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台节目编辑与策划创新策略

2020-09-10 07:22:44王瑾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创新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变得便捷、高效,传统的媒体话语权被解构,人们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广播电台作为主流媒体之一,面对当前媒介融合的大趋势,最关键的就是要创新,才能经久不衰,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广播电台节目编辑与策划的现状,探索广播电台节目编辑策划的创新路径,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关键词:广播电台节目;编辑与策划;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7-0154-02

当前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兴媒体发展势头正猛,人们的阅读习惯、接收信息的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媒体发展模式正逐步被新媒体取代,传统的广播电台节目编辑与策划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广播电台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为此,顺应时代,对节目进行变革和创新是广播电台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路径。

一、广播电台节目编辑与策划创新的必要性(一)媒介融合,实现创新发展是大势所趋

技术的发展带来社会的变革,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衍生出新的媒介形式,传统的纸质媒体开始向数字化转型,单一的文字传播被音频、视频等融合媒介逐步替代[1]。广播电台作为传统的媒介形式,通过音频的形式传播信息,是伴随式媒体。但喜马拉雅FM等新型电台出现后,传统的广播电台市场占有量下降,受众减少,对广播电台节目编辑与策划进行创新,是实现资源整合、媒介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满足受众需求,实现创新发展是必然选择

在追求精品的当下,人们也更加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的听觉信息,这是受众对广播电台节目提出的新要求。信息爆炸时代,信息量过载,人们可以接收到的信息成千上万,需要独树一帜的声音抓住受众的心理,契合时代的发展才能赢得市场[2]。为此,抓住受众心理,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是广播电台生存的必然选择。

(三)持续发展,实现创新发展是历史经验

媒体的市场化已经打破了原来的媒体格局,不管是纵向对比还是横向分析,事物的发展要经历起步、上升、登顶、趋缓的过程,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停滞不前就是落后,落后就会被淘汰。在市场化环境下,广播电台节目也必然要经历这些阶段,广播电台节目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经久不衰,创新是必然选择。

二、广播电台新闻编辑与策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纵观发展现状,有品位、高质量的广播电台节目的受众量仍是可观的,内容老套、按部就班缺乏创新点的广播电台节目受众量下滑严重。这说明“内容为王”依旧是媒体发展的真理。现阶段,很多广播电台开始另辟蹊径,如邀请明星助阵、追随潮流等,但发展效果并没有如预期一样,究其原因在于内容要么是照本宣科,将文字信息音频化,要么追随潮流,没有个性和特点。总的来说,在电台节目的策划和编辑上缺乏创新思维,节目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有待考究[3]。

(一)广播电台节目内容活力不够

广播电台节目是当前仅次于报纸的媒介形式,自出现以来作为伴随式的媒介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但新媒体的出现,视频媒体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可重复性迅速挤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而广播电台节目还停留在传统媒体时代的发展模式下,观念比较陈旧、内容比较刻板,无法吸引更多的受众,甚至造成了固有粉丝的流失[4]。

(二)广播电台节目编辑与策划人员应对能力欠缺

目前,很多广播电台还属于事业单位,市场化转型还不彻底,竞争上岗还不够普遍,在电台内部,话语权仍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拥有话语权、决定权的广播电台人往往在系统内工作多年,思想不够开放、心态比较保守,很难实现大的跨越和突破。另外,部分年轻的广播电台节目编辑人员和策划人员挖掘信息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不足,容易走“跟风”的错误道路,缺乏充分的市场论证和调研,节目编排形式新颖,但内容空洞,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三)电台节目效率较低

新媒体的最大特点是“快”,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或者说是正在发生时,网络新闻就实现了同步报道。而广播电台由于播出时段的限制,在“新”上无法和网络电台或者其他媒体竞争。另外,广播电台记者的新闻敏感度和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广播电台在实时新闻类内容上毫无竞争力。

(四)广播电台节目的双向互动能力较差

不管是文字类新闻还是视频类节目,都通过客户端、微博、公众号等实现了与受众的双向交流。了解社会、了解受众是制作出高质量节目的前提,尤其是作为媒体发展方向掌舵人的编辑和策划人员,要想节目受欢迎,了解受众,增强信息传播的双向性,加强与受众的交流是必要的。

三、广播电台节目编辑与策划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尊重受众的需求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对新闻及其他信息接收渠道的可选择性增加,文字、视频、音频,报纸、电视、广播谁都不可能一家独大。因此,广播电台节目的内容要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细分市场,锁定目标受众,有针对性地编排节目。例如早间节目,大多是晨练的老人和上班族收听节目,因此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针对这两个群体,选择一种作为自己的目标受众,打造有个性化的内容。

