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青年编委队伍建设研究进展

2020-09-10 07:22马殷华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队伍建设

摘 要:科技期刊青年编委会是挖掘编委会潜能、增强期刊发展活力的有效途径,是期刊工作的一个新的组织形式。本文从青年编委的遴选、运作机制、与现任编委编辑的关系等方面,对科技期刊青年编委队伍建设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科技期刊;青年编委;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014-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专项基金课题,项目编号:CUJS2017-021;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民族类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计划一般项目成果,项目编号:MGKJQY1803

一、引言

人力资源是科技期刊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专业化国际化的办刊队伍,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基石。[1,2]改革与创新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朱崇业等[3]在探讨《复旦大学(自然科学版)》学报创新与发展中认为,加强硬件建设、改善软件环境和人员配置是编辑部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其中,编委的调整、更新、专业化、年轻化是关键。编委团队是科技期刊学术领导的重要工作机构。但我国多数科技期刊的编委队伍,长期存在零贡献、空有身份不做实事的现象。[4,5,6,7]如何改变(或改善)这一局面,调动编委积极性,并给期刊注入活力,一些科技期刊编辑部进行了探索和努力,引入青年专家加入期刊编委会,组成“青年工作委员会”或“青年编委会”。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源,以“编委”“青年编委”“科技期刊”“办刊队伍”等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发现专题围绕青年编委的研究文献较少(主要出现在近5年),一些相關研究内容融在编委会队伍建设的文献中。本文从青年编委的遴选、运作机制、与现任编委编辑的关系几个方面,对科技期刊青年编委队伍建设研究进行综述。

二、青年编委的遴选

(一)年龄要求

年龄上限一般定在40周岁(个别放宽至45周岁)。[8,9]年龄减小是趋势,[10]这与我国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有关。青年编委年龄条件的设置是参考我国中青年杰出科技人才年龄特征[11]及各级各类杰出青年人才发展培养计划和工程的相关信息[10,12]而确定的,科学而精准。不同的期刊一般会结合推荐名单中人员的具体情况,确定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青年编委年龄范围。

(二) 遴选原则[8,9,10,13,14,15]

主要根据以下要素制订选拔和建设方案:第一,原则上,一般是正高职称。第二,活跃在科研一线,创新精神强。第三,没有或少量的期刊兼职。第四,关心期刊发展和工作,愿意为期刊拓展和工作奉献。第五,国家视野与留学经历。第六,均衡期刊编委组成的各学科发展情况及地域分布。总体而言,一般以被提名人的发文情况作学术科研实力的参考与衡量指标,不提倡只以职称/学历(如高级职称/博士学历)为遴选标准。也可根据科技期刊自身的实际需求(如专业特长或专业急需等),适当放宽遴选条件,不拘一格用人才。

候选人名单组成有编委推荐、自荐和公开招聘等形式。最终名单一般经编辑部初筛后,由现任编委会会议讨论确定。其中,公开招聘被认为是青年编委会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保证青年编委会对期刊工作持续贡献的重要机制。

三、青年编委的运作机制

(一)角色定位

青年编委是编委会的有效补充[13],是储备的后备力量,[10,16]在审稿、约稿和组织会议方面享有正式编委的所有权限,[13]参与期刊投稿、审稿及衍生平台建设[9]等。

(二)工作职责

青年编委的工作主要围绕有利于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期刊的约稿度、增强期刊的发展力、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四大方面,为期刊组稿、约稿、审稿,参与编辑部各项活动及组织会议。

