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君
摘要:某汽油机在进行断油转速试验时发生连杆断裂的失效故障。通过断口分析和逻辑推理,找到了失效原因,即连杆螺栓孔尾端存在非全螺纹,极限尺寸情况,螺栓孔的非全螺纹跟螺栓的全螺纹存在啮合的可能,非全螺纹啮合引起螺纹干涉和应力集中,从而导致连杆的疲劳断裂。改进方案通过FEA计算和试验验证,为其他连杆设计提供借鉴。
Abstract: A gasoline engine con-rod was broken during the cut off speed test. Through fracture analysis and logical reasoning root cause was found. Incomplete thread existed in con-rod bolt hole. Under limit-situation the incomplete thread interfered with the full thread of the bolt which caused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led to the fatigue failure of the con-rod. The improved design passed the FEA calculation and dyno-tests. This case can be referenced for other con-rod design.
关键词:断油转速;连杆断裂;非全螺纹啮合;应力集中
Key words: cut off speed;con-rod assembly broken;incomplete thread engagement;stress concentration
0 引言
连杆是发动机高速运动件之一,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某国六汽油机为了满足低油耗目标,对连杆进用了轻量化设计,并在开发过程中通过了多轮800h耐久试验。但是在进行50h断油转速试验时,发生了连杆断裂,击穿缸体的失效故障。本文通过一系列分析,寻找问题根源,并提出改进方案。
1 背景描述
某国六汽油机连杆为了轻量化,采用了近几年锻钢连杆的主流材料-新型高性能中碳钢46MnVS5。它的综合性能比较好,兼顾高强度和易加工性,其机械性能见表1。
某国六汽油机进行50h断油转速试验,41.5h出现异响,紧急停机,发现第1缸连杆体从机体进气侧飞出,连杆盖击穿机体排气侧并卡滞在其中。活塞碎裂,仅剩头部。
连杆失效照片见图1。
目视失效状态:①连杆有四处断裂,分别位于:小头45°方向、左侧杆身跟大头过渡处、左侧大头端螺栓法兰面附近、右侧螺栓靠近涨断面位置;②连杆杆身变形严重,发生弯曲和扭转;③左侧螺栓弯曲,右侧螺栓断裂。右侧弯曲螺栓和左侧断裂螺栓的残留部分跟螺栓孔的啮合良好,无退牙现象;④连杆大小头孔均无发蓝发黑等过热现象。
2 原因分析
断口分析是找到零件疲劳失效源头的一个快速有效的方法,通过断口分析可以快速排除零件二次断裂失效位置。
活塞的断口新鲜,为过载断裂,未见明显缺陷,判断活塞应该为受害件。连杆大小头孔无发蓝发黑等过热现象,说明不是因为衬套或轴瓦烧瓦导致连杆失效。主要对连杆及螺栓进行断口和材料的检测分析。
2.1 连杆断口及材料检测
除了断口C外,其余断口均较为粗糙,为过载断口。断口C较为平整,微观显示该断口局部有细小的疲劳裂纹,表明为疲劳断裂。但由于断口损伤严重,无法对裂纹起始点进行微观观察。
根据断口微观纹路推断,裂纹起源于断口上方区域,然后扩展,方向如图2箭头所示。反光明显的区域,擦伤严重,无法鉴别其微观形貌。
截取断口附近的截面进行金相检测,表面未见脱碳,与芯部组织相同,为珠光体+网状铁素体,无异常,见图3。断口附近的硬度:30.7、32.3、31.3HRC,满足设计要求。
2.2 螺栓断口及材料检测
断裂螺栓的断口分析如图4所示。从形貌来看,断裂分两个过程。首先在表面出现过载断裂,然后在多次大载荷作用下,裂纹以弧形的形式向另一侧扩展。
