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与大众传播

2020-09-10 07:22赵迪栋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大众传播女性主义

摘要: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这种诞生于西方的社会思潮近几年来逐步在亚洲国家产生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女性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土壤。本文将以近段时间热播的网剧《传闻中的陈芊芊》为例,分析国内女性主义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女性主义;大众传播;网剧;《传闻中的陈芊芊》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19-0071-02

“女性主义”这个概念这几年在国内广受讨论。从韩国“Me Too”运动爆发,到知名教育家俞敏洪发布女性歧视言论,从“papi酱”被评论“孩子还是跟父亲姓”,到最近的杨丽萍发布的抖音下的高赞评论“一个女人最大的失败是没有儿女”……女性主义进入人们视野的同时,大部分人缺乏对女性主义文化系统了解,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尊重女性、肯定女性这种较浅层次的观念,或者最深入的理解也不过是女性在追求公平竞争,平衡家庭与事业存在各种各样的难处。

一、概述

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是同一个概念,主要是指以女性经历为来源与动机,追求性别平权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其内部派系众多,在指导思想、政治诉求上都有着不小的差异。例如同样追求平等,传统女性主义要求女性在职场和生活方方面面都能得到与男性同等的待遇,而后现代女性主义则是直接要求模糊性别概念,由此可见,女性主义内部也存在讨论和相互批判。

目前看来,在网络舆论环境中,网民们在以自己视角看待女性主义时,多数情况下会对社会存在的女性歧视问题持有一种刻意模糊的、暧昧不清的态度,看似充分接受了男女平等的观点,以至于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对平等的公然挑衅。当网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某位公众人物大肆发表歧视言论时,出于现代人的自觉他们会及时对这种行为进行抨击;当看到诸如“少女失学,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这类的新闻时会觉得愤怒和不可思议。而与这种抨击相矛盾的是性别歧视其实早已打着各种各样“合理性”的幌子渗入现有的社会、文化体系之中,以至于处于这一文化体系的网民难以察觉现实中其实存在更多的性别歧视现象。正如英国哲学家穆勒的观点,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已经被当作一种“自然”的秩序被人们普遍接受,最坏的情况下,“男人从小就可以不凭借任何本事凌驾于女性之上”[1]。

这样看似荒谬的观点实际上却在现实中被执行。在求职场合中,雇主考虑人员任用时会不由自主地将男性看作一个“优势”,以至于当亚马逊公司想采用人工智能筛选简历时,电脑通过对往年数据的分析直接将所有女性简历退回[2]。在家庭教育中,女性被视作养育子女的第一责任人,仿佛母亲带孩子便是理所应当,而父亲能在母亲的工作基础上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便成了“锦上添花”,成了值得“歌颂”的事情。许多女性在婚姻后放弃工作成为家庭主妇;而选择继续工作的女性则也依旧逃不开照顾家庭的任务,进退两难。

二、网剧《传闻中的陈芊芊》中的女性表达

女性群体在实际生活,特别是职场生活上受到不同角度的难以察觉的歧视的现象逐渐被大众捕捉,再经过少部分意见领袖的整合,给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部分影视作品的编剧们会以现实的都市生活为题材,将女性面对的各方面压力进行夸张化、艺术化的加工,来引领观众共同剖析现有的问题;另一部分编剧们则更进一步,开始对创建一套与传统男权思想相反,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体系进行大胆的设想。得益于互联网开放的风气以及近几年来各大网络视频平台自制剧的兴起,这一类的影视作品出现在了观众的眼前。

(一)社会制度层面的女性表达

近期一部大火的网剧——《传闻中的陈芊芊》在网络媒体上成功掀起了一波“女性主义”讨论的热潮,剧中故事设定在一个由女人当家做主,处于封建阶段的架空世界。所有现实中只能由男人担任的职位、从事的工作,都变成了由女人来担任和从事,男人们变得唯唯诺诺,恪守封建礼教,剧中女主角进行了传统影视作品中只有男主角才能进行的“抢亲”“迎娶”“当城主”等一系列活动。这样一个滑稽的故事背后,却建立起了对女性创造一套属于自己的社会制度体系的讨论。这样一个富有冲击力的故事设定,也为社交媒体中的“女性主义”讨论者带来了新的讨论素材。

实际上,在女性主义丰富的派别中,在男权制度的社会构建体系形成方面,马克思女性主义也对此进行过讨论。这一派别的观点认为,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生产力发展相关。由此我们不难理解,男权制度的形成与手工生产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体力劳动为主的时期,男性凭借其本身的身体优势在生产力发展方面作出了直观的贡献,而女性被分工和定位在养育后代的角色上,长此以往,男权制度逐渐强化。这本身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也是《传闻中的陈芊芊》中所设想的社会在封建时期无法实现的原因。

