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柯辛 王祯伟 连溪 李宝
摘要:我国冰雪产业发展存在巨大潜力,但目前该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促进文化和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冰雪产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基于产业融合和产业共生理论对我国文化与冰雪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文化和冰雪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以二者的技术基础、产业关联、互补或替代性为前提,在产业融合动因的推动作用下,在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支持的推动下,发生资源融合、产品融合和市场融合,最终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并且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功能的过程。为了进一步提高冰雪产业的发展水平,应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当地资源,特别是在文化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的地区,应以文化为重点促进文化与冰雪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差异化竞争。
关键词:冰雪产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运行机制
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大。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冰雪运动的需求日益旺盛。2010年以来我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不断上升,在2015-2016年雪季期间已经达到3000万。同时,我国冰雪赛事数量、参赛及观赛人数也日趋增加,办赛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时会迎来冰雪运动发展的“黄金期”,因此我国冰雪产业存在巨大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冰雪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产品同质化导致经营主体只能依靠降低价格赢得竞争优势,整个冰雪产业处于低水平竞争状态[1]。促进文化和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提高冰雪产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各界共识。已有研究表明,冰雪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实现产品创新,延伸冰雪旅游产业链,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高层次需求,发挥产业发展协同效应,最终提高冰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2]。本文基于产业融合和产业共生理论分析文化与冰雪产业融合的激励,为实现我国文化与冰雪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一、文化和冰雪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
研究表明,产业之间具有共同的技术基础是发生产业融合的前提条件。当一个产业的技术发明和变革能够显著地影响另一个产业的竞争、价值、开发特征和创造过程时,就开始发生技术融合[3]。同时,发生产业融合的两个产业之间也往往具有一定的产业关联性或产品替代性[4]。而且,这种融合一般首先发生在产业之间的交叉和边界处,而不是产业内部的核心环节[5]。分析文化产业和冰雪产业的性质可知,二者具备产业融合的前提条件。
(一)二者具有共同的技术基础
首先,冰雪产业包含的相关民俗、滑雪和滑冰等运动、冰雪装备设计和制造等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根据社会学中的定义[6],所谓文化是指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包括象征符号、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物质文化。冰雪是北方居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民俗、生活习惯、体育运动和生活器具等由此被创造出出来,同时许多优秀价值观的形成也基于冰雪环境。如蒙古族草原英雄小姐妹不顾冰雪严寒坚守工作岗位的敬业精神、小说《林海雪原》中少剑波、杨子荣、孙达得等人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等。为此有些学者也专门研究“冰雪文化”的产生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7]。
其次,文化和旅游产业也一直被视为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有学者认为冰雪产业作为旅游业的一部分,本身就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子产业[8]。如《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也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编写进来。可见,文化产业和冰雪产业之间有天然的联系,二者之间的产业边界本身就较为模糊。
(二)二者之间具有产业关联性
从功能上来看,冰雪产业可以为文化资源开发与转化的载体,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供平台,实现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和规模化发展,更加多样化的表现文化;而文化产业可以丰富冰雪产业的内涵,提高冰雪产业的发展层次和文化品位,为冰雪产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二者之间具有可替代性
中国文化中对于旅行和读书一向极为重视,如明朝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有“昔人评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书。更奇,又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每朝陵回,得写胸中丘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现代社会青年一代追求的生活中的“诗与远方”以及“身體与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等价值观。都说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或替代性。
二、文化和冰雪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
综合已有研究结论,结合冰雪产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出文化和冰雪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主要包括如下3方面:
(一)技术进步
近年来科学技术进步快速,许多先进技术与旅游产业发生融合,使得企业经营模式、景区管理模式和消费者需求都发生了极大改变。消费者需要更便捷、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而景区可以借助微信平台为游客提供电子导游服务,游客可以在景区任意位置扫码收听景点介绍,了解相关文化知识。因此,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壁垒大大降低,提高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可能性。类似地,仿真技术和轨道动感交通技术的发展使游客可以体验穿越的感觉,颠覆性地改变了现有文旅产业的呈现方式和体验模式。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网络与创意产业和社交网络等其他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多样化融合。
(二)市场需求
根据马斯洛希求层次理论,当人们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会更多地转向精神层面的需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观光游览,而是追求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更加注重在旅行中体验和感受不同的文化内涵。同时,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信息的获得方式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希望获得更及时和全面的信息,更便捷的服务以及更高质量和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因此,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将有动力共同开发新的文化旅游产品,并利用广告等服务型文化产业设计处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方式向其进行广告信息扩散。因此,市场需求也将促进文化和冰雪产业的融合。
(三)政府政策的支持
