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文
摘要: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本文结合地理学科特点,阐述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综合了数、理、化、文、史、哲等诸多学科的内容。因此,地理教学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地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必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主体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要树立终身自觉学习的观念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主体,必须适应这种发展变化的要求。书本从编写到出版、发行必定受到时间和的空间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必须有终身学习、时刻学习的观念,让自己的知识时刻处于更新的状态,只有这样所传授的知识才能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否则你所讲的知识就是过时陈旧的。如:在讲贸易时,结合时事,介绍2018年以来中美发生的贸易摩擦,引起贸易摩擦的原因及我国政府、企业采取的对策。还应介绍美国的自然、经济、尤其是政治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分析产生此次贸易争端的必然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摩擦在所难免,双方经过磋商和谈判,能有效阻止了经贸摩擦的进一步扩大,达成共识。通过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师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师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创新
教师要改变过去学生在教师教下的学,变成教师在学生学下的教,即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改变过去教师独站讲台、统领课堂、满堂灌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信息获取和加工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
(三)在教学手段上创新的同时,还要对传统的手段予以继承
地理教学的传统手段主要是教具和手法,如:挂图、模型及在黑板上绘制的略图。现在多是通过计算机把平面、枯燥、抽象的地理事务变为立体、动感、逼真、直观的景象展现给学生,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接受,有利用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掌握重点教学内容。但现代化的手段在教学中同样也是应该永远处于辅助的地位,不能也不应该全部取代已有的传统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时往往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所不及。如:讲京九高铁线时,可带领学生一边在黑板上绘制其经过的行政区域,一边把其沿线与之关联的自然、人文、经济概况联系,有目的的落在黑板上,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是达不到的。
二、教学对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前布置的预习,设置的问题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挑战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愉悦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如:风化作用是外力作用表现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地表形态起着精雕细刻的作用,风化作用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对风化作用介绍得比较简略,教师在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风化的类型。其中,物理风化又分为热力作用风化、冻胀作用风化、结晶作用风化;化学风化又分为水的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水化作用;生物风化又分为生物物理风化和生物化学风化,这样就把地理和其它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了,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動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打破旧的、传统的、固有的思维模式,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在学习中面临的新问题,创造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式、新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学习之路。
1、运用联想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联想思维是指由一事物联想到其它事物思维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如:讲授位于北极圈内68°N附近终年不冻的摩尔曼斯克海港气候时,就可启发学生联想位于亚欧大陆东岸43°N度附近符拉迪沃斯托克海港每年有超过100天的结冰期,对比二者气候产生差异的原因。
2、运用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逆向思维是以常规思维相反方向来思考问题,也就是反过来想或倒着想问题,有利于打破习惯思维条条框框的束缚,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如:讲授气候三圈环流时,可以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分析思考,第一步,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无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赤道--在赤道与极地间形成闭合的单圈环流;第二步,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一,地球自转,有地转偏向力--在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形成三圈环流,进而形成六个风带、七个气压带;第三步,在前面两步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度引导,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和海洋陆地分布的差异--形成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最后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3、运用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是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志。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同一问题。如:讲黄河时,可以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讲述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讲述黄河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的优越的条件,还要用辩证的角度讲述黄河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的灾难。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除了要有丰厚的理论知识,更是离不开实践,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检验的重要方式。通过主题实践提高学生的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进而为日后的创新活动提供经验和积累素材。如:结合学校当地实际,开展地理主题实践活动,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到来之际,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调查当地的环境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汪海鹰.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中).2011(6)
[2]. 谢子光.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6)
[3]. 杨铭刚.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