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新型主流媒体应对谣言的策略研究

2020-09-10 07:22王霞徐志武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

王霞 徐志武

摘要: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中新型主流媒体为研究对象,重點研究重大突发事件中谣言的产生与传播规律以及新型主流媒体应对谣言的策略。研究发现,谣言产生与传播具有造谣者利用公众情绪制造谣言;谣言数量随疫情发展呈现阶段性;造谣主要通过假借权威、张冠李戴和杜撰捏造的方法;谣言传播形式多样,以图片、短视频为主;社会关系迅速引发谣言裂变式传播五大规律。针对上述规律,结合此次相关经验,文章提出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新型主流媒体的五大辟谣策略:采取区块链辟谣;组建辟谣传播矩阵;通过采访权威人士、实地调研辟谣;采用丰富内容形式进行辟谣;实时辟谣。

关键词:突发事件;新型主流媒体;谣言传播;辟谣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5-004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广东新型主流媒体社会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D19YGL11;广东省教育厅新冠肺炎专项课题“新冠肺炎疫情中广东新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效果的评价及提升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KZDZX1067;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广东新型主流媒体的文化传播效果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WQNCX014;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羊城青年学人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GZQN23

谣言是有意凭空捏造的消息或信息,对公众及社会有负面影响,是“攻讦性的负面舆论”[1-2]。所谓新型主流媒体,其本质是指互联网化,尤其是移动化的具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主流媒体[3]。本文特指由传统的报刊,电视向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转型的媒体单位。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新型主流媒体已然成为谣言“狙击手”。本文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研究重大突发事件中谣言的产生与传播规律及新型主流媒体应对谣言的策略,为以后重大突发事件中新型主流媒体展开辟谣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问题展开研究。笔者以微博、抖音、微信为样本获取平台,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环球时报、南方日报、长江日报、澎湃新闻、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9家新型主流媒体为研究对象,共搜集到2020年1月-3月产生的301条疫情谣言及345条疫情辟谣。其中,微博有217条辟谣,微信有98条辟谣,抖音有30条辟谣。根据谣言内容,本文将谣言分为7类,具体类型及数量如下。第一,病因类。介绍新冠肺炎起因,共8条。第二,传播类。介绍新冠肺炎传播方式,共35条。第三,预防类。介绍新冠肺炎预防方法及各地防控措施,共146条。第四,诊断类。捏造公众人物等被感染,共35条。第五,治疗类。报道药物研制进程等,共16条。第六,护理类。介绍医院物资、患者情况,共23条。第七,生活类。此类谣言与公众生活有关,包括开学时间、食物供给等,共38条。可以看出,新冠肺炎预防类谣言居多,在匮乏的信息环境下,公众关注焦点是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的产生与传播规律研究

要研究重大突发事件中我国新型主流媒体应对谣言的策略,有必要深入了解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的产生与传播规律。

(一)造谣者利用公众情绪制造谣言

美国谣言控制学说代表人物纳普(Knapp)认为,谣言有两个特征:第一,谣言提供关于某事某人的信息;第二,谣言表达和满足了人们的情绪需求[4]。长时间居家隔离和对病毒的未知提升了公众对疫情的敏感度。造谣者迅速抓住公众敏感点,选取公众易相信的内容造谣。3月20日,一名造谣者发布一张“广州女毒王境外返回确诊,4天坐遍14条地铁”图片,并在图片上标明“毒王你狠”字样,随后该图片引发网友转发和控诉。当信息传递的事件或内容威胁到社会及公众安全时,公众情绪常处在极度饱和状态,公众失去理智判断后转发谣言便成为“常态”。

(二)谣言数量随疫情发展呈现阶段性

据辟谣时间和谣言类型,可知谣言产生阶段:病因类谣言(1月20日前);传播、预防、诊断、治疗、护理类谣言(1月20日至2月底);生活类谣言(3月)。1月20日前是谣言初生期,疫情谣言稀少。新冠病毒虽在2019年12月发现,但当时还未深刻认知它,以至1月20日前整个网络未将风向对准疫情。1月20日,钟南山院士表示,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随后国家进入紧急模式。公众迅速关注“如何预防病毒”相关信息,同时谣言开始猛然出现,如熏醋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等。环球时报于21日发布第一条辟谣信息,紧接着各大新型主流媒体开始辟谣。1月21日至2月29日是疫情谣言爆发期,谣言有251条,占总谣言的80%。3月,随着疫情发展实时监控,确诊人员路径公布,新冠肺炎疫苗研制进程披露,谣言传播进入缓和期,谣言数量仅有45条。

