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卓玛
摘要: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悠久的民族文化,在发展现代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建设人民文化方面,我们必须以我们的民族和民俗文化为基础,这种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以文化为基础。促进文化建设活动多样性的持续进步和发展人民的文化和民俗艺术对于目前建设大众文化非常重要。本文将从民俗文化与艺术传承的关系开始,以大众文化活动的发展,探索新时代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是如何影响群众文化建设的。
关键词:民间民俗;传承群众;文化活动
一、引言
在我们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民族民间艺术,也就是说,生活文化与人民福祉的总体经验。人类生活的核心也取决于我们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一个新的时代,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二、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联系
(一)传承民俗文化发展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基础是发展某种政治理念和某种经济发展形式。因此,从其本身的意义上说,民间艺术和文化是某一特定时期人民文化的表现。例如在古代民族诗歌、思想等,都因时代、民族民俗文化或固定主义遗迹的流行文化史的演变而得到促进,成为明天的璀璨文化,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革新,也许更重要的是重新融合发展自己或者融入其他文化。
(二)传承民俗文化艺术是发展文化的重要功能
在新时期发展群众文化也是传播和促进民俗文化及其社会功能的重要表现。传递文化内容和形式传统的我们的传统和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继承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时代,并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古老风景,这是一些民俗风俗代代相传的原因。
传说在远古时代,门珞地区是个大平原,那时天上和地上都有很多珍禽异兽,而且水草丰茂,五谷丰登,但是,奴隶主贪婪而残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为了商量讨债的事,江安爷爷等农奴们带着斧头、钻子、铁锤来到江边,在一个高度二尺的灰色皂石岩壁下搭起了一个木架,先挖了一块两个人才能抱住的大石头,又用了二十天的时间精心加工做成了。就这样第一个石锅诞生了个皂石锅终于石锅加工是门巴民族广为流传的传统手工工艺之一,是门巴民族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中智慧,石锅所选用石材一一皂石,它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质软,耐高温。因石锅为手工制作而成,石锅加工出的食品,味美汁浓,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石锅制造工序选料,石锅的制作需要的原料属世界上稀有的天然皂石,产于雅鲁藏布江两岸陡壁的悬崖上,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成分。
经医学临床实验表明,墨脱石锅炖煮的食物对高血压、心脏病、心脑管疾病患者有明显的食疗保健作用。在过去和藏族以物易物的墨脱石锅一直深受区内外广大消费者青睐。尽管随着铁锅、铜锅和铝锅的相继传入和普及,但它仍然是墨脱县门巴民族生产生活的主要灶具,做饭烧菜用石锅,蒸馏酒、白酒用石锅。虽然墨脱石锅传热慢,但石锅炖出的饭菜味美可口,可做为煲汤锅火锅首选佳品,因此,颇受林芝人民的喜爱,墨脱石锅由此还成为上乘的馈赠品
(三)在转承中创新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内在动因
在新时期建设人民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我国应借鉴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积极促进保存我国的各民族民俗文化。文化的融合人民的民俗和艺术文化相对独立,新时期民族民俗文化的变化应伴随着一个伟大的新时代的到来。文化的优势使经济上迅速发展,能够使人认识到传统民俗的传染力量,鼓励他们在传统文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继承和发展优秀民俗文化,以此作为对遗产的批判思想的一部分。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勤劳勇敢的门巴族人民,尤其是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绚烂独特的民俗文化,巴族人每逄节日、婚丧嫁晏、招待亲朋好友、劳作休闲时都会喝酒,门巴族喝酒也有讲究,男人负责招待客人,妇女负责为客人倒酒妇女会按顺时针顺序为每位客人倒一瓢酒,每位客人一个杯子,喝一口倒满,喝口倒满,直到你喝完瓢中酒,才给下一位客人倒酒。喝不完会一直拿着瓢站在你面前,如客人喝不下,可传递给主人或其他客人分享此美酒,求得他们的帮助喝完杯中酒。
每年农闲时间妇女们都开始准备酿黄酒,以供日常生活之需,密封酒糟最佳存储时间为3个月,色泽黄褐色、清香甘甜、醇厚爽净、酒精度10°左右,存储时间越长酒越淡越无味,过滤后的黄酒一般夏天当天要喝完,隔夜易变质;冬天可存储第二天饮用,黄酒香甜可口,功效:解乏、防风湿,再加上生津止渴、防中暑、美容、延缓衰老,具有民族特色、实用价值。
(四)县组织的文化民俗活动及文化产业经济情况
2018年,县文化活动中心共接待干部群众4200余人次,累计开馆2635小时,多功能厅承办各类培训、会议50场次;好日子莲湖广场举办元旦、春节文艺演出及各类宣传活动8场次,广场LED播放锅庄80次、红色电影104场,各类通知及宣传标语100余条。
2018年,县民间艺术团承办、参加各类演出120余场次,承办由市委组织的县民间艺术团到各驻村点开展送文艺活动和“八进”文艺演出63场,观看群众18000次。举办了元旦藏历新年、““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迎‘五四’好歌大家唱”、建党97周年、建国69周年文艺演出、藏博会林芝分会场暨2018年雅鲁藏布生态文化旅游节文艺会演、首届“农牧民丰收节”等大型文艺演出等12场次。
2018年,县文化局成功申报巴服饰制作技艺和墨脱门飞的像编织技艺2项为第五批自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飞脱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治区级3项、县级10项)同时深入各乡村拍摄整理传承人技艺影像资料,积极开展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让非遗手艺变成脱贫“生产力”。2018年,帮辛乡参与石锅开采及加工群众共200户1078人,参与率667%,累計销售石锅7988个,带动群众增收84万元,其中参与石锅开采及加工的贫困户24户230人,实现收入1112万元,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2417283元;全县参与竹编制作及销售群众82户40人,实现竹编销售6535件,带动群众增收26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17户%6人实现增收26万元,户均增收2708元;德兴竹编加工厂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实现创收32余万元,带动贫困户6户35人实现收入12万元,人均增收2800余元;背崩乡巴登村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门巴竹编整村传承,2018年全村实现创收50余万元,带动该村贫困户8户39人实现收入10余万元,人均增收217元;墨脱镇通过建立门巴服装加工及培训点,积极发挥妇女作用,以联户为单位,组织17个联户妇女成立合作社,以农村合作企业管理模式锅进行管理,2018年增收14方元,8户均886元。
三、结论
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中也有一定的大众文化效应。大众文化的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必然基础,具有多种现实价值。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导作用,要高度重视大众文化,充分尊重大众文化的借鉴意义和传统文化,积极扶持服装业,饮食文化。不断发展酒类等产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西部建设过程中,大力发展大众旅游等产业,重视节日形式和内部装饰的发掘,赋予其现代色彩和意义。我们也不应回避努力保持节目的平民化性质,使节目变得只有地方性、诚实性和直接性,而且可以直接它是传承大众文化艺术。
参考文献:
[1]于洪英.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相关研究[J].大众文艺,2020(12):11-12.
[2]邵谦.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J].电视指南,2018(0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