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是种出来的,人生可以“写”出来

2020-09-10 14:55丁云
现代苏州 2020年11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园林苏州

丁云

2020年6月,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柯继承与女儿柯怡雯合著的《园林花笺》面世。封面以透着庭园芳草清新的粉绿与粉红主打,三面切口少见地都印上了花与叶。内里,14个篇章讲述了每一种在苏州庭园里出现的植物,细数它们丰富的足迹,涵盖植物学、地理学、建筑学、历史学、文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

植物对苏州园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柯继承老师在《园林花笺》的后记里写道:园林是种出来的,因为世间园林,无论古今中外,最初的意义上都是以植物为主体的。即使以现当代概念而言,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水、山、植物、建筑,其中最少不了与山水互为依存、与建筑映衬相成的花卉树木。而花卉树木的甄别遴选,采运递送,沃以肥土,浇以甘霖,目的都是为了能在园林中栽植与培育。园林中的花卉树木,也必须遵循四季轮回、万物兴衰的轨迹,需要人们尽心的关注、精心的培植、细心的呵护,以充足的时间和长久的耐心为代价,才能造就满意的空间造型与艺术价值。

苏州园林举世闻名。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园林中的花卉树木,是园主在天、地、人三者中求得平衡、求得适度、求得和谐的审美诉求和情趣表达。它既是园中的造景素材,也是人们观赏的主题。以苏州现在最大的古典园林拙政园为例,在明代建园之初,就着意栽花植林,在园主王献臣好友、江南文坛领袖文微明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以花木命名的景点,就占了一半以上,如芙蓉隈、柳隩、水华池、听松风处、玫瑰柴、珍李坂、蔷薇径、桃花沜、湘筠坞、槐幄、芭蕉槛、竹涧等;有的字面上未明,但其内隐含花木,如繁香坞(杂植牡丹、芍药、海棠、紫瑶诸花)、倚玉轩(美竹)、待霜亭(柑橘)、得真亭(桧柏)、瑶圃(梅花)、嘉实亭(原指江梅,后借指枇杷)等。今拙政园中,单是树木就多达一千两百五十余棵。所有花木,按观赏植物学细分,就有七大类(即林木类、观叶类、观花类、观果类、藤蔓类、竹类、草本和水植物类),共同支撑起了“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青之草”的人间仙境。

《园林花笺》正是想要告诉世人,花卉树木在园林中担任着文化符号的角色,在诗情画意中承载和传递园主寄托的思想与愿望,并是参悟人生的“道具”或起着“格物”作用,是其他园林元素及艺术难以替代的。

长期以来,园林著述重在“造”上,不重在“种”上,即重在对叠山理水和亭台楼阁建筑艺术的探索与总结上,对园林花木“本真”的文化探索及其附丽的人文故事,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2015年3月,苏州市文联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晚霞工程项目“吴地祥瑞文化调查研究”,柯怡雯领衔实施关于“苏州园林祥瑞植物与祥瑞动物”的课题研究,2016年末提前结项。2017年初起,柯继承和柯怡雯在“园林祥瑞植物”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增补、调整、更新,有了此次的《园林花笺》,对苏州园林艺术而言,也别具非凡意义。

从1994年开始,柯继承陆续约出版了11本专著,不包括参与编著、编审及与多人合作合编的图书。近三年,已出版的图书有两部,《大明苏州》和《园林花笺》;已初步完稿《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第二批)》古城区部分内容;继2014-2015年出版的《吴语》,为其续集做准备,也花费了他相当的精力与时间。

他并不整日沉迷于图书资料,更大的爱好是行走与读写兼行。从前的每年,他都会安排上一次长途旅行,時长通常在十几日,带上书和笔,“此时读写更紧凑、更酣畅,因为没有了家务和社会活动的束缚。” 除南美洲及东南亚,足迹已至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旅行中的读书与写作是他个人生活重要而快乐的一部分。“此生原为读书来”,对他而言,写书也是“读书”,读写的是人生。

日常,写书时间对柯继承而言,并不算十分充裕。去年春天,他开始为央视百家讲坛做特别节目《今古话苏州》,需要时常配合央视与苏州电视台写稿、改稿,或做主讲人。类似项目,他每年都会参与。今年下半年,他又作为相城区《文化相城》图书出版计划中《历史人物》一书的两位撰稿人之一。

如此这般,写作时间便延到每日夜深人静的10点以后,至午夜1点前后搁笔。为写书撰稿,查阅或搜集资料也成为了生活中一个随时随地、不分白天黑夜的习惯,即便当日已上床准备就寝,想到也会复又起来搜索,尽量当日解决。这成了他的原则。倘若解决不了,就成了接下来数日内必须攻克的任务。

写书、写稿工作繁忙,已进入古稀之年的柯继承平日又是闲不住的人,大街小巷东奔西走,因而只要在家,他每日为自己确保一个小时午休,蓄积精力,为“读写”人生更加枝繁叶茂、花团锦簇。

