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处于新媒体发达的时代,在这种层次各式、形式多样的媒体环境下,舆论导向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关键时期,正确的舆论导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媒体形式多样,在舆论引导过程中,需要根据媒体的特性,借助媒体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尤其是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更显重要。
关键词:新闻媒体;舆论导向;平安文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7-0069-02
一、社会舆论导向的概念
舆论导向也可称为舆论引导,是指政府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组织和个人,根据实际情况、舆情的发展,设计一些议题方向,启发引导社会中的成员向这种方向思考,达成共识,帮助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信念和观念,促进社会长治久安和发展。当前我国学术界对舆论导向的认识多结合新闻媒体来讨论。其含义为政府组织通过建立相关的部门和机制,运用政府权力和媒体沟通,对舆情进行方向性引导,维护正常健康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和谐。
目前我国处于新媒体盛行的时代,社会成员通过各类媒体接受各种思想的传入。舆论导向关乎国家意识形态的传递与维护,关乎整个社会的良性健康发展,也关乎媒体空间的建设治理。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社会中会形成一股正能量,能够帮助社会成员形成良好向上的思想观念。
二、新媒体背景下正确社会舆论导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正确舆论导向的形式及内容缺乏创新
舆论导向如果想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引导的形式上应该更具有创新的吸引力,才能有更多的社会成员去响应。被引导的主体是社会成员,因此引导的形式和内容应该走群众路线,创新舆论引导,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当前,不少城市在宣传社会正能量的过程中,宣传形式较为固定单一,多为进社区的简单宣传活动,或者发放宣传页、宣传手册。在宣传中涉及的内容不够具体有趣,没能在社会成员之间引起共鸣,宣传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宣传内容的创新不足,缺乏地方特色,趋同性明显,缺乏精神内核,缺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有时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地方群众,影响了正确舆论引导的效果。
(二)主流媒体发声不力
新闻媒体正确积极的舆论导向,主要是就某一社会事实引导舆论,通过新闻媒体的窗口,将正面积极的意识传输给民众,从而引导有关社会舆论朝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当社会中有重大事件发生时,主流媒体的发声就显得至关重要。主流媒体发声不力,会弱化舆论引导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传播渠道的不断拓展,媒体的引导尤其是主流媒体的引导会对社会成员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在节日期间,烟花爆竹引起的人员伤亡和火灾事件仍经常发生。失火与新闻媒体舆论引导力度不够有很大的关系,与社会群体的安全意识不够相关。近年来我国主流媒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发言表態有所增加,例如关于徐晓冬和咏春拳的比武,《中国青年报》就发文《丁浩将徐晓冬“打”出内伤?想办法打赢之前,请先学会认输!》,作为我国主流媒体,针对丁浩打输后“没吃饱”“不适应气候”等种种笑话般的理由,评论说“给自己和武术界都贴上了‘输不起还狡辩’的标签”,主流媒体的这些声音给社会带来了正向的舆论引导,批评了不端正的思想观念。然而针对当前类似于这样的热门事件,主流媒体主动发言、直言不讳地进行正向舆论引导的情况还未广泛,主流媒体发声不力,对社会稳定建设方面的舆论引导力还有待加强。
(三)正确舆论导向机制不健全
第一,对舆情的认识不到位。当前,智能技术日新月异、平台层出不穷、传播途径不断更新,引起舆情爆发的因素错综复杂,舆情演变过程变化无常,舆情引导较为滞后,引导机制尚未建立起科学的体系,对策建议的实效性、时效性不强。当有社会成员关注的热点事件出现时,有些地方部门对热点事件不够敏锐,反应较慢,或者在知道事件发生后没有积极的解决态度,会给社会成员一种在回避问题的感觉,进而引起猜疑,甚至误导民众,重大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和损害就会持续扩大,甚至发生质的改变,最后酿成更大的悲剧。
第二,对舆情的重视度不足。在一些负面舆情出现时,部分地方相关部门反应较少,只是根据事件的发展较为被动地做一些事情。同时,一些部门对事件的理解较浅,不能很好地在更深意义上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以及从中应该反思的问题,在舆情引导上不能更好地把握整件事情,更不能对社会成员进行良好的引导。
第三,舆情引导机制不完善。舆情引导机制不健全,突发事件发生时舆情导向缺乏有力的保障和规范。舆情引导机制不精细,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但存在协调力度不够、部门权责不清、结合实际不紧密等问题[1]。舆情引导机制不全面,缺乏对舆情导向机制的顶层设计和通盘考虑[2]。在制度建设上,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待加强,没有足够重视该项工作,缺乏相应的人员设计思考宣传的工作方式,同时也缺乏人员开展设计的引导宣传工作,工作开展起来较为困难。
三、新媒体背景下对正确社会舆论导向建设的优化建议
(一)创新形式,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力
