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垃圾分类听起来并不算复杂,但要在人群中实施起来,并保证较高的分类准确率,真是太不容易了,因为它的针对对象细化到了每一个人,且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必须有改变、有妥协。姑苏区白洋湾街道虎池苑社区约3800余人,为让垃圾分类工作行得更稳、走得更远,开始了一场全面大行动。
“红色党建”引领“绿色服务”
有住宅15幢计1765户的虎池苑小区,常住居住人口约3800余人,今年5月8日正式启动“三定一督”垃圾分类管理。
早在2019年《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颁布以后,虎池苑社区就提前谋划、全面布局,以红色党建引领环保绿色服务,积极稳妥推进相关工作开展,通过短期实践迅速取得良好实效,赢得居民的支持。
社区党总支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与共建單位携手开展垃圾分类的推广活动,在居民群众中大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支持垃圾分类的舆论氛围。同时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召集物业、志愿者骨干等召开民情恳谈会,根据垃圾分类工作的要求,对群众宣传、分类亭点位布置、人员配置等积极探讨,拟定了由社区党总支负责统筹领导,物业负责主体实施,小区党员积极分子榜样带头,各支志愿服务团队及网格员队伍共同参与,多方各司其职、落实责任、高效运转的管理运作模式。
“红格子”在基层打下扎实基础
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一支“红格子”队伍显得特别重要,他们发挥特长,在基层群众身边展开了一场场茶余饭后的垃圾分类知识宣讲,以平实的语言、贴心的沟通、亲身的实践,让居民群众真切感受、认同垃圾分类的有益之处和长远意义。
“红格子”是虎池苑社区网格化社会治理的服务品牌,社区通过党建引领网格化小环境、小区域的精细化服务治理模式,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网格员宣传队伍。
但习惯的养成非一两日,长久以来固定的习惯要改变也不易,网格员为此展开了更深入的群众思想意识教育。
网格员们在小区内营造了浓厚的垃圾分类开展氛围,充分利用各种阵地进行宣传,布置展架、海报、横幅,发放告知书、倡议书,设点推广等,凡是能扩大影响力的方式悉数被采用,以此全面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让居民更加重视。
网格内居民的小范围座谈、微信、聊天等形式的开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居民的认识,减少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阻力,大大提高了居民群众的满意度。
社区党员模范代表、居民代表、物业工作人员组织了一系列“垃圾分类我先行” 广场宣传,结合趣味游戏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形成全民参与、全民行动的良好氛围。
实施准备大刀阔斧
目前,虎池苑小区20个单元楼道、1075户住户及23家商铺已全部推行“三定一督”垃圾分类管理。社区及物业、环卫部门对小区内6个垃圾分类归集点进行了升级改造,建设2处暂存垃圾桶点,1处建筑垃圾分类归集点,以实现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的定点投放、规范收运。
同时,对于志愿者这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社区进行了专题培训、专业督导,现场指导提升志愿者对垃圾分类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水平,确保志愿者们充分掌握相关知识,懂分类、会分类、分好类,符合各项要求后上岗辅助。
根据实践,社区也对志愿者大胆尝试了角色分工,依照不同环节设立了专职破袋检查志愿者、洗运志愿者及宣传引导志愿者,以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的实践服务。
自正式启动垃圾四分类工作以来,仅一个月时间,虎池苑小区就发动志愿者900余人次参与每日垃圾分类督导和事后检查评估,3家共建单位也多次参与,并协同组织开展相关的专项党建主题教育实践4场。
通过前期宣传加上后期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率已超过95%,参与度达到90%,分类准确率达到85%以上,每日社区厨余垃圾准确回收量保持在14-18桶(120升/桶)。
闲置垃圾亭改造再利民
顺利完成垃圾分类的各项准备工作后,因集中定点定时投放分类垃圾,闲置下来的垃圾亭如何处理?社区为此成立了由社区、物业、居民代表等各方组成的议事协商小组,处理其充分再利用的问题,并全程跟踪协调居民的诉求、建议等。
通过先期广泛的入户走访,召开居民沟通会、现场问卷征集等形式,中期汇总各方意见形成了5个主流改造方案,采取罗伯特议事规则,确定了最终的3个改造方案及具体实施方式:17个小区内闲置垃圾分类亭,7个改造为集宣传、教育等为一体的便民休息点,10个改造成电瓶车便民充电点。
虎池苑社区借助环境改造提升这个突破口,促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居民意识不断加强,分类准确度不断提高。在“三定一督”模式的引导下,社区、物业、共建单位、志愿者、居民等的关系也在不断融洽中,垃圾分类工作已形成了一种良性社会生态循环,成为虎池苑小区实践新时代文明新风尚的一项成功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