《园林花笺》摘录

梅花,别名春梅、南枝、楠,古名朹、枬,雅号清客,书画家又爱写梅的异体字“槑”。其花先叶盛开,冒寒怒放,香闻数里,落花宛若积雪,所以梅花盛开时,会有“香雪海”之称。梅为长寿树种,国内为人熟知的古梅有楚梅、晋梅、隋梅、唐梅和宋梅。其中楚梅在湖北荆州章华寺中,传为楚灵王所栽;晋梅在湖北黄梅江心寺内,传为东晋名僧支遁所栽;隋梅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内;唐梅一在浙江超山大明堂院内,一在云南昆明黑龙潭内;宋梅在浙江超山大明堂院外。

——“岁寒之友”梅花

沧浪亭现存的翠玲珑为同治十二年(1873)江苏巡抚张树声所建,建筑形式极为独特,由三个单间斜向相互贯通组合而成,面积约一百六十六平方米。主屋在西,与两个附房不在一条直线上,依次向东北方向引成阶梯式,以对角线的形式串联成一个个四面临界的空间,使小轩内外景观浑然一体。主屋北面有矮墙长窗十八扇,南正间有落地长门窗六扇,东西两边为半腰垂窗十二扇,主屋东墙及西墙正中间各有正方形和合窗,水纹式。轩外遍植翠竹,绿满窗前,篁影婆娑,飒飒有声,澌洒脱俗。室内桌椅都以竹节为纹饰,书画也都以竹为题,挂有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手书竹对“风篁类良笛,流水当鸣琴”,更使周遭显得幽雅静谧。

——“岁寒之友”翠竹

银杏形体庞大,一般来说祠墓区及寺院中才有足够空间栽植,一般人家难以栽培(旧说叶声萧然,不为人所喜好),但苏州旧家名宅却多有栽培,园林中也多见其踪迹,正如《长物志》所说:“新绿时最可爱,吴中刹宇及旧家名园,大有合抱者。”

苏州留园中部池水对岸假山上有三株古银杏,树龄均在数百年,雄姿伟岸,已经成了留园池水周围四时景物经典之一。

——“嘉树古木”银杏

苏州园林,如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网师园等的花窗中都有柿蒂纹花窗,为什么花纹要做成柿蒂形呢?《酉阳杂俎》载:“木中根固,柿为最,俗谓之柿盘。”即柿树之扎根最为牢固,所以人称“柿盘”。以八角纹套中心海棠花纹为基本图式的柿蒂纹,线条互相借资,套成了“柿柿”相连的图纹,以谐音“事事”。特别是沧浪亭的柿蒂纹花窗……

——“嘉树古木”柿树

明清两代栽培和玩赏山茶之风尤盛,李时珍说:“山茶产南方……《格古论(要)》云:‘花有数种:宝珠者,花簇如珠,最胜;海榴茶,花蒂青;石榴茶,中有碎花;踯躅茶,花如杜鹃花;宫粉茶、串珠茶皆粉红色。又有一捻红、千叶红、千叶白等名,不可胜数。叶各小异。’”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一《香玉》篇,……此处讲的就是山茶……山茶花是中国特产,17世纪时,山茶传入日本……中国的山茶花传到欧洲后,引起了当地人们很大的兴趣和重视,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1824-1895)的小说《茶花女》,就反映了当时欧洲对山茶花的珍惜和热爱。

——“绝代双骄”山茶

目前称誉的四大赏枫胜地,分别是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长沙岳麓山和苏州天平山。北京香山秋季火焰般的“红枫”,其实全是黄栌树叶……南京栖霞山红叶胜景主要是由乌桕、枫香、鸡爪槭、黄连木(黄楝树)等四十余种红叶树“混搭”而成……长沙岳麓山“红枫”因杜牧《山行》诗而闻名最早,著名于唐宋……组成枫林的品种,除了枫香、毛叶枫香、鸡爪槭等树外,近代还引进了日本红枫、北美枫香、挪威槭等海外枫树种类,以枫香为主,但“秋色叶”(包括红色叶、黄色叶、紫色叶)达七十四种之多!

唯有苏州天平山的红叶,因纯为五色枫而显得更为正宗。

——“浓荫深院”枫树

苏州园林中,最常见的是盘槐(又称龙爪槐、倒垂槐),因为它树枝天然虬曲,“枝叶皆倒垂蒙密”,树冠十分秀丽,而且枝干不大,“历百年者,高不盈丈,或植厅署前,或种高阜处,甚有古致”(《花镜》卷三)。园林门口种植盘槐,一则,显示园主身份;二则,盤槐树干不高,但枝叶婀娜,作门庭标志,恰到好处;三则,盘槐虬枝如“龙爪”,民间流传它能辟邪,十分吉祥。苏州评弹中经常用“隔河大照墙,门口对盘槐树”来形容大户人家门前的排场。

——“浓荫深院”槐树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园林苏州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园林》
苏州园林的秋,美得太惊艳
使用说明方法的三个层次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寻踪美感 落足眷意
中国园林“缀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