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研究

2020-09-10 07:25杨晓光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文化自信

杨晓光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体现了炎黄子孙对待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人生感悟,也道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弘扬传统文化就是营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古典名著中的故事情节、唐诗宋词元曲抑或是古代历史事件来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历程做注解和补充,就能让学生领略到文化之美,感受文化带给人的道德支撑和思想引领,从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提升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文化自信;爱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自觉肩负着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传承者和宣扬者。习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①要秉持科学精神和客观态度,坚持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②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前简称“概论”课)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课程,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汇在讲授课程过程中,更能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和报国志。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要性

高校概论课就是关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缩影的课程,无论哪部分内容,都彰显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力量,都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这些指导思想成为中国人民在不同时代改天换地、力争上游的精神支住和思想武器。

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全体中国人以主人翁精神建设着新中国,为以后实现工业现代化和改革开放打下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邓小平思想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国人民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动摇,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上不断探索。胡锦涛“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我们如何在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谐的状态下再创佳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 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为我国开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性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灵魂,“强起来”是底色。

毛概教材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同时代的党的指导思想以历史纵轴呈现在大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理解中国革命和建設不容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很坚强、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青年人作为中流砥柱,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感受到华夏文明的厚重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更容易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是刻骨铭心的,就更能体会这个曾经辉煌过的民族需要复兴,而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然复兴。在宏大叙事的思想理论下,点缀上优秀传统文化的旁边和注释,能让抽象的理论更鲜活,让课堂更活跃,让学习更有趣。论从史出,伟大的理论总有她生长的沃土,回首历史上的文化传统,让学生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直观当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让学生能骄傲于中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让历史照进现实,用传统文化滴灌建设者的心灵,必将让学生涌动热爱这方土地的乡愁,激发学生奋进新时代的斗志。

二、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思政课堂的选择标准和构建原则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包罗万象,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学会选择适合的内容来表达要讲的内容,如果没有读过很多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也就不知道怎样选,所以,在谈选择标准时,前提已经暗含了一个思政课教师要有大量的阅读。

选择的内容一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能立即产生共情。教师在授课时,那些非常琐碎或者不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要少列举,学生熟知的或者一知半解的内容就是拉近师生之间距离的桥梁和纽带。教师课堂上的高声吟诵或者举例,学生座位上的跟随和思考,就形成了让爱国主义情感进入大学生头脑的交响乐,历史和现实的碰撞,曾经辉煌和现在正步入辉煌的交融,学生会在喜悦、感叹、希冀和思考中完成认识的升华。

选择的事例教师要尽量能够复述下来,经常说教师的知识储备就好比是水桶里的水,为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意味着教师要先于学生掌握引用的内容,注意出处准确性和读音和解读的科学性。教师最好购买正规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经常翻看。只有在浩瀚的知识中遨游,才能有对历史和现实表达的激情。虽然很多专家反对将授课比作演员在演戏,但是必要的肢体动作语言是不可缺少的,老师在表达这些内容时,态度一定要真诚,做到活灵活现。

可以将合适的案例进行综合,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有很多内容可以归类,比如华夏民族历史上的爱国英雄,比如讴歌相同事物的诗词,比如遭遇贬谪的诗人,比如锐意进取的改革家,比如励精图治的皇帝,比如侵略我国的列强在中国做的坏事等等。只要我们善于总结,不断分类,脑海中就会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出适合的案例。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时间问题,作为一种铺垫或引起学生们共鸣的材料,时间不宜过长,有时候是一个故事,有时候是一首诗,但是,很多内容比如说毛泽东、邓小平在革命战争年代、建国后的一些事例可以穿插着讲,伟人的生平可能稍微长些,但也不应该超过10分钟,不能让传统文化内容喧宾夺主。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概论课的相关资源挖掘