1.参与期刊约稿(组稿),扩大优质稿源。当前,国内学术期刊稿源大多数是自由来稿,稿件研究领域、学术质量等参差不齐,尤其是综合类的高校学报,如何吸引高质量优秀稿源是重中之重。设置专栏、出版专辑的举措,不仅能够借助学术期刊这一平台集中各方科研力量专项探讨、解决或试图解决某一学科热点,为读者提供较全面翔实的研究成果,发挥学术期刊的科研导向作用,而且其是学术期刊通过专栏、专辑集中发力,组合发力,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含能材料》编辑部集中定向约稿并组织出版的“青年编委”专辑,[9]就是以达到凝聚创新力量、促进成果展示、营造合作机会、增强青年编委期刊主人翁意识为目的。作为处于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意愿最强年龄阶段的青年编委,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参加学术会议最积极主动,其参与期刊约稿、撰稿和审稿的过程,无疑对其自身的学术成长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2.参与稿件初审。青年编委初审环节,又称初筛,是继学科编辑初审后的环节,目的是在保证刊出稿件学术质量的基础上,缩短审稿周期,提升审稿质量与效率,避免浪费外审专家资源。[10]学科编辑初审工作包括对来稿进行学术不端检测、专业评价和写作质量检查。青年编委初审工作主要包括:判断来稿的整体研究水平与期刊的定位是否匹配;研究内容是否有重要科学价值或应用前景;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是否具有创新性;研究结果和结论是否遵循科学原理,能否对生产生活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17]编辑部编委会和主编审查青年编辑初审的结果(初审退稿或改投他刊、送外审并推荐同行专家、直接录用并快速发表)后,决定稿件是否录用。其中,青年编委可以自己推荐录用并要求编辑部快速发表。青年编辑参与初审的优势体现在:缩短审稿周期,提高编辑送外审工作效率;审稿意见准确到位,推荐的专家同意提高审稿率;拓展审稿专家数据库。这些极大地提高了期刊出版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期刊声誉,使编委会的学术机构作用得以落到实处。

3.参与期刊宣传工作(衍生平台建设)。青年编委参加专业学术会议除组稿外,宣传工作是其工作之一。把自己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会议上、个人主页上、科研圈里推送也是宣传的重要手段。不少高校资深学者不愿意把在自家学报(甚至是中文期刊上)发表的科研成果对外发布、宣传和推广。青年编委处于科研上升期,每一篇成果的发表对作者来说都是极其宝贵和珍惜的,是不吝向人们展示的。他们的这种需求与学术期刊扩大影响力、知名度的意愿是一致的。学术期刊应予以协助、扶持和配合,相辅相成。

学术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学术科研数据库等平台是纸媒的有益补充,也是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18]青年编委是学术活动密切的重要群体,期刊编辑部应借助这些全媒体平台经常性不定时地为其提供展示机会,使形式灵活多样,如引导青年编委分享科研过程中的逸闻趣事、心得体会,撰写的科普性推文、点评文章。这样不仅具有宣传推广期刊的作用,而且又达到扩大期刊衍生平台的内容形式,增强平台生命力和可读性的目的,使严肃且略显枯燥乏味的学术期刊有了与众不同的亲和力和个性特色。

4.参与期刊国际化的搭建。期刊编委的身份对学者来说是一种学术荣誉。青年编委作为我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中的一员,科研素养和能力不容置疑,其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与日递增,国际交流、沟通与合作日渐增多。随着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和发展,海外科研人员加入编委会是扩大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必然,青年编委是期刊国际化发展建设需要的重要纽带。

(三)管理制度

1.考核机制。青年编委会有相关的任期、退出、晋升规定。一般任期为2~3年一届,均采用动态调整的方式,设置与期刊相适应的考核、激励与退出机制。目的是能进能出,机制灵活,以便保持队伍的活力。例如,Science China Chemistry规定,[13]每届任期2年。换届程序于届满前3个月启动,连任2届者优先进入下一届编委会工作,特别突出者优先考虑进入编委会。特殊原因不能完成工作职责的,任期内可以向主编提出辞职申请。

考核内容(指标)多样化,一般结合编辑部和青年編委的工作实际情况来确定,主要有投稿和约稿数量,投稿和约稿的下载与引用情况,审稿数量和质量,参会次数(含组织承办主题会议),宣传期刊的次数(含信息化宣传建设),建言献策情况(如提出改进建议及提供资讯情况、共享国际学术信息情况)等。这是对青年编委进行表彰和奖励、任期届满换届进行人员调整及晋升(或增补)到正式编委的重要考核依据。

目前,考核方法分等级制(优秀、合格、不合格)[14]和评分制(总分6分为及格,10分以上为优秀)[15]2种。

激励和惩罚制度一般以正向激励为主,方式有:第一,提供物质奖励,主要是根据参与编辑部相关工作情况支付报酬,如审稿费、稿费、版面费优惠。第二,提供优质服务。例如,青年编委本人撰写或推荐的优质稿有优先审稿和优先刊登的服务;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定期介绍青年编委及其科研成果。第三,给予精神奖励。对连续考核优秀的,颁发优秀青年编委证书,进入下届正式编委名单。

