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军
摘要:在新能源汽车技术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专业人才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要求。基于此,文章以新时代复合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为入手点,简要阐述了“1+X”证书制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内涵,剖析了“1+X”证书制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意义,并对“1+X”证书制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措施进行了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1+X证书制度;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0 引言
2019年,我国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正式启动了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对学历证书、技能证书的学习成果认证转换及职业教育模式改革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基于此,顺应教育部号召,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探索运用“1+X”证书制度,就成为职业院校现阶段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
1 “1+X”证书制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运用内涵
“1+X”证书制度中的“1”主要指职业教育毕业证书,即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通过学校规定的课程后学校给予颁发的文凭证书;而“X”则是指职业教育阶段学生获得的各种配套证书[1]。从本质上而言,“X”是多种类型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证书的综合,职业技能证书获取渠道也较为多样,包含了院校内获取、院校外获取等多种途径,发放主体均为学生,与学生职业技术水平、职业技术知识、专业学习水平具有较为紧密的关系,可以反映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对相关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可作为学习凭证应用。
2 “1+X”证书制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运用意义
2.1 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职业教育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而通过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职业教育中运用“1+X”证书制度,可以引导中等职业院校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加快课程改革,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为现代化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水平更高的人才输入[2]。
2.2 推动人才市场供给侧改革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运用“1+X”证书制度,可以加速落实校企合作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1+X”证书制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可以逐步改变人才市场中人才形象,推动人才市场供给侧改革[3]。
3 “1+X”证书制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运用措施
3.1 加强考证资源储备
在“1+X”证书制度运用于新能源汽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中等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由校领导担任总负责人,进行“1+X”证书制度运用总体方案的科学规划,督促各部门相互合作,在前期场地准备、物资采购、培训练习、考证实践等多个环节落实工作要求。
首先,明确考证大纲。新能源汽车专业专职教师应明确自身职责,主动学习与“1+X”证书制度相关的政策要求及教材资料,以实操技能提升为重点,结合自身专业特长、研究方向,开展深层次研究,逐步细化新能源汽车专业考证大纲要求,保证“1+X”证书制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运用效率。
其次,夯实教材基础。基于“1+X”证书制度运用需求,中等职业院校可以在考虑专业教学需要的基础上,对接行业企业,以企业真实案例、工作场景为主线,借鉴职业证书登记标准,汇集专业教学内容、证书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新的、立体化标准教材编制,为“1+X”证书制度在新能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提供充足教材资源支持。同时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设置及现有教学资源库进行逐一优化更新,促使学历证书所体现的专业教学内容可以全面覆盖对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切实达到课、证融通目標[4]。
最后,拓展实训空间。在明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操技能考证大纲的基础上,基于中职教育阶段考证训练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为了促使中职生始终保持考证状态,教师可以采用问卷星、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辅助工具,配合课后练习辅导,将相关考证要点转化为电子版,群发作业任务,第一时间了解中职生复习巩固情况。并根据中职生线上反馈信息,及时解答疑惑、示范讲解,为中职生顺利考取证书提供支持。
3.2 改革培训及考核制度
对于中等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而言,培训及考核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中等职业院校应将本校雄厚的教育资源及科研经费、师资力量投入到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对中职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中。同时进一步加速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训、考核制度改革,鼓励中职生在获取本专业证书的同时,获取其他相关专业技能证书,为中职生就业优势提升提供依据。
一方面,考虑到“1+X”证书制度应用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技术证书培训内容不再独立于高等职业教育课堂,因此,教师应借鉴真实工作过程及行业企业培训经验,引入学生培训穿帮带模式。即通过学生分组的方式,指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并为其配备三名或四名组员。整个训练过程主要通过组内讨论、指导进行[5]。同时各小组组长可以根据要求,模拟实战考证,并填写项目进程日报,及时登记进度、情况,反馈问题,为“1+X”证书制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运行过程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在考核制度制定过程中,中等职业院校可以将证书中考核内容融入现有专业人才考核机制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完成配分表中要求的考证情境设置,并列出工位设备工具清单。同时结合新能源汽车可实现系统功能点进行微调,对考题、配分表修改位置进行突出展示,标注说明,形成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相适应的考题、配分表,据此集中强化做好考前动员、报名。随后以职业技能成绩为侧重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份配分表打印,统一组织测试,最终职业技能考核成绩可以代替学历证书考试成绩。
3.3 完善保障体系
根据我国教育部所发布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可得出“1+X”证书制度运用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中国特色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模块[6]。因此,中等职业院校应正确认识“1+X”证书制度实施对于教材资源开发、师资构建、教学管理提出的新挑战,紧扣政策,深耕挖掘,掌握精髓,深入推进。
首先,“1+X”证书制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意味着中职生在获取文凭的同时需要经常参加培训,获取其他职业技能证书,“1”是基础,“X”是延伸,两者存在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关系。因此,中等职业院校应正确认识新能源汽车空前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学安排中将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有机融合。结合周边区域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需求及行业人才能力要求,广泛开展调研。根据调研结果,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规格、教学实施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保证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衔接对应,为课程核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织工作的统筹开展提供依据[9]。
其次,“1+X”证书制度的运用,离不开健全的师资团队。中等职业院校应以打造并完善“双师型”教师团队为目标,围绕“X”证书课程模块,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交流。充分利用本校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统一规划式子培训任务,开设多层次培训。同时与企业合作,定期组织教师进入新能源汽车企业参观学习,切实提高教师实践技能,为“1+X”证书制度的运用提供充足师资支持[10]。
最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特色[11]。为了保证“1+X”证书制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有效应用,中等职业院校应借助以往校企合作资源,引入新能源汽车企业现金管理理念、标准及技术力量,通过外部力量与内部力量共同融合、共同检验,实现双元育人。同时考虑到“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并非单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单一环节合作,中等职业院校应考虑自身特色,主动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群,逐步从单一环节蔓延到整个供应链,促使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新能源产业发展要求相符合[12]。
4 总结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技术是与社会技术发展、生态环境维护新需求相符合的一门新的专业技术。“1+X”证书制度的提出,对于中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发展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战。中等职业院校应积极看待“1+X”证书制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在考核、培训、课程编制、师资培养等多个方面,落实“1+X”证书制度,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市场输送更多的复合型高水平人才,驱动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升级。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森森.1+X证书中X证书的双属性与三作用——我国教育证书与劳动证书制度系统设计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9(005):78-82.
[2]王雪琴.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缘起、逻辑及其实施[J]. 职教论坛,2019(7):148-151.
[3]戴勇.“1+X”—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制度新构架[J].机械职业教育,2018,394(11):4-7.
[4]田志磊,李源.职业教育国家治理中的大扩招、产教融合与1+X证书制度——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峰论坛会议综述[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9,018(003):78-80.
[5]屈廖健,刘宝存.我国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与发展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9,305(01):32-37.
[6]陈志锐.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汉语师资培训策略——从新加坡“先研—后证—再教”培训模式谈起[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3):7-12.
[7]杨堆元.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中“X证书”考核标准探讨[J].职教论坛,2019(007):54-58.
[8]孔敏.论化工装备技术专业课程改革[J].技术与教育, 2019,033(002):51-53.
[9]杜怡萍,李海东,詹斌.从“课证共生共长”谈1+X证书制度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692(04):10-15.
[10]邓建青.应用技术大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8,118(03):10-11.
[11]孙超.基于校企双元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18,033(004):278-280.
[12]石伟平,郝天聪.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695(07):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