(二)“内容为王”,增强节目的竞争力

创新虽然是广播电台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创新的前提是“尊重内容”,有思想、有内涵的内容依旧是媒体制胜的法宝。例如,“澎湃新闻”“梨视频”等新发展起来的媒体依靠的不仅仅是传播的形式,更多的是因为内容的不可复制性,能够为受众提供新的思考问题的视角和思路。广播电台节目同样可以通过声音的形式向受众传达有内涵的内容,提升自身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存在。

四、广播电台节目编辑与策划创新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实现意识创新

好的电台节目离不开好的编辑和策划团队,因此改变人是实现广播电台节目创新的第一步。为此首要一点是实现编辑思维的转变,用新的思维和视角去创新节目编制。市场化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编辑人员要具备市场化思维,具备能够洞悉社会的能力。首先,编辑要了解受众,要满足大众的节目需求和标准,树立节目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新闻编辑创新能力。其次,在节目策划和编辑过程中要划分市场,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受众制定不同的传播策略,主要实现路径就是内容的风格和语言表达方面。其次,要全方位、立体化地编排内容,不仅是视频和文字能够实现媒介融合,广播电台的声音内容也是如此。可以通过开发客户端、开设微博和公众号等,改變传播途径。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打造的“云听”APP,在保留传统广播电台的基础上,开设了精品节目,可以听书、听讲座、听音乐等多样化的内容,受众的可选择范围增大,自然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扩大影响范围。除此之外,广播电台的编辑深入基层,在一线搜集更多的新闻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在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度,有效挖掘当前社会上的新闻事实以及线索,以此为受众带来更有价值的内容[5]。

(二)引进技术,实现深度融合

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助推器。广播电台节目编排同样需要技术的支撑。例如,音乐电台可以引进双轨道音频,实现立体音效,为受众带来不一样的听觉体验。因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技术成为关键,广播电台的编辑人员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和编辑策划能力,要借鉴同行业的先进做法,积极学习先进的编辑技巧、现代化的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创新性的编辑理念等,只有自身的本领增强了、知识丰富了,才能实现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编辑的节目才会受欢迎,创新才能取得成功,广播电台节目才能够实现新的突破。

(三)情感交流,实现双向互动

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也随之得到了提升,在开放化、自由化的新媒体环境下,人们表达的愿望强烈,并且开放交流已经成为媒体的新常态。在这种趋势下,广播电台节目实现与受众的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广播电台新闻编辑与策划创新的过程中,编辑人员要积极与社会新闻、栏目受众进行交流和互动,最常见最便利的渠道是利用微博、微信等实现与受众的交流,可以在微博成立“超话”,也可以建立微信群引导受众参与到节目编辑与策划中,从交流和互动中了解受众的需求,为制作广播节目提供更多的思路。另外,丰富新颖的线下互动也应该成为广播电台的一种创新,如读书节目可以组织线下读书会,邀请作者现场与粉丝互动;音乐节目可以组织线下音乐聚会,邀请音乐爱好者参加选拔;新闻时事类节目则可以开设征稿活动,扩大粉丝群体等。总之,要深入群众,注重情感交流,打牢基础。

(四)重视宣传,注重节目推广

广告的作用就是广而告之。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台是没有针对自身的宣传的。但当前新媒体盛行,有内涵的内容才是脱颖而出的关键,广播电台同样需要有内涵的内容。市场竞争的原则就是优胜劣汰,广播电台编辑策劃要有市场化眼光,要利用新媒体加大对自身节目的宣传,才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电台节目,从而提升影响力。

五、结语

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的广播电台发展环境被瓦解,新的发展趋势正逐步明朗,尽管有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广播电台要更好地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充分了解媒体环境给广播电台节目带来的影响,把握创新的关键,注重对高品质内容的挖掘和制作,提升编辑的技巧和技术含量,在创新中弥补不足,在发展中实现创新。

参考文献:

[1] 郭莉娜.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策划创新探讨[J].新闻文化建设,2020(04):67-68.

[2] 于芳.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节目编辑与策划创新[J].新闻传播,2020(06):92-93.

[3] 王文君.广播电台编辑创新举措分析[J].记者摇篮,2020(02):72-73.

[4] 崔美花.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台节目编辑与策划创新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9(09):90-92.

[5] 林丽.论广播电台节目编辑与策划创新[J].传媒论坛,2019(11):55-56.

作者简介:王瑾(1973—),女,河北保定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广播新闻节目采编制作。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9:35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9:19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7: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