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敏
我在黔北,到过许多寨子,大大小小,它们像一粒粒珍珠,镶嵌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也像一棵棵柏树,生生不息地停驻在青山绿水中。它们或在山窝里炊烟袅袅,或在山脚下静静伫立,或在一片竹林里若隐若现。而那天遇到的一个寨子,是在鹅卵石垒成的小岛上,它的名字叫长碛古寨。地处凤冈县的新建镇,一个我陌生的地名。查了百度,才知道那“碛”念qi,去声,原意指河边的沙石浅滩,后指用鹅卵石垒成的小岛。
春雨总是多情,缠缠绵绵,打湿了刚冒芽的草,打湿了那片金黄的油菜花,半夜醒来再迷糊睡去,仍听到屋檐上的滴水声。第二天早上下到楼底大厅,被一盆黑乎乎的汤汁惊了一下,主人告知这是茶稀饭。顿时来了胃口,一连喝了两大碗。听说这里的油茶汤和油茶稀饭很有特色,今日得见,果然味道醇厚清香。油茶汤上次在离这里不远的茶海之心品尝过,那美美的滋味至今仍在唇边萦绕。按他们的说法“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这油茶稀飯虽不比油茶汤来得纯正,但它既有茶味,又有大米的味,还有一点猪油的味,盐味正好。听说油茶汤和油茶稀饭能怯寒防疫,吃了一天都不会冷。
洪渡河从正安远道而来,悠悠而流、低吟浅唱。那些着浅蓝色瑜伽服的女子,在竹排上练功,与河水,与河水里的倒映,与岸上油菜花的颜色及芬芳相得益彰。
长碛人有福了,每年春暖花开时,都能感受到水上瑜伽优美里的禅意。
是谁家在娶亲嫁女?一队接亲队伍热热闹闹、摇摇摆摆地穿过谢氏孝节牌坊,走在前头的媒婆,是寨子里的胖大婶,穿着蓝色对襟衣服,手拿长烟干,一副很骄傲的样子,抬轿人故意摇晃着花轿,锁呐声、锣鼓声不断。原来,这是一个旧时的婚礼民俗表演。如此,似乎我们一夜之间回到了百年前的长碛,赶上了一场喜庆的婚礼。
“这个塍(sheng)头薅得宽,薅个大弯对小弯。薅个十字穿心过,薅个人字往上翻(锣声:当当当)”……过去的人们,连在地里薅草,也要边敲锣助阵,边唱山歌鼓劲。表演这段薅草歌的是一队中老男女,看到我们在旁边观看拍照,更加来了劲头。
后来打听,才知道这些民俗表演者都是寨子里的中老年人。看他们的样子,很有表演经验,是什么激发了他们的表演天赋?过去他们以庄稼收入为主,现在以旅游收入为主,视表演为快乐事。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的满足与兴奋,你才知道什么叫一个寨子的幸福生活。
长碛古寨,虽没有巷陌纵深的街道,但散落在各处的朱家总祠、分祠、牌坊、石碑,在如此偏远的山区,保存完好,你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在乡愁馆,原始榨油、水磨碾米等等,无不勾起你那久远的记忆。一个人一辈子可以没有吃过山珍海味,但不能不在心里留着几缕乡愁,让心灵回归故乡。
我再次从这个寨子穿行而过,狗儿东张西望,花儿各自开放,家家院落收拾整洁,几株桃花李花,星星点点,闪着亮光。走近时,有人招呼你进去坐坐。这里没有穷人,他们拥有世上最珍贵的空气和风景;这里没有虚伪的阿谀奉承,每个人脸上都是安然和善的微笑;这里没有阴暗,只有春风和花香;这里没有烦恼,只有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的欢笑声 。
鹅卵石边的古寨,远离钢筋混凝土,氤氲在一片三月的柳烟里,几只白鹤在河水上翩飞,与绿水、青山、黄花交相辉映,我不由自主念起了北宋词人秦观的《行香子·树绕村庄》:“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这不正是我们梦里向往的美丽家园吗?古人有,我们现代人也有。只是突然有些羞愧,古人的村庄,廖廖数笔已写尽,我在这里写长碛古寨,似乎有些收不住笔。只因我爱上这里,如一个得意的收藏家,突然失了稳重,想把每一样宝贝都呈现在你面前,得到你的赞美。(责任编辑/杨倩)
村寨信息:
区位:遵义市凤冈县新建镇长碛古寨
民族:汉族、苗族、仡佬族
面积:8平方公里
人口:约4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