在这里以概论课中的部分章节作为案例,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相关资源内容。

(一)有关毛泽东思想的传统文化资源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利用传统文化中的词或诗发展而来的,可以引用毛泽东诗词进行课程内容解读,也可以引用历史故事和名言警句来烘托课堂氛围。毛泽东小时候接受私塾教育,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并且学习了六年,学习之余毛泽东还熟读《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这给毛泽东打下了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基础,毛泽东日后那些充满睿智的著作和大气磅礴的诗赋文章,都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

从祖逖北伐、毛泽东《七律·长征》来学习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祖逖北伐》可以激起学生关于祖逖这个人物和他领导北伐事迹的关注,向学生简单介绍后话锋一转,过渡到毛泽东领导中国红军跳出包围圈北上抗日的历史。《七律·长征》这首诗词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所作。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讲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中的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时,要引入孙子兵法相关资料。在讲解毛泽东“活的灵魂”中独立自主时,引入《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和林黛玉希望贾母给自己和宝玉提亲的期盼等情节来说明独立自主的重要性。当然,也可以通过贾迎春被父亲贾赦为了抵债而嫁给孙绍祖,导致迎春没有独立性,连回贾府都得请示孙绍祖,最后惨死等情节来说明。

(二)有关邓小平理论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中,讲解“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内容时,可以引《西游记》中二郎神帮助玉帝平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中细节来说明。用孙悟空拜师斜月三星洞中的须菩提祖师故事来说明抓住机遇的重要性,当时悟空领悟了须菩提祖师的提示,从而在众多弟子中脱颖而出,学有所成。

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环节,讲解第一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时,引入秦朝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来说明不尊重实际的下场。讲解第四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时,用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来讲解“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讲解第六点改革开放理论中,强调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可以引入历史上的“文景之治”等历史来说明稳定的重要性。也可以用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赵国公仲连改革,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改革、齐国邹忌改革和秦国商鞅改革等。第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可以讲春秋时期的管仲善于发展经济来解读。。

(三)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传统文化资源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条件中,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慎独”、成为“君子”的名言警句来说明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也可以引用明代于谦的《石灰吟》诗词进行解读。讲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江泽民同志提出“改進党的作风”问题,可以用传统家风内容说明,比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司马光的《家范》等,一个家要有良好的家风,才能父慈子孝,彼此和谐,我们党要不断改进党的作风来弘扬正气,抵御腐朽思想侵蚀,党员才能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众的第一个方面,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引用《礼记·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来说明。第二个方面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可以用战国时赵武灵王为了让自身强大,学习胡人,即“胡服骑射”的故事进行说明,也可以列举鲜卑族拓跋宏“迁都洛阳”来说明先进文化对国家强大的重要支撑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可以引用韩非子重视法治的故事和“萧规曹随”的典故等。

(四)科学发展观的传统文化融入内容

在讲述科学发展观形成条件时,对中国战胜非典疫情,可以引用《水浒传》中洪太尉误走妖魔的内容来拓展,说明疫情自古有之,如何对待疫情,2003年的防止非典体现了科学性。

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中以人为本是核心立场,中国古代社会中有很多关于“以人为本”的内容,比如诗集《诗经·大雅·抑》有这样名句:"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书经》则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尽心》又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唐太宗李世民曾将老百姓比作水,“民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等。

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的第四点,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可以列举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为防止“杯酒释兵权”的发生,重视文人轻视武将,导致被金国所灭。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的第四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引用《中庸》中的名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明极尽“中和”之道,天地便各在其位,万物便生长繁育。协和万邦的思想也是和谐的思想源泉,《尚书·虞书·尧典》中强调“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协和万邦就是协调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让各个国家都能够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①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出版社.2018年:207.

基金项目:本文是辽宁省社科基金思政专项“习近平总书记平等互信外交理念研究”(L16WSZ016)、校级项目“中国梦思想融入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课例研究”(19yjszx05)的阶段性成果;校级项目“高职大学生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路径研究”(18kyxm123)、校级教改项目“高校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研究”的最终成果。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文化自信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