只有深入群众的宣传形式才能得到预计的宣传效果,想要真正提高舆论引导力,就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紧抓宣传工作,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开展工作。创新形式和内容需要针对不同主体来设计,例如主体可以分为农村人员、城市人员,又可分为青年人员、中年人员和老年人员,按照不同划分方式,可分为不同的主体。不同的主体有自身的属性和特点,那么在宣传的过程中就可以根据不同主体共有的偏好设计舆论导向的形式和内容。另外,还应结合不同地域的特点进行内容设计,不同地方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文化形式多样,不同文化下社会成员的思想略有不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好群众路线、做好创新工作。
(二)提高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主流媒体在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新媒体时代,要想提高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应增强主流媒体的责任意识。主流媒体应具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还应具有大局意识,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利益出发,在具备以上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社会需要主流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社会成员要愿意接受主流媒体的引导,在社会重大事件发生后,主流媒体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社会对这件事的风向。因此主流媒体应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引领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思想。主流媒体只有提升素质水平、增强责任意识,才不会用博眼球的各种华而不实的方式引导群众,为群众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
提高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还要严把主流媒体新闻的方向。主流媒体要多发声,但是不能乱发声。作为主流的新闻媒体,应该严格审核其新闻制度,严格把控[3]。新闻媒体除了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还应该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主流媒体对社会重大事件的报道,应该紧跟国家政策的导向,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念,配合政府,为了社会的平安和谐而共同努力。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主流媒体绝不能做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事情,对于政策敏感型事件,应该向政府部门报备,在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并严格审核过发布内容后再发布,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三)加强舆论引导机制建设
第一,在重大事件发生之前做好对舆情的监控工作。政府部门应该完善舆情的监测机制,做好舆情监测的人员配备,保证有足够的人员在舆情监督岗位上。在人员齐备的基础上,还应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技术人员进行舆情监控,尽最大力量保证不错过重大舆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保证全天候、更精准地对舆情进行监控,建立全时段、全方位的工作机制。
第二,在重大事件发生过程中,要建立快速解决的机制。政府可成立专门的机构部门处理与媒体的对接工作。当重大舆情出现时,政府应与媒体沟通,确定引导方向以及发布内容的规范性。在整个引导过程中,政府需要和媒体保持沟通,但不能过度干预。政府的职责就是处理社会事件、解决问题,因此在和媒体交流时,政府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媒体的导向。在对接过程中,政府应表现出公信力,展现公平、公正的态度和形象,媒体也会朝相应的方向进行社会引导。政府自身的形象和公信力,决定了舆论导向。
第三,在事件发生之后,要做好舆情引导的整理总结工作,从中分析失败的教训或者积累有益的经验。对于舆论引导的各个组织结构,要做好联动结合,做到上下贯通、信息贯通,无阻碍、透彻地开展总结工作。同時要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改善工作环境,要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支撑正确舆论导向工作的开展,为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结语
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关键的作用,原因在于舆论导向能够在思想观念上对社会成员进行统一的方向性引导,通过正确的引导能够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凝聚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社会,利用新媒体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助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
参考文献:
[1] 向运琼.“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021(019):203-205.
[2] 尹俊.基层政府应对社会网络舆情策略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58-62.
[3] 余伟红.新时期记者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西部广播电视,2018,000(020):150-151.
作者简介:马迪(1990—),女,河南郑州人,研究生,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新媒体运营,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