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新冠肺炎疫情系列报道观察浅析

2020-09-10 07:22:44赵清源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数据共享知情权可视化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系列报道中,澎湃新闻以其独特的态度与报道方法,完成了长达5个多月的不间断报道。笔者从报道概况、报道特色、重点文章等方面,对澎湃新闻疫情期间的报道作出分析。

关键词:澎湃新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可视化;数据共享;知情权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8-0088-02

一、引言

自新闻诞生以来,新闻媒体便一直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信息来源。而在新媒体兴起、纸媒逐渐式微的今天,能否成为一个高效、便捷、有思想、有内容的网络新闻平台,便成了眾多新闻媒体在新时代下至关重要的生存之道。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面对海量的信息与态度,能否锁定关键信息、能否在做第一手报道的同时兼顾利益、受众以及新闻尊严,便成了众多新闻媒体需要考量的重点。因此,本文以澎湃新闻的新冠肺炎疫情系列报道为切入点,在撰写观察报告的同时,尝试分析新冠疫情期间其报道特色及其对传播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

二、澎湃新闻概况及其疫情报道梳理

(一)澎湃之源:承《东方早报》之衣钵,创思想时政之文风

澎湃新闻的前身为2017年1月1日休刊的《东方早报》,因而其全盘继承了《东方早报》原有的新闻报道、舆论引导功能。正是凭借此次成功转型,澎湃新闻也获得了当年的“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1]。澎湃新闻以其优质的时政新闻与思想分析而闻名,因而打出了“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这一口号,并凭借这些优势,在众多媒体中站稳了脚跟。此外,其24个时政专栏的设计,如“舆论场”“唐人街”“打虎记”等,在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做到了新闻传播下的文化融合与新闻语言信达雅的转化。

(二)澎湃之音:疫情下的“报道马拉松”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口号为“专注时政与思想平台”的澎湃新闻,也对疫情进行了全面的刊载与报道。目前可检索到的第一篇报道,可追溯到2019年12月31日。按疫情时间轴推算,在12月29日武汉市中心医院公共卫生科向区市两级疾控中心报道了不明原因肺炎情况两天后,12月31日10:45,澎湃新闻便以《武汉现不明原因肺炎,澎湃探访收治医院》为标题,以视频直击报道的形式,发出了澎湃新闻第一篇真正意义上关于新冠疫情的新闻报道。虽然此时疫情名称等尚未定性,但这可理解为其报道疫情的开端。

其具体报道内容可以分为原创与转载两部分。其中针对重大事实的报道,以及重要数据、时间节点的报道,如疫情数据、重要部署等,澎湃新闻绝大多数采用对央媒的直接转载。此类转载,字数较少,简明扼要,可以使受众在短时间内了解重大新闻的同时,减少自己编辑可能产生的对重大事实的误差。在原创部分,澎湃新闻很好地发扬了其思想深度的优势以及采编制作团队的精良。“舆论场”“美数课”“中国政库”等分别从深度分析、疫情数据图、疫情重大决策热点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构建了疫情报道的立体空间。其中,“舆论场”以深度分析为主打,“美数课”秉持新闻可视化新概念进行负责问题简单化的剖析,“中国政库”提炼新闻要点,其余专栏各司其职,共同构建了其疫情报道的主阵地。各具特色的分栏中,每一个专栏都针对不同阅读能力、不同阅读爱好的人群,使疫情报道不再杂糅混乱,也对用户进行了分流与导航。

截至6月,澎湃新闻的马拉松式报道共计完成新闻视频、消息、专访、深度报道、新闻述评等万余篇。其中,为完成疫情信息的整合,澎湃新闻在继“中国政库”“舆论场”“打虎记”等24个新闻时事专栏之后,开辟了“抗疫”这第25个专栏。与此同时,在数据新闻方面,澎湃疫情地图、数据可视化等也成为澎湃新闻的特色报道。

三、澎湃新闻疫情系列报道特色

(一)澎湃可视化:我来到,我看见,我证明

对于急需获取重要信息的受众而言,疫情信息最重要的便是简明扼要与突出重点。动辄千字的新闻评述与分析虽然可以完美地表达思想,但其对于受众深度阅读能力的要求较高,且受众面较窄,无法面对所有的读者。因而,可视化的报道方法,如“澎湃美数课”“澎湃疫情地图”等,便成为澎湃新闻疫情报道中的特色之一。其中,“美数课”专栏,开辟了可视化新闻的重要阵地。自疫情暴发以来,截至7月底,在每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澎湃新闻的“美数课”专栏共计做出了30余篇相关的数据建模与可视化发布。

2020年2月21日,澎湃新闻《图释两千年传染病史:若瘟疫无法被根除,该如何与之相处?》[2]成功发出,是澎湃可视化与数据新闻的重要创新。此文以制作时间轴的方式,深度剖析了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疫情以及暴发与存在的趋势,并通过制作传染病坐标图的方式进行传染病的科普与分析,以简洁明了的风格将整个人类传染病历史通过图解的形式为我们一一展示,为疫情期间恐慌、混乱的受众建立了对于传染病史的认知基模,使其在再次遇见相似问题时,不会盲目恐慌,而是能够调动脑内的知识储备进行分析与建构。此宏观角度的数据报道,将受众深度阅读能力的要求压到了最低,简洁易懂地为受众构建了新的疫情史观。因此,在国内疫情新闻接近满负荷的情况下,能否产出一篇可以站在历史角度的深度分析来创新疫情报道,并使受众得以从扑面而来的巨大疫情报道的压力下解放出来,并宏观冷静地看待疫情,便成为澎湃新闻的重要突破口。而2月21日之前的报道中,能够站在历史与数据的全新角度对疫情报道进行可视化分析的报道寥寥无几,因而此篇报道便成了澎湃疫情可视化报道的成功典范。