而事实上,人类文明早已进入工业文明时期,性别生理机能带来的体力优势其实早已被机械生产弱化,那么以体力为基础的女性角色赋予就是站不住脚的了。于是乎,怀揣生理决定论的男性通过紧攥“女性承担生孩子的任务”这一根稻草,认为这一过程对工作时期的事业发展必然产生影响,最后索性继续将女性的工作权利流放。实际上,女性的生育时间不过是她漫长的工作时间的几十分之一而已,短期的工作岗位缺失造成大量损失的根本原因也不应该是女性生育。对于如何打破这一制度,社会讨论是一个起点。

(二)社会文化层面的女性表达

部分网友也对剧中描述的这样一个理想的女性社会提出了对应的质疑——由女主角完成男主角的“关键情节”,由女人来担任所有男性的职位,这就是真正的女性社会吗?德国哲学家齐美尔认为其“声称一旦女人有完整的精神教育和经济独立,将深化婚姻和孩子的教育”是一种“只涉及个人财富”、缺少“超个人的和超社会的文化价值”的活动[3]。而对女性开放“男性职业”,女性参与争取各方面的社会权利等行为,却并不能发挥女性独特的能力,因为在现有的由男性建立的衡量力量的标准之下,女性表现力量的方式是与之不相匹配的。在这种情况下,女性主义的目标被确定到了更高层次上的建立一种独立于男性文化的“女性文化”上。齐美尔提出的突破性別框架的途径包括社会工作的再分工,根据性别特性来安排适合男女的工作。齐美尔通过反复强调女性的特点,提醒女性主义者何为真正的平等。不同于《传闻中的陈芊芊》中的男女扭转,女性如果能在最初成为领导者,封建礼教的框架本身或许就存在问题。

三、女性主义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然而电视剧作品走得很远,国内女权主义现实的发展情况确是远不及讨论独立女性文化的程度的。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中,这一概念由最初号召男女平等的积极正面意义转向了一种遭到网友戏谑批判的尴尬局面。“田园女权”是一个中国特有的网络词汇,百度将其定义为“一方面要求男女平等,却要男性承担主要责任,以女权为借口追求女性收益最大化的群体”。从实际情况来看,所有对女权主义的理解停滞,只注重字面意思,缺乏深入了解,利用互联网大肆攻击男性,甚至以女权之名分裂人类的行为,都对女性主义的污名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导致很多追求男女平权的人群,不论男女,都开始避开使用“女权”“女性主义”等词汇,避免遭到无端攻击。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仿佛进入了一个“无声”的阶段。一方面,中国的女性主义发展有一个好的趋势,借助着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女性主义不断进入大众的视线,引发社会讨论;另一方面,人们“谈女权色变”,认女权为“女拳”。

虽然女性主义本身在各个派别与观点之间的确是存在相互对抗的。有激进有保守,甚至许多派别还存在嫌恶男性的心理。一种进步的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与落后的思想进行斗争,还需要在其内部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偶尔引发一些冲突在所难免,但其发展的目的终究还是需要使整体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性别之间的矛盾在现阶段是存在的,女性主义者看到了这些矛盾,要求将这些矛盾擺到社会大众的讨论范围内,这都是合理的并且亟待解决的,然而这些矛盾真的有达到无法调和,甚至必须相互憎恶的程度吗?

目前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大趋势是,不单独谈女权,也不贬低男性,而是将“女性主义”放大到一个关乎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话题上。《传闻中的陈芊芊》在剧中得出的也正是这样一个“平权”的终极命题,既不偏袒女性也不贬低男性,受到了网友们的认同。最初在社交网络上兴起“HeForShe”运动号召的也是这样一个理想状态,在完全“平权”的社会中,性别不再作为一项衡量标准,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能根据自我发展的需要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目前看来,互联网的发展,似乎能使这一声声无声呐喊着的“女性主义”在中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结语

女性主义目前在西方已经是一个被广泛讨论和普遍研究的话题。其研究内容不再单单是如何号召女性群体关注自身权利,而是更多地开始考虑如何在文化、社会与经济各个方面建立一套独立的女性体系。这几年来,亚洲国家也开始受到女性文化的影响。韩国社会对女性遭受性骚扰丑闻的讨论持续不断,日本女性尽管受传统文化影响、选择以家庭为中心的比例很高,但是其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受到了关注,进而得到了提升。

根据达沃斯论坛世界男女性别差异报告,东亚三国中,中国性别差异是最小的。相对于日韩,我国女性有更加自由的就业选择权,但是实际情况中女性主义的普及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女性主义在我国并没有达到成熟。大众传播是其发展的一剂助推剂,但要真正实现平权,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女性的屈从地位[M].孙洪丽,杨丽,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12.

[2] 亚马逊用AI筛简历却发现它对女性有偏见最终关闭[DB/OL].网易科技,2018-10-11.

[3] 格奥尔·西美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M].顾仁明,译.学林出版社,2000:139-155.

作者简介:赵迪栋(1999—),男,湖南长沙人,本科,研究方向:大众传播。

猜你喜欢
大众传播女性主义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中国从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翻译的实践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究传播学角度下舞台主持及舞台主持人的内涵
基于公共文化建设的农村大众传播效果管窥
广播新闻创新性改革文献综述
新形势下的主持人舆论引导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中国独立电影的跨文化调和与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