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博热搜是以用户对信息的搜索频率为导向主动为用户提供重要信息的一种内容服务新样态。本文以微博热搜停更的视角分析微博热搜对公众获取信息、行动指向的个人功能以及社会整体面貌的影响,重新审视微博热搜在新媒体时代整改的紧迫性以及存在的必要性,构建信息传播的有序格局与信息生态环境。
关键词:微博热搜;停更;公众认知;影响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9-0083-02
一、引言
2009年8月中国新浪平台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微博从此进入公众的视野。新浪微博凭借使用门槛低、传播速度及时、实时搜索更新等特点,成为了当下用户最多和影响力最大的社交平台之一。而微博热搜这一功能的存在是微博吸引用户群体的最大因素之一,微博热搜通过实时呈现短小精悍的话题事件,舒缓了信息爆炸时代用户注意力碎片化与信息压力的矛盾。但是微博热搜中不同类型信息比重失衡以及人为议程设置的现象,对公众时间分配、感知能力调节、主流舆论引导都产生了消极作用。
二、微博热搜停更的正向功能
(一)时间的解放
微博热搜的停更意味着公众的时间分配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媒介技术的发展颠覆了公众对时间的认知,新媒体时代,媒介时间演变为人们的一种心理感受[1]。信息的实时传播实际具备了后现代时间的特质,即“新的时间体验只体现在现时上,除了现时行为,其他什么也没有”[2]。微博热搜信息的即时性更新的特质加剧了公众对现时性时间的追逐。微博熱搜更新速度的实时性全天候绑架公众时间。网络使用时间是网络成瘾的重要指标,长时间的网络使用往往预示着更大的网络成瘾[3]。当微博热搜停更后,随着信息搜索成本的提高和信息显著性特点的消失,公众对微博的迷恋和追随度也相应弱化,释放出更多的自由时间,其他平台或者其他性质的活动具备了进入公众视野的机会。
(二)网络暴力的弱化
微博热搜的停更意味着网络暴力的弱化。微博是网络暴力出现次数最多的平台之一,网络暴力事件几乎在其爆发前就会登上热搜榜。一方面,微博裂变式传播可以提高信息的传播力,另一方面,微博热搜会放大上榜事件的重要性与严重性,滋生网络暴力。微博热搜可以聚集公众对同一事件的关注,当公众聚集在一起时,极易引发“广场效应”,即公众聚集在一个公开的场合,往往表现出与日常生活不同或者完全相反的言行举动,公众的群体道德水平比个人道德水平低,极易出现网络暴力。在热搜不在场的情况下,虽然缺少了一定的意见参考,但是为公众留下了理性思考的空间,公众对相关事件的意见或者言论更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思考。
(三)主流舆论的回归
微博热搜停更昭示着主流舆论的回归。主流舆论场是以主流媒体为核心构建起来的官方舆论场,在宣传过程中以国家大政方针、政府重要工作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4]。微博热搜榜实则是一种隐性的议程设置,50个热搜议题,不同的排名顺序决定每个热搜议题受重视的程度不同。新浪官方承认,热搜榜并不是完全根据用户的搜索指数决定,微博热搜榜并不代表事件实际的重要程度,有些内容是通过“付费”得以上榜,影响公众的认知。微博热搜的停更使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在更大程度上被公众接纳,信息爆炸时代下公众迫切需要媒体及时提供重要且新鲜的信息,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平民性的话语表达、短视频化的呈现方式,使得主流媒体在公众心中的欢迎度、公信力与日俱增,如2020年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主流媒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主流媒体的主流舆论逐渐回归。
(四)社会风险评估的常规化
微博热搜的停更有利于公众对社会风险的正常评估。微博热搜具有放大风险信号的功能,微博热搜榜的停更可以减弱公众对一些常规性信息的过度解码,没有热搜榜对话题的过度突显,信息的输出到公众的解读会是一个相对平缓的过程,公众对社会风险的构建也会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由于传统媒体受到各种层级关系的限制,公众对新媒体抱有更强的监督舆论的期待,在公众的认知中,一些难以解决的事件只要登上热搜榜就会被推动着解决,因此他们会在微博平台呈现过度、浮夸的表演,增加信息的影响力与搜索指数,打造一种泛风险性的社会。微博热搜停更后,公众表演式的表达方式有所舒缓,社会信息以常规性的渠道进入公众的视野,公众对社会风险的评估免于热搜对信息放大效应的束缚。
三、微博热搜停更的负向功能
(一)信息延迟
微博热搜停更,导致信息获取速度降低。微博的信息推送以个人喜好为中心,限制了用户信息获取的广度和深度,而很少有人对政治类信息和社会性信息感兴趣,一些政治和民生事件存在被忽略和延迟传播的风险。微博热搜弥补了这一缺点,微博热搜榜有50条,虽然娱乐信息占据了大半江山,但是其他社会类信息在微博热搜榜上的存在也起到了一定的提醒作用,避免重要信息延迟进入公众视野。当微博热搜停更后,一些必要的政策举措和民生动态失去了进入公众视野的入场券,信息更迭速度如此之快,如果信息没有在第一时间进入公众的视野,就意味着该信息失去价值。
(二)焦虑感增长
