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
日常生活或日常口语中,我们习惯用“五花八门”来比喻事物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那么,“五花八门”最早出自哪里?“五花”“八门”又分别指什么呢?
“五花八门”一词最早出自:《虞初新志·孙嘉淦<南游记>》:“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可不要把它与《西游记》或《东游记》混淆。
“五花八门”的原义为“五行阵”和“八门阵”,也就是古代的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
相传,春秋时期的孙武、孙膑最早运用八门阵,后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又将八门阵改变成为“八阵图”。
其实除了阵法之外,“五花八门”还暗喻着各行各业。
“五花”自然跟花相关,指的是金菊花、木棉花、水仙花、火棘花、土牛花。金菊花比喻卖茶的女人,木棉花比喻行医之人,水仙花比喻酒楼上的歌女,火棘花比喻玩杂耍的人,土牛花比喻挑夫。
“五花”的门道尚且如此,“八门”更是令人大开眼界。
所谓的“八门”,指的就是民间艺术中的巾、皮、彩、挂、平、团、调、聊,这八门。
第一门巾(金),代表的就是算命占卦的术士;二门皮,并不是指做皮草生意,而是说卖药的,这行又叫“挑漢儿的”;三门彩,指的是变戏法,也就是如今的“魔术”;四门挂,说的是卖艺的人,江湖人调侃他们为“挂子行”;五门评,指的是说书先生;六门团,代表的就是古代街头卖唱的,也就是现今的“流浪歌手”;七门调,指的是民间的扎纸匠人;八门柳,就是唱大鼓的戏子,江湖人管唱大鼓这行叫“柳海轰”的。
“五花”“八门”一度被用来代指“士农工商”等主流职业外的市井底层职业从业者,因为这些职业从事者多被社会所轻视,所以“五花八门”也就有了贬义。
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五花八门”迎来了新生,从古代社会中对低贱职业的蔑称,变为一个具有中性含义的成语。这不仅是俗语文化的一次创新,更是人们对职业态度的一种转变!
责编:何建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