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效果探究

2020-09-10 07:55巫琳琳程变巧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预防控制艾滋病效果

巫琳琳 程变巧

【摘要】目的:研讨行为干预运用于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属社区的120名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健康知识讲座、咨询指导等方式对其进行艾滋病预防行为干预,对比行为干预前、后居民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结果:实施行为干预后,120例调查居民的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行为干预前,且行为干预后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通过有效的行为干预能增强群众对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同时有助于转变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在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起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艾滋病;预防控制;行为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0)12-124-02

艾滋病蔓延对于人类健康而言,具有极其严重的危害性。艾滋病属于行为性传染病,其传播方式与人的日常行为、生活方式等存在着密切关联,因此,实施行为干预会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形成直接影响。大部分学者认为,对群众实施艾滋病预防行为干预,有利于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及流行[1]。为了掌握行为干预对艾滋病防控工作的积极作用,此文择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属社区的120名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预防行为干预,并取得了较好成效,现详述内容如下:

1.对象、方法

1.1对象

择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属社区的120名居民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69例,女性51例,年龄介于17-60岁,平均年龄(37.6±6.29)岁;教育程度情况: 小学及以下31例,中学38例,专科26例,大学本科及以上25例;对所有调查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行为干预,均属自愿参加该项研究,配合意愿良好。

1.2方法

1.2.1基础预防干预

成立专项艾滋病防控小组,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制定调查问卷、评估方案、评估标准、指导手册等,问卷内容参照《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评估指标》进行设计,涵盖包括艾滋病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高发(易发)人群、自我防护措施等在内的艾滋病健康知识,同时调查群众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向120例调查居民发放问卷结束后,收集并准确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定期进行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及健康知识讲座,向群众广泛普及艾滋病知识与防控方法,将艾滋病知识手册和计生工具免费发放给居民,开设艾滋病咨询服务,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与艾滋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咨询服务。

1.2.2高危人群行为干预

①吸毒人员是感染及传播艾滋病的高危人群。目前,我国针对注射吸毒人员主要采取的艾滋病干预措施是加强禁毒宣传力度、转变吸毒人员吸毒方式及交换针具等,在实施过程中,还需强化吸毒人员健康知识教育,告知吸毒人员继续吸毒对感染艾滋病的高风险性,对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提供一定的戒毒帮助,协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到正常生活,以預防、控制艾滋病传播。

②加强专业从事性服务工作人员的艾滋病知识宣传,使这些性服务人员知晓艾滋病的发病诱因、传播途径等知识,并向其讲解安全套在艾滋病防控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向性服务人员免费发放一些安全套,增强其对艾滋病的防制,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③同性恋人群(特别是男性同性恋人群)也属于艾滋病高危人群,针对这类人群,首先应加强健康性教育,引导其纠正性观念,同时普及使用安全套的方法和优点,给予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教指导。

1.2.3易发人群行为干预

青壮年属于艾滋病高发人群,针对青少年应开展健康性教育,在教育干预中,不提倡过早性行为;针对已婚人群,要尽量避免不良性行为,减少艾滋病感染风险。对于有意向参加艾滋病检测、诊断的人员予以相应咨询指导,并提供免费检测和诊断等诊疗服务,使群众增强自身对艾滋病的重视程度,进而自觉防控艾滋病传播。

1.3评估指标

通过上门回访、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调查居民在行为干预前、后对艾滋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并调查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率。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22.0软件对各项数据予以计学分析,计数数据表达为 (n/%),数据对比经x2检测;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来表示。

2.结果

行为干预后,120例调查居民的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行为干预前,且行为干预后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率显著降低(P均<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艾滋病主要通过3种途径实现传播,即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行为传播;当前,尚未研发出针对艾滋病的特效药及预防疫苗,一旦患病死亡率极高。另外,由于艾滋病的传染性很强,即使群众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健康知识有一定了解,也无法正确接纳艾滋病患者,甚至对其产生恐惧、排斥、憎恶、歧视等心理,如此一来,给艾滋病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心理负担[2]。鉴于此,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具有十分关键的积极意义。该研究中,我中心通过健康知识宣教、提供免费检测与咨询服务,加强艾滋病高危人群、易发人群的行为干预,使群众知晓艾滋病的致病原因、传播途径,并掌握如何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控艾滋病意识,从源头上切断艾滋病流行的可能性。持此之外,使群众了解艾滋病并不会通过触碰而传播,减轻普通群众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感,并向艾滋病患者提供相应帮助,使其积极面对病魔,建立治疗信心,杜绝在不知情的条件下成为艾滋病传播者[3]。

该项研究结果指出:实施行为干预后,120例调查居民的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行为干预前,且行为干预后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率显著降低(P均<0.05);这验证了,通过有效的行为干预能增强群众对艾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同时有助于转变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因此,行为干预在防控艾滋病流行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彩霞,杨婉娟,梁嫚卡,等.行为干预在艾滋病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6):3053-3054.

[2]金新.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7):181-182.

[3]唐晓荣,梁红丽.预防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6):143-145.

猜你喜欢
预防控制艾滋病效果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灵动耳环
悬臂斗轮堆取料机的常见故障以及预防控制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与对策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
伪装效果
关于艾滋病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