与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相比,政府政策的支持属于推动冰雪和文化产业融合的外部因素。研究表明,经济管制的放松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原因之一[9]。当政府对冰雪产业进行严格管制,文化行业相关企业如广告媒体公司、技术支持平台和商业接待机构与冰雪产业供应商的对接就会出现障碍,从而阻碍冰雪和文化产业的融合。相反,当政府政策对二者融合进行支持,营造良好的产业融合环境,就会推动融合。
三、文化和冰雪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
研究表明,产业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主要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和市场融合3个阶段。结合冰雪产业的实际,分析得出文化与冰雪产业融合的3个过程如下。
(一)资源融合
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往往首先发生技术融合,即一项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产业,从而使一些原本互不相干的行业有了共同的技术基础,从而使这些行业趋向融合。不同于高新技术产业,冰雪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首先体现为资源的融合,即文化产业中的经营活动和元素以冰雪旅游资源等的方式进入到冰雪产业中;冰雪产业中的元素以载体的方式进入到文化产业中,从而丰富冰雪产业的产品类型,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文化产业的融入使冰雪产业涉及的内容不断丰富。如:冰雕是一种冰雪资源,影视作品《熊出没》里的熊大、熊二、光头强等是一种文化资源,河南驻马店市举办的旭强·豪布斯卡冰雕文化节把二者资源融合在了一起,以冰雪为载体传播文化,这样形成的冰雕作品作为冰雪产品和文化产品的结合,同时兼具文化和旅游的特性。
(二)产品融合
冰雪产业发展面临同质化程度高的难题,竞争程度日趋激烈。在这种环境下,冰雪产业只有不断创新,开发差异化的冰雪旅游产品,才能取得竞争优势。产品融合意味着在技术和管理创新的推动下,冰雪与文化产业的生产活动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或产品,继而形成新的产业。比如,吉林省探索将冰雪旅游产业与动漫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结合,创作出我国第一部以冰雪运动项目为题材的喜剧动画电影《参娃与天池怪兽之瑞雪兆丰年》,在影片中展现雪地摩托深山穿越和直升机空降滑雪等冰雪项目,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冰雪运动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预热的作用。又如河北崇礼万龙滑雪场积极开发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平台,利用新兴信息服务技术优化雪场管理过程,为游客提供雪场简介、常见问题咨询、票务预定、公寓和酒店预订等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冰雪运动服务。
(三)市场融合
从能够实现的功能来讲,文化产业和冰雪产业都具有使消费者消除疲劳、放松身心、善度闲暇时间,丰富工作外生活的作用。同时,二者也有不同之处。冰雪产业更加侧重娱乐性,能够使消费者强身健体、亲近大自然;文化产业则更加侧重知识性和体验性。文化和冰雪产业融合,既能够实现二者共同的产业功能,又能够利用二者异同强化彼此功能。如冰雪產业能够使文化产业更有趣味性,文化产业能够使冰雪产业更有内涵。基于此,冰雪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能够共享两种产业原有市场,实现共赢。
四、文化和冰雪产业融合发展的效应
(一)满足消费者需求
冰雪和文化产业基于共同的资源开发新的文化冰雪旅游产品,能够提供不同文化背景和层次的旅游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充分迎合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居民福利得到提升。
(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传统冰雪产业往往趋于同质化,产业内各主体处于以降低价格为竞争手段的低水平竞争状态。冰雪产业和文化产业相融合,可以引入高端设计和品牌营销,扩展了原有的冰雪旅游业的内涵和发展空间,丰富了旅游产品的数量、种类,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提升了旅游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使原有的产业发展得以延伸。传统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都焕发出新的活力,原有的产业组织和结构被打破,形成更适合和有竞争力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冰雪产业内部产品供应商向更高水平的竞争状态演进。
(三)提升企业竞争力
如果没有文化的融合,传统冰雪产业的同质化发展必将导致市场主体因降低价格而减少收益。文化和冰雪产业融合意味着拓宽了效益创造渠道,通过供给创造需求等方式,新的冰雪旅游产品拥有更大的市场,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增值收益而提高收益,从而提高其在产业中的竞争力。此外,许多北方地区农牧户因冬季冰雪产业的发展而不再“冬闲”。村落中未被开发的民俗、饮食等文化资源被开发出来,带动了当地就业,促进农牧民增收。
(四)传承民族文化
文化与冰雪产业融合使得民族文化被开发成为经济资源,为经营者带来收益。如果开发得当,旅游经营商将会更加有动力开发民族传统文化,使得民族文化得以扩散和保留。属于文化和冰雪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正外部性效应。而民族文化得以扩散和保留将激励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而为冰雪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五、文化和冰雪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
基于产业融合和产业共生理论分析可知[9],文化和冰雪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应体现为:以二者的技术基础、产业关联、互补或替代性为前提,在产业融合动因的推动作用下,在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支持的推动下,发生资源融合、产品融合和市场融合,最终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并且实现民族文化传承功能的过程。具体如图1所示。
为了进一步提高冰雪产业的发展水平,应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当地资源,拓展冰雪体育产业的外延,走“冰雪体育+”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在文化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的地区,应以文化为重点,促进文化与冰雪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差异化竞争。
参考文献:
[1] 孙大卫. 冰雪游如何突破“同质化”. 搜狐网辽宁日报[EB/OL]. http://roll.sohu.com/20131223/n392212293.shtml,2013-12-23/2018-03-16.
[2] 张欣,牟维珍. 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探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 (5): 10-12.
[3] Lei,David T. “Industry evolution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 the imperatives of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7-8 (2000): 699-738.
[4] Gaines,Brian R. “The learning curves underlying convergence.”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57.1-2 (1998): 7-34.
[5] 张磊. 产业融合与互联网管制.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6] 社会学概论新修. (2012). 郑杭生 主编.
[7] 林卫英.冰雪文化的产生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2):189-190.
[8] 霍艳莲. “产业融合视阈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效应,机理与路径 [J].” 商业经济研究 12 (2015): 126-127.
[9] 马健.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 经济学动态 5 (2002): 78-81.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季柯辛(1989-),女(蒙古族),天津宁河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与管理创新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连溪(1990-),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工商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政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8NDB010)和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LH0700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