(三)假借权威、张冠李戴和杜撰捏造是突出的造谣方法

造谣者常根据权威专家建议,防治方法等造谣。常见造谣法有:第一,假借权威法。造谣者常用权威人士的采访大做文章,1月22日,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温,75%的酒精能够杀灭。由此,造谣者就以“饮高度酒对抗新冠病毒”为标题造谣。第二,张冠李戴法。这类谣言常常文图不符,故意将文图拼凑解释。如“钟南山院士不戴口罩看望林正斌教授”这则谣言以图片形式在网络上疯狂传播。经调查,这张图片真实来源是央视科教频道2016年10月12日《大家》栏目播出的钟南山院士纪录片,钟院士看望的是一位重症呼吸病人。第三,杜撰捏造法。此类谣言全由造谣者凭空捏造,谣言内容没有事实依据,如吸烟能预防病毒感染。

(四)谣言传播形式多样,以图片、短视频为主

谣言可信度是谣言传播的决定因素,造谣者多以“图片+文字”“视频+文字”方式散播谣言。2月5日,贵州省六盘水市一位造谣者在微信群散发“吃9个鸡蛋能抗病毒”的谣言,随后抖音上出现许多煮9个鸡蛋给家人吃的视频。图片、短视频给观看者真实感,尤其是缺乏辨别能力的公众看到此类图片、视频后出于释放情绪和关心他人的目的更容易跟风转发谣言。如果将谣言看为一种社会情境,它会对社会结构及社会功能产生影响[5]。于社会,突发事件中的谣言夸大传播后会影响社会秩序;于个人,突发事件中的谣言会增强公众恐慌心理,影响公众身心。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第45次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短视频用户数有7.73亿,短视频网民使用率高达85.6%,网民渗透率高[6]。短视频谣言已成为趋势,新型主流媒体须提防谣言扩散。

(五)社会关系迅速引发谣言裂变式传播

疫情谣言传播与公众社会关系紧密联系。一个普通公众具有亲缘、地缘、业缘关系。这里将谣言传播大致分为两步:第一,社会关系中的“我”出于某些原因进行谣言信息分享以提供某种“警示”或“好意”,实现初级传播;第二,“我”的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将谣言扩散到他们的社会关系中,实现二次传播[7]。据新浪微博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可知:截至2019年9月底,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4. 97亿[8];据腾讯公布可知:2019年一季度微信用户数量达11亿[9]。谣言在网络上有巨大传播潜力,公众会在微信群、微博、抖音上传播谣言,接收到谣言的公众又再次转发,从而谣言形成点线面裂变式传播。

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新型主流媒体应对谣言的策略研究

根据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规律,本文据此提出重大突发事件中新型主流媒体的辟谣策略。

(一)利用区块链辟谣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无法篡改、可编程的特性,其本质是一种分布式的数据库。”[10]新型主流媒体利用区块链辟谣可概括为:新型主流媒体建立区块链信息求证平台,公众登录平台选择求证类型、输入求证信息,该信息进入有权威人士进驻的联盟链进行验证,证实和不实的消息都显示在客户端上。区块链辟谣提供全民参与数据库记录的机会,公众不再被动接收辟谣,可以通过主动“求证”扭转造谣者错误。新华社首次利用区块链辟谣,在其公众号上设置“疫情求证”专栏,用户点击“疫情求证”,根据需要选择“防护知识”“传闻真伪”“最新疫情”“其他”再输入求证信息,从而获得信息真伪。区块链技术可以及时智能化处理数据,从而实时监控疫情谣言,抑制谣言滋生。

(二)组建辟谣传播矩阵

童文胜认为,网络辟谣是指针对当下扩散的谣言立体化网络空间中的参与主体以辟谣信息驳斥谣言的合作行为[11]。本文选取的9家新型主流媒体囊括国家级、省(直辖市)级、市级,它们之间组成纵向,横向合作方式。人民日报采取纵向合作,2月6号它发布了一则“宠物不会传染病毒,请善待每一个生命”的微博辟谣,随后长江日报和武汉晚报分别转发该条辟谣,并在辟谣内容后备注@人民日报。长江日报采取横向合作,1月23日它发布了“武汉上空开始播撒消毒粉液是谣言”的信息,随后该条信息即时同步至长江日报公众号和抖音上。横向纵向联合,全面串联起新型主流媒体矩阵,精准打击谣言。组建辟谣传播矩阵利于展开重复式、集中式、转发式辟谣。重复辟谣强化公众辨别真假的意识;根据疫情谣言类型,选择性地集中辟谣方便公众查看;主动转发辟谣能达到最大传播效果。

(三)通过采访权威人士、实地调研辟谣

针对造谣方法,新型主流媒體在此次疫情中常通过采访权威人士、实地调研来辟谣。当网络上出现权威人士有关谣言以及谣言涉及相关专业性知识时,新型主流媒体会第一时间联系权威人士或团队进行自主辟谣。一是向公众告知权威人士的状态以稳定民心,二是借机传播正确防范疫情的方法。权威人士是公众在恐慌环境中的“定海神针”。实地调研是最直接有效的辟谣方式,它让公众成为事态进程的监督者。网传武汉“小汤山”因地址接近武汉取水地,或将停工重新选址。澎湃新闻抖音号直接放出武汉建工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李芊的电话采访以及工人建设“小汤山”的视频,强力回击谣言。慢直播、短视频能积极快速反应谣言,让公众看到真相。据统计,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澎湃新闻等媒体累计向武汉前线派出记者超过百人[12]。

