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思考与探析

2020-09-10 14:07:50毛萍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文化产业

毛萍

摘要: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而如何在大数据智能技术的作用下,推动文化产业在形态、方式、内容上创新求变,实现以文化产业拉动经济增长,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成为当前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全面分析当前大数据智能下文化产业现实难题上,积极探索新的破解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智能化;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由此可见,在网络化、智能化、数据化的影响下,实现以文化产业拉动经济增长,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但不难发现,当前文化产业仍面临产业转型创新“短板”,产业结构调整“硬骨头”的现实困境。

1.风险与挑战:大数据智能化影响下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1.1文化主导意识边缘化,大数据智能思维淡漠化,导致文化产业发展劲头“差强人意”

一是西方文化的输出和渗透,导致文化主导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出现偏差。在数据和智能技术的影响下,西方国家以文化产品、文化传播等形式不断进行政治理念、意识形态等输出,混淆大众视听;而在应对西方文化渗透和输出的策略和措施方面还存在漏铜和不足,导致主流价值意识形态被边缘化。二是大数据智能化创新思维淡薄,导致文化产业运行效率低。

1.2文化產业保障体系不健全,大数据智能共享机制缺位,导致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力不从心”

一是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尚未系统化,致使文化产业创新缺乏动力。从产业政策保障而言,文化产业相关政策规定过于广泛,在政策执行层面涉及的内容、途径等不够细化;从产业管理评价保障来看,文化产业缺乏统一的产业指标评价和量化考核监管体系,无法对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和问题进行科学、准确、有效地评估。二是大数据智能化共享互动不够,导致文化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缓慢。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仍采取传统的经验依赖,缺少数据驱动和数据连接,存在产业定位不准、供给不够、营销不畅、消费不高的情况,数据智能化处理片面、数据服务水平较低。

1.3文化产业专业队伍稀缺,大数据智能化核心人才稀少,导致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原地踏步”

一是从事文化产业研究队伍层次不齐。就目前形势来看,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队伍缺乏专业性指导和培训,导致理解掌握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不深、文化创意设计不够、文化产品创新研发不足、文化数据智能技术分析欠缺。二是大数据智能化复合型人才“凤毛麟角”。随着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环境的变化,具备大数据智能思维、创新思维、较强业务能力的大数据智能化专业人才和战略人才十分紧缺;尤其是高素质、高水平数据智能人才储备与培养规划与引进等都停滞不前,从而大大降低文化产业数据智能化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2.策略与对策: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思考

2.1强化文化主导主流意识与大数据智能创新思维,实现文化产业更加精准、科学、智能发展

一是增强“文化产业+数据智能意识”双向引导。培养文化创意与大数据智能化融合思维。准确掌握大数据智能化在“采集—分析—处理—传输”等各个环节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将文化创意思维与大数据智能化思维相融合,打造出具有思想性和领先性的文化产品种类,对文化产品进行宣传、策划、营销等,帮助文化产品更加精准的定位需求和市场,提升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重塑“客观事实分析+技术支撑”大数据认知。及时找准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文化产品供给对象的实际需求、市场规律变化,完善以客观事实分析和产业联动为主的大数据智能化网络分析技术,通过有效的数据收集、分析、判断、决策,切实增强大数据技术解决问题的精确性,助力文化产业发展链条快、好、准。

2.2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保障机制与数据智能互动共享模式,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兴文化业态

一是建立多元保障机制,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在政策激励导向机制方面,建立健全数据智能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优惠政策激励机制,对于有重大突破和重大发现并取得实际成效的成果,以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绩效奖励等专项资金保障来激励技术创新。在大数据智能监管方面,建立公安、工商、科技、工信等部门联合互动的监管体;建立行业协会、社会公众、大众媒体协同参与的动态监管机制;建立数据智能系统运行评估机制,加强风险防控检测与监管。二是建立“产业智能数据+融合共享”模式,促进文化产业多面发展。全面推行文化+融合发展模式。建立“互联网+文化产业+”交互融合发展互动模式,重构文化产业的良好生态环境;推动智能数据文化产业大联动。增强产业数据无缝衔接,透过精准化分析和客观理性归纳,提升文化产业研究的整体把控和经济社会运行动态、社会舆论趋势以及政策推进相关数据的预测和统筹能力,从而确保文化产业发展的准确度。

2.3培养文化产业专业队伍与大数据智能化人才梯队,着力推进文化资源整合、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和舆论环境

一是实施“文化产业智能数据联盟与人才+战略”。借助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各类资源,依托文化项目公司、数据研究会、高等学府数据智能化运行中心等,加强人才实践学习交流;鼓励高校设立文化产业领域大数据应用相关专业,定向培养更多数据分析、数据工程专业知识人才,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从而增强文化产业创意与研发、管理和服务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搭建“大数据智能化+多元产业大平台”。调拨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搭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互动平台,尤其是建立健全智能信息共享平台、大数据产业动态发展平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需求服务平台;充分加大对人才互联网+与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培训力度,建立数据智能化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从而共同打造以大数据智能化为驱动的联动合作体系。

参考文献:

[1]https://tech.sina.com.cn/zt_d/cnnic43/

[2]《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35页。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商周刊(2017年11期)2017-06-13 07:32:30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职教论坛(2016年24期)2016-11-14 08:49:20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职教论坛(2016年24期)2016-11-14 08:25:17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新闻界(2016年12期)2016-11-08 21:45:49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探讨新时期环境下博物馆的讲解工作
创新发展 奋勇前进 释放洪荒之力
文化产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7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7期)2014-03-01 01:41:10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