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信息爆炸性增长,加剧公众的焦虑感。当用户没有及时获取信息或者无法判断信息的重要性时,信息焦虑感就会油然而生,当用户花费大量的时间后,却未找到与时间成本相匹配的信息时,会产生浪费了时间的愧疚感与想要寻找到重要信息的焦虑感[5]。微博热搜维持了公众注意力碎片化与信息爆炸性增长之间的一种平衡。微博热搜的停更,意味着公众重新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陷入信息焦虑的困境。另外,微博热搜榜对一些事件的呈现,推动事件由个性向普遍转换,公众通过关注、讨论微博热搜榜中的事件后产生共情,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如微博热搜对四六级难话题的定期呈现,公众带着话题分享自己的体会或者在评论区发表观点,当他们看到其他人与自己也有同样的感受与经历时,他们对该事件的看法会逐渐普遍化。而随着微博热搜的停更,一些公共性问题就难以引起公众群体性的分享与讨论,难以达成共性交流,焦虑情绪无法缓解。
(三)参与感减弱
微博热搜停更后,不同意见的聚集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出于对时间成本的衡量,公众倾向于保持沉默。虽然网络场域中少数意见的表达越来越普遍,但是意见的发表依旧需要参考,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较低的弱势群体无法独立对事件作出评判,他们一般是通过对多种意见信息的比较衡量后,选择支持某一方意见以表达自己的立场。微博热搜榜是意见聚集与分享的桥梁。带有微博热搜榜话题的内容有更大的被看见的可能性,同时用户通过携带微博热搜榜中的话题发表言论,可以聚集相同意见的追随者与支持者,削弱沉默的螺旋效应的影响,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微博热搜的停更,提高了对不同意见的收集成本,他们的社会参与感会降低,对社会热点事件发表意见的欲望也逐渐淡化。
四、微博热搜的整改
(一)加强把关
技术不存在价值观的优劣,但是技术使用者有责任加强对信息内容的把关。微博要平衡好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对于暴力、色情信息等违背规则、法律和违反公序良俗的信息,即使搜索量和关注度够高,微博平台也不能允许其登上微博热搜[6]。要以积极健康的信息引领用户的行动。同时公共信息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避免平台在把关过程中出现故意不作为等情况。
(二)完善法律法规
网络空间需要专门的法规规制环境。微博热搜榜是资本操控的结果,应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干预资本进入热搜领域的行为,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同时在保证社会公平性的前提下,允许资本对热搜榜适当的市场介入。通过法律的手段确保微博热搜的真实性与相对公平性,这样微博热搜才能真正发挥出议程设置的作用。
(三)提高媒介素养
用户应该将微博热搜榜当成信息选择的参考,而不是行动的全部。对于热搜榜中的娱乐话题,用户要有所取舍,以免陷入娱乐至死的状态。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写道:“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7]公众对热搜中突发性话题要持怀疑的态度,参考多方的意见,避免情绪化表达。虽然微博讨论是一个匿名的过程,但是每个人都有责任遵守网络文明,尊重当事人的名誉权与隐私权。
五、结语
微博热搜榜实时且主动为公众呈现热点事件,缓和了信息爆炸性增长与公众注意力短缺之间的矛盾,在减少用户信息搜索成本的同时,保证热点信息的获取速度,但是微博热榜也存在信息比例失衡、议程设置被操控等问题。微博热搜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微博平台、法律部门、用户自身要从不同的方面助力微博热搜的整改,使微博热搜成为公众信息选择的可靠参考,积极正确地引导公众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王润.作为后现代的媒介与时间:论媒介时间的三重面向与人的全面发展[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22(06):2-7+151.
[2] 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唐小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82.
[3] 张锦涛,陈超,王玲娇,等.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心理学报,2014,46(10):1521-1533.
[4] 张鑫.自媒体时代主流舆论场的形成与巩固[J].人民论坛,2020(03):100-101.
[5] 刘根勤,曹博林.高校学生网络接触与信息焦虑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09):53-57.
[6] 雷麗莉.微博“热搜榜”与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规制[J].新闻记者,2019(10):81-87.
[7] 波兹曼.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章艳,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6.
作者简介:马文帅(1997—),女,山东聊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网络政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