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夜间经济自古有之,现代城市夜间经济也进入初始发展阶段。夜间经济作为现代都市的新经济形态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消费繁荣指数的尺度。要真正“高质量又高效率”发展各地夜间经济,才有可能创造国际水平的先进的夜间经济新形态。
关键词:夜间经济;夜生活;夜游
一、夜间经济的含义
夜间经济(night-time economy)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后延伸为24小时城市概念,现为现代城市业态之一。夜间经济是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6点所包含的经济文化三产服务业方面的商务活动,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第二时空的进一步延伸,其范围囊括购物餐饮、休闲娱乐、观光夜游等。
二、我国夜间经济发展特点
虽然夜间经济还是个新词,但我国夜间经济自古就有之,萌芽于汉代,兴起于唐代中晚期,在两宋兴盛。现代城市夜间经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步,进入了初始发展阶段。2019年11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201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0月,全国发布夜间经济、旅游相关政策规划的城市已超40个。从银联商务发表的数据显示,游客占夜间总体消费金额的三成;总体来看,夜间消费餐饮仍占主导,文化休闲为需求蓝海;女性更偏爱美食和情景,男性更偏爱欣赏夜景;游客平均夜游时长达3.2小时,夏季更为高频……
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旅游研究院提出适配夜间经济的“老三样、新三样、再三样”概念。夜间经济的“老三样”是指夜市、演出和景区。其中,“老三样”是夜间高频消费场所,城市夜景观光和景区夜游依然是游客夜游的主旋律;夜间经济的“新三样”是指节事、场馆、街区。夜间节事又可以分为文化新载体、城市新名片,而文化场馆是城市新的风景线,街区是高频消费区、新晋网红地;夜间经济“再三样”则是指书店、古镇和乡村。书店更多承载的是一个城市夜间休闲功能,而古镇和乡村更是未来夜游的新去处。
三、发展夜间经济的现实意义
白天的城市以生产性活动为主,而夜间的城市则以消费性活动为主,因此适应快节奏工作的人们则需要更多的空间释放压力,于是夜间经济应运而生。美国大气管理局科学家Chris Elvidge说:“没有什么比城市灯光更真实地告诉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夜间灯光亮度不仅反映生产和服务的活跃程度,也反映消费活动的活跃程度与当地文明程度。一座城市夜生活的丰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消费繁荣指数的尺度。
夜间经济作为一种现代都市的新经济形态必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现代夜间经济成为现代城市经济的基础性工程,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夜间经济,最直接的效应就是经济活动时间延长,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得到提高,还提供相应的创业就业机会。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马亮认为:“夜间经济的确是新一线城市发力的点。”没有夜生活就会留不住年轻人。未来的城市竞争必将会像“抢人大战”一样延续,跟风式发展夜间经济,成为城市竞争的核动能。
此外,夜间经济还有更深层次的特殊价值,即体现了技术性、人才兼容性和宽容评价性的综合特征,孕育了一个城市现代、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这些独特的氛围能让一座城市具有独特性和生长性,在无形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我国夜间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科学规划,结构仍呈“点状”分布,尚未形成“网状”系统。集中性的整体区域开发较少,地区差异大,规划不统一,功能不完善,难以满足消费者的联动消费需求。
(二)陷入概念误区,产品供给单一,品牌不够鲜明。我国城市夜间经济品牌还不够鲜明,在显示度、认知度等方面需要提升。主业还不凸显,产业拉动系数还比较小,并没有形成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产品局限于灯光经济、餐饮经济、夜街购物等,业态过于单一,忽视了文化这一重要内核,游客参与度、体验性与学习性强等的夜间经济业态等发育不足,且消费者对夜间消费的新业态、新场景和新体验等需求还尚未被完全满足。
(三)配套设施与服务落后,对城市治理提出更高要求。保障类因素制约夜间经济进一步发展,交通拥挤、噪声污染、灯光污染、扰民等问题日趋严重。缺乏合理设施、服务配套、出行配套、安全配套等也成为夜间经济发展瓶颈。
(四)规划者与从业者、消费者的认知存在差异。夜间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早已经从最初的夜市转变为包含“吃、游、购、娱、体、学”等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规划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济南市印发的关于丰富夜间经济消费业态中,也同时提到了繁荣“夜游、夜娛、夜食、夜购、夜宿”。但从行业角度来说,这些业态多是综合性,交叉性的,并不能在严格意义上进行划分,特别是涉及到相关部门的部分。从更多的消费者认知来看,体验最多的还是夜食与夜购,这和多年的消费习惯有关系,也和整体推动规划有关。
五、我国发展夜间经济的对策建议
最近几年,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都相继出台了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创新了不少发展夜间经济的政策,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当然,要真正“高质量又高效率”发展各地夜间经济,还需要进行国家级战略层面的制度创新与机制创新的配套,更需要战术层面创新设计全面高端的资源整合平台,才有可能创造国际水平的先进的夜间经济新形态。
(一)打造具有地方品牌特色的新型夜间消费文化。发展夜间经济是一场生活方式变革与文化创新。我国应以活化城市文化为出发点,积极挖掘地方夜生活文化传统特色,提升夜间经济活动的科技含量与文化内涵,形成独具风格的夜生活文化,推动夜间消费平民化,培育夜间经济市场。[1]
(二)科学规划建设夜间经济集聚区与特色商圈,丰富夜间经济业态。鼓励高活跃度街区延长营业时间,创新更加丰富多彩的消费方式,积极促进夜间产品多元化。统一规划,形成一批合理布局、功能完善、业态丰富的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网络集群,提升都市夜游的文化品位与消费档次,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最大程度激发消费潜力。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形成新的消费链(网),将各种资源的时间价值效应发挥到最大程度。
(三)完善公共服务,维护城市安全与活力。完善夜间设施配备,延长公交、地铁等交通设施周末和节假日运行时间,在夜间人流量大的街区等处,增加夜班公交线路、加密车次,方便市民出行。增加贯穿城市重要景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的夜间旅游大巴路线,消除限制人们夜间出行的交通设施瓶颈,解决夜间消费者的“回家之忧”。
(四)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自主创业。政府相关部门应有所侧重,从相关财政专项资金中给予一定补助,鼓励从业者从事夜市经营活动,引入新业态,推出融合本地历史文化、特色景点、民风民俗的产品,凸显城市特色,形成较为独立的商业生态,推动夜间经济发展。
(五)建立系统的夜间经济政府治理制度。完善夜间经济监督机制,维护夜间市场秩序。可借鉴上海市的经验,设立“夜间区长”或“夜生活首席执行官”,解决夜间经济中各利益主体的纠纷,维护夜间经济运行秩序。鼓励多方主体积极参与,综合协调各方利益诉求与建议。此外,要防范夜间经济消极影响,适当增加警力以保障人们夜间出行的安全,建立居民、游客、政府共管机制,创建包容、多元、和谐的夜间经济。
参考文献:
[1]邹统钎. 我国夜间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N]. 中国旅游报,2019-04-16(003).
作者简介:
曾钰祺,福建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