在整个疫情报道期间,除常规的报道外,在一些特定的时间点,如“湖北一级响应”“疫情的全球扩散”“武汉解封”等,“美数课”均使用了可视化新闻手段进行报道与分析,一方面将受众从疫情报道的汪洋大海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通过数据新闻与新闻可视化的方式对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前后进行准确而直观的分析。相较于巨量的新闻所带来的压力,澎湃的新闻可视化则是将受众带到了一个宏观冷静且简洁的角度看待问题。

澎湃新闻的具体传播效果,从媒体的转载需求便可见一斑。据澎湃新闻数据新闻主编吕妍的回忆,在一些可视化的数据新闻发布后的一个月后,仍然有不少公号联系澎湃新闻请求开出转载白名单[3]。可见新闻市场对数据新闻与新闻可视化的迫切需求。

(二)澎湃数据库:开放化的信息与数据共享

信息公开对于群众与媒体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涉及知情权等重要权利。对于群众而言,知情权是一种重要的权利;而对于媒体与媒体之间来说,友商与友报之间做到数据开放共享也是扩展与保证受众知情权的重要保障。

作为为数不多的率先开发疫情地图的媒体,是否将数据库公开,便成了一个需要考量的重点。

澎湃新闻数据新闻主编吕妍在2020年3月13日《澎湃美数课的疫情报道分享实录》中描述:“我们尝试数据开放和共享;我之前跟我们同事聊,我们经常会抱怨信息公开程度不够,作为媒体,在数据开放上我们好像一直是被动方;在媒体界,我们自己经常会去清洗数据,有时候这些工作甚至是重复的;如果我们媒体之间没有任何的共享,我觉得是很遗憾的事情。”[3]可见在媒体之间,数据开放一直是被动的,媒体之间因为竞争与利益关系很少可以做到真正的信息开放与共享。而这类行为恰恰会使媒体各自为政,后果便是媒体之间数据信息的相互隐瞒,会直接影响受众所获信息的真实性与全面性,这也等同于影响与限制了受众的知情权。此次疫情报道中,时间、数据与信息便是生命。因此,澎湃新闻在此次疫情报道中开放了其在石墨文档和git-hub的疫情数据库,以方便其他媒体采用与共享数据。截至吕妍发布文章的3月13日,澎湃累计更新了明细数据1万多条。

其公开数据库的运作流程大致为搭建数据库—数据转存,其后分为两条支线,一条为建立澎湃疫情地图,另一条为数据公开使用。既满足了澎湃新闻地图所需的数据支持,又通过数据公开让更多友商与友报得到了数据共享,形成报道合力的同时,也得以使数据更加全面地展示给受众。

四、评论文章以小见大

除却上述的分栏、可视化、数据共享以外,澎湃新闻也为读者贡献了不少评论文章。

比如地方公安机关对李文亮医生的错误训诫与不规范处理,构成了疫情中一大舆情。1月31日,澎湃新闻下属专栏澎湃商学院便发表了针对李文亮医生受错误训诫的评论《“谣言处罚权”是一把双刃剑,要实现公开透明可证实》[4],这也拉开了澎湃新闻对此次事件追踪报道的序幕。

这篇评论在分析说理时并没有拘泥于事件本身,而是将其上升到了宏观角度去思考,将其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滥用“谣言处罚权”的现象一同论述,以单一事件的小开口去论述与深挖广泛存在的问题。文章中肯有建设性,以小见大。

五、结语

此次疫情报道中,澎湃新闻对信息数据库的开放,以及对文章内容的分栏与可视化的创新,分别在数据内容与阅读能力上满足了不同水平的受众与媒体的需要,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传播面。其对于谣言认定中谣言与正常言论脆弱的判定边界的反思,也是新闻媒体负责任的体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加强舆情跟踪研判,主动发声、正面引导”等重要部署。从澎湃新闻在疫情报道中的表现,我们看到了媒体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强大舆论力量的责任担当和种种努力。新闻舆论工作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此次疫情大考,我们的媒体将得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東方早报整体转型,澎湃新闻引进6.1亿国有战略投资[DB/OL].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 cn/newsDetail_forward_1588957,2016-12-28.

[2] 徐雪晴,陈良贤,王亚赛.图释两千年传染病史:若瘟疫无法被根除,该如何与之相处?[DB/OL].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 6058438,2020-02-21.

[3] 吕妍.澎湃美数课的疫情报道分享实录[DB/ OL].腾讯新闻,https://new.qq.com/omn/20200313/ 20200313A0QCSU00.html,2020-03-13.

[4] 刘瑞明.“谣言处罚权”是一把双刃剑,要实现公开透明可证实[DB/OL].澎湃新闻,https://www. 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691647,2020-01-31.

作者简介:赵清源(1998—),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传播学。

猜你喜欢
数据共享知情权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云南化工(2021年8期)2021-12-21 06:37:54
股东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传媒评论(2019年4期)2019-07-13 05:49:14
科学大数据的发展态势及建议
数字化迎新系统宿舍分配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理解和实施建议
“致命”隐瞒的背后——艾滋病患者隐私权及其伴侣的知情权如何兼顾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14
浅谈“营配贯通”对供电企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