(四)采用丰富的内容形式进行辟谣

新型主流媒体重视此次疫情辟谣的内容和形式。首先,标题常用“夸张式”标点符号。湖北日报在1月25日发布以“辟谣!武汉某医院地上尸体无人处理?假的!”为标题的新闻,其中“辟谣!假的!”4个有力的字,2个强调标点给公众注上一剂“强心剂”。标题后还常伴有“转发辟谣”字样,此举意在鼓励公众积极转发。此外,一些标题还使用谐音以吸引公众关注,在人民日报发布的“这件事,‘谣’不得”中,此“谣”原为“要”,在西南官话中,“要不得”意为不能这样做。其次,辟谣内容有“澄清事实”“普及知识”两类。澄清事实指将事件真实再现一遍,增强说服力。普及知识多出现在防治类谣言上,人民日报在辟谣“吃香蕉会得新冠肺炎”时,普及了“病毒来源动物,香蕉不是宿主”的知识。最后,新型主流媒体辟谣坚持“证据充足”,交叉使用“文字+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传播真相。辟谣图片多为微信群截图,每张图片上都有红色“谣言”字样外加一条斜杆或“假的”字样外加一个感叹号,辟谣视频常伴激进配乐。

(五)实时辟谣

新型主流媒体作为权威官方发声单位,在恐慌环境下及时辟谣是消除公众负面情绪的“良药”。传统观点认为,官方处置突发事件有“黄金24小时”之说,即在事发24小时内发布权威消息主导舆论是平息事件的关键[13]。新媒体语境下,“黄金24小时”变成了“黄金4小时”,即要在事发4小时内发布权威消息主导舆论。此次疫情新型主流媒体24小时辟谣效果显著,就是权威消息发布及时、迅速。如1月25日18点51分网络上开始出现“新冠病毒20℃以上会热死”谣言,5小时后武汉晚报发文辟谣。在9家新型主流媒体微博平台上,每条辟谣都有极大转发量,央视新闻“钟南山被传染系谣言”有1.8万次转发;人民日报“宠物不会传染病毒”有1.6万次转发。实时辟谣加上多平台重复辟谣,拓宽了公众接收信息的范围,及时阻断谣言再生。

四、结语

新型主流媒体在这次疫情辟谣中发挥了权威导向作用,为维系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此次突发事件中取得了辟谣方面的进步。主动全面报道新闻、及时掌握真相、快速传达给公众是新型主流媒体面对谣言的适用法则;注重辟谣话语、强调辟谣内容形式是增强公众关注辟谣的有效途径;全局参与辟谣、调动公众寻求真相的主动性是促进谣言消退的重要方法。新型主流媒体作为公众获取信息的“第一手”,应时刻做好应对谣言的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99.

[2] 刘建明.社会舆论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11.

[3] 李良荣,袁鸣徽.锻造中国新型主流媒体[J].新闻大学,2018(05):6-11+150.

[4] 克纳普·R·H .谣言心理学[J].舆论季刊,1944,8(1):22-37.

[5] 罗伯特·K·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633-636.

[6] 中国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0.

[7] 江苏佳.信息疫情:新冠肺炎疫情谣言传播及应对研究[J].科普研究,2015(01):70-78+108.

[8] 新浪财经.微博第三季度总营收33.18亿元,日活跃用户增至2.16亿[EB/OL].百度,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0186807302635327&wfr=spider&for=pc,2019-11-14.

[9] 2019年一季度微信用户数量达11亿 2019年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分析[EB/OL].中商产业研究院,https://www.askci.com/news/chanye/20190516/ 1346051146282.shtml,2019-05-16.

[10] 秦響应,申晨,陈刚,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信用体系框架构建[J].征信,2020,38(02):12-17.

[11] 童文胜,易柏慧.网络辟谣:国内研究进展与理论分析框架[J].情报杂志,2020(06):128.

[12] 江湖老刘.细节、求援与辟谣:主流媒体借由短视频推动疫情报道与传播[EB/OL].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370518635_120325,2020-02-04/2020-05-01.

[13] 李鹤.处置突发事件的“黄金4小时法则”[J].学习月刊,2010(10):47.

作者简介:王霞(1999—),女,贵州黔西南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徐志武(1990—),男,安徽安庆人,研究生,博士,讲师,特聘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
多种医学影像设备联合应用在突发事件卫勤保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异质性突发事件对金融市场冲击分析
突发事件链的罐区定量风险分析
浅析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应对突发事件的法治化措施
试析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突发事件现场采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学校突发事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