金相检测显示,螺栓再大载荷下发生了弯曲变形,且在靠近断口的2个压底均出现裂纹,表明曾经受到较大的载荷;未见压型缺陷,其表面和芯部组织正常。螺栓芯部硬度为414、419、409HV10,符合12.9级螺栓的强度要求(385~435HV10)。
基于断口检测结果,可以推断:连杆大头端C区域先疲劳断裂,导致零件运行异常,然后引起螺栓、连杆其他部位及活塞发生过载断裂。
2.3 FEA计算分析
全局模型计算结果显示:连杆大头端C区域为杆身与大头过渡的地方,为了轻量化,此处用加強筋过渡连接,但FEA 显示此处的应力较小,安全系数4.37较高,失效的可能性较低。螺栓的FEA计算也满足设计要求,见图5。
从而推断C区域螺纹孔底部为疲劳起始源的可能性较高。需要重新校核螺栓跟螺纹孔的设计。螺栓长度43.5~44.0mm,螺栓尾部倒角长度max2.5mm;而连杆螺栓孔只定义了最小全螺纹长度42mm,螺栓孔尾端存在非全螺纹。极限尺寸情况,螺栓孔的非全螺纹跟螺栓的全螺纹存在啮合的可能。非全螺纹啮合会引起螺纹干涉和应力集中,从而导致连杆疲劳断裂。
3 改进方案
为解决极限情况非全螺纹啮合的问题,可以增加螺栓孔全螺纹长度、或者缩短螺栓长度。如果增加螺栓孔全螺纹长度,考虑到连杆杆身跟大头过渡处的结构造型,丝锥攻丝过程单侧受力容易损伤,且螺纹孔尺寸易超差。如果缩短螺栓长度,两者的啮合长度存在风险。
综上来看,较好的方案是螺栓设计保持不变,仅在螺栓孔底部增加沉头孔和过渡圆角,同时定义螺纹部分为全螺纹,这样既能保证全螺纹啮合长度,又避免了非全螺纹的存在,如图6示。
对改进方案进行FEA分析。全局模型计算结果显示,螺栓孔部分靠近螺纹起始的地方安全系数最小,为1.24(>1.1);而螺栓孔端部安全系数都比较高,沉头孔圆角部分安全系数相对较小,也有2.49,见图7。
为了解螺栓跟螺栓孔的啮合螺纹的受力情况,在螺栓表面和连杆螺纹孔内部构造详细的螺纹特征,对连杆大头局部模型进行FEA计算,见图8。
计算结果表明:螺栓第一啮合螺纹处的安全系数最低,为1.12,见图9。由于第一螺纹受力后进入塑性变形,后面的螺纹会分摊受力,所以此处实际情况的安全系数会高很多,不是风险项。
连杆螺栓孔的安全系数也满足设计标准。内螺纹除第一螺牙外,其他螺牙的安全系数为2.29。第一螺牙处的安全系数为1.08,见图10。同理,由于第一螺牙受力后进入塑性变形,后面的螺牙会分摊受力,所以此处实际情况的安全系数会高很多,不是风险项。
螺纹孔附近区域的安全系数也满足设计标准。螺栓孔光孔跟起始螺纹过渡的地方,安全系数1.17,沉头孔圆角处最小安全系数3.16,沉头孔底端的安全系數3.34,连杆盖与螺栓法兰面配合的圆角处安全系数为1.74,见图11。
4 新方案试验验证
改进后的样件装配到两台发动机上进行断油转速试验,两台试验都顺利通过。连杆返检进行磁粉探伤,未发现裂纹,螺栓返检亦未发现裂纹。
5 结论
连杆螺栓孔跟螺栓的螺纹啮合是连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两者存在非全螺纹啮合,则会产生螺纹干涉和应力集中。在长时间耐久或者特殊工况下,应力集中区域产生疲劳,导致连杆和螺栓的断裂等失效。
为保证全螺纹啮合,设计时需对螺栓孔和螺栓的全螺纹长度进行尺寸链校核,确保在极限情况,两者仍是全螺纹啮合。其次,螺栓每次拧紧后都会伸长,应保证螺栓使用3次后,螺栓跟螺栓孔的配合还是全螺纹。具体方法:1)对于开式螺栓孔,螺栓孔底部增加沉头孔和过渡圆角;2)对于闭式螺栓孔,螺栓孔全螺纹长度比螺栓螺柱长2~3mm或者2~3倍的螺距。
另外,增加断油转速工况为连杆FEA计算的必选工况;增加断油转速试验为连杆ADV的必选试验。
参考文献:
[1]袁兆成.内燃机设计[M].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王弘生.螺纹接头设计及特性引论[M].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刊物,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