值反映在大众生活之中。有些人评价一个人,看他是高富帅,还是矮矬穷,而不是看对社会的贡献。有些人视金钱如命,在他们看来,什么都要拿钱来买,没有钱寸步难行,有了钱什么都能买到,有钱就有一切。有些人追求享乐和浮华,丢掉了理想。
基于以上对中国价值现实困境的考察,我们可以找到构筑中国价值的着力点和路径。
一是主流价值的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为中国价值大厦的构筑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人有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也就是价值尺度和真理尺度。马克思主义阐释了价值、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观念、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等基本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一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并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七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到兴国之魂的重要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问题和重要内容,而理论性抽象性强,要融入现实生活,需要更加生活化具体化。党的十八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此,形成了中国价值的核心内容。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部署和具体安排。
二是传统价值的现代转向。中国传统价值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世易时移,传统价值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发挥正向作用。事实上,我们也清楚看到,传统价值经现代转向,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孕育出丰富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将其集中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突出民族精神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相融和作用最为突出的爱国主义。传统价值中有知耻明耻之说,认为耻之一字,其利无穷,有与圣近,无与兽同。新中国建立后,也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曾经提出过“五讲四美”“三热爱”以及“五愛”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传统价值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形成“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还有传统价值中的“和”“信”“仁”等分别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诚信”“友善”等。
三是西方价值的合理扬弃。世界范围内,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种族、民族,创造了多样文明。中国人民尤其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和对传统价值进行创新性发展的同时,也善于学习和借鉴人类先进文明。特别是对待西方价值,既不全盘接受,也不全盘否定,而是辩证扬弃。如自由和民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反映。自由观念在中国古代早已产生,如古人为自己装上翅膀,或者安装火箭,只为自由地翱翔。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所倡导的言论、集会、信仰、性等方面的自由,近乎疯狂地将自由推向了顶点。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舍弃极端自由主义倾向,强调宪法、法律保障和约束下的自由,并进一步突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终极价值,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西方民主价值的扬弃也如此,既学习借鉴其合理成分,又摒弃落后成分,更突出社会主义民主之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质。
四是人类价值的中国表达。共处于同一个星球,世界人民也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西方学者提出普世价值,不可否认,具有进步意义,但是以西方中心论为基点,尤其是站在西方资产阶级立场上所声称的普世价值,不能真正代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的价值追求。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自古便有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宽广胸襟和博大情怀。新中国外交中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然是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和谐世界的理念也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时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在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基础之上。他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
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探索和努力,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为基础,在主流价值的发扬光大、传统价值的现代转向、西方价值的合理扬弃和人类价值的中国表达中,逐渐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人类共同价值为主要内容的当代中国价值。
参考文献:
[1]兰久富.改革开放40年中国价值哲学研究:问题与出路[J].哲学动态,2018,000(012):7-13.
[2]李正园.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研究[D].2018.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