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妹
当今国内外各城市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人才之争、技术之争、资金之争,实则为制度环境之争,良法善治就像一块吸引各类要素的“磁石”,在打造营商环境中居于核心地位。
目前,苏州正踏上开放再出发的新征程,以往靠政策“洼地”、廉价土地和劳动力来吸引投资的方式应该摒弃。“园区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让法治成为园区开放再出发、高质量发展的最强核心竞争力,成为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园区司法局副局长吴硕希表示。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把法治原则贯彻到提升法治素养、科学决策、依法执行、执法监督等各个环节。作为投资者,最怕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和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园区持续提升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法治意识,进一步强化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集体学法,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查和依法行政能力测试。
当前,园区持续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不断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用法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园区司法局运用法治这杆“公平秤”来奖优罚劣,推动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涉企執法审慎包容机制、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监督等各项举措,同时给予创新一定的政策容忍度,让市场包容有序、平等竞争、充满活力。
去年,园区出台了《苏州工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简称“营商环境30条”),对原有政策环境和服务水平进行了升级。吴硕希认为:“这也是园区‘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的重要标志,司法局将发挥职能优势,用法治来为改革‘护航’。”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波及很多行业,因疫情影响引发的合同、劳资纠纷等问题尤为突出。园区司法局发动律师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及时回应企业、群众的法律需求。司法局还组织律所编制了《疫情防控法律公益手册》发放给企业,通过“金鸡湖培训线上学堂”“BIMBANK”和“中交集团线上”等线上平台,以网络直播方式对手册热点内容进行解读,为企业、群众提供法律指引。同时,园区司法局还组建了一支由38名执业律师组成的服务公益团队,对外公布执业擅长领域和联系电话,为企业、群众免费提供疫情相关法律咨询服务。
“创‘优’之路,永无止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要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法治化轨道,制度化消除痛点,为将园区打造成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示范区而倍加努力。”吴硕希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