2.培训机制。编辑部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对青年编委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包括写稿投稿培训、审稿用稿(流程及标准)培训等增强写作能力、提升审稿水平和拓展个人发展的培训。[8,15,16]这也是科技期刊助力青年编委成长的重要途径。

3.“互联网+”社群管理机制。[8,15]青年编委主体年轻化,信息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强,容易深度参与到数字化、网络化办刊中。“互联网+”背景下,提倡编辑部利用网络社群优势,加强对青年编委的联系,强化青年编委的期刊办刊理念、聚合力和向心力,并搭建青年编委交流沟通平台。社群,其典型的跨时空性和开放性可以实现:专题组稿和约稿,发布期刊信息和最新学术动态(亦便于青年编委直接转发和宣传),发布期刊审稿用稿标准和倾向,青年编委建言献策和分享学科发展热点、前沿信息及学术会议动态等。这是区块链、大数据、深度学习等互联网技术下,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和发展变革的必然趋势。

四、与现任编委编辑的关系

(一)与现任(传统)编委的关系

1.相同点。具有共同的工作平台和共同目标,即享有相同的权限和资金支持,均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力和国家竞争力为目标。[13]

2.不同点。第一,定位不同。这与期刊的自身实际情况、建设需要和阶段性发展要求有关。如Science China Chemistry[13]的青年委员只负责英文期刊的发展,而现任编委会负责中英文2本刊的发展。一般来说,青年编委的任务主要是弥补传统编委最为薄弱的环节,尤其是撰稿、组稿方面的不足。第二,学术影响力不同。与传统编委相比,青年编委整体学术影响力、学术资源与社会资源毕竟有限。传统编委能借助已有的资源,为期刊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扩大学术影响力。这是青年编委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的。鉴于此,青年编委主要负责稿件质量控制工作(如期刊审稿、撰稿、组稿),传统编委主要负责扩大期刊知名度的工作(如期刊宣传、品牌建设),实现两者互补。[8]第三,期刊工作经验不同。从学者、作者成为一名期刊编委,青年编委在初期不了解期刊工作,会出现对稿件质量把握不准等问题,需要有经验的传统编委对稿件最终录用进行把关。编辑部应加强相关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帮助青年编委快速进入角色。[8]

(二)与编辑的关系

周俊等[19]提出编辑专职编委化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编委办刊策略。无论是编辑专职编委化,还是青年编委会,都是探讨如何为学术期刊引入新的活力。青年编委是以兼职的形式参与学术期刊的办刊,而编辑专职编委化是通过编辑部对高学历的新进人才入职后的规划、培育,成长为编委,服务学术期刊。青年编委的工作实际上是当前高校学报普通编辑工作的一部分。

五、结语与展望

青年编委队伍的建设和实践研究表明,部分科技期刊编辑部在增加编委会活力与执行力上做出尝试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青年编委是期刊编委会的重要补充和后备力量,为学术期刊发展增添了活力与动力。青年编委的存在与努力,突破了传统编委会的困境,使科技期刊编委会管理制度得以落实,为开创和适应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变革与创新提供了前提、基础与可能。随着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培育工作的推进与深入,围绕“期刊助力青年编委成长,青年编委助力期刊长效发展”这一理念,如何发掘青年编委作为期刊核心竞争资源的潜力,做好遴选、管理、培训、服务等工作,还是今后青年编委队伍建设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刘凤华.国际著名科技期刊编辑模式比较分析及其借鉴之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914-917.

[2] 李来福,刘莹娟,刘培一.近10年科技期刊办刊队伍建设研究综述[J].编辑学报,2014,26(6):532-538.

[3] 朱崇业,朱建新,王毅勤.综合性大学自然科学类学报的改革与探索:以《复旦大学(自然科学版)》为例[A].朱德培.学报编辑论丛(第11集)[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9.

[4] 单超,王淑华,胡悦,等.大数据时代编委会结构优化及作用提升[J].编辑学报,2019,31(3):293-296.

[5] 严焱,许建礼,王强.提升编委在高校学报发展中的作用[J].今传媒,2015(11):116-117.

[6] 吴学军,王亚秋,彭文彬.优化学术期刊编委会构架[J].科技与出版,2017(9):51-53.

[7] 莫愚,王旭,谢秋红,等.关于编委会制度构建的思考:以《中华烧伤杂志》为例[J].编辑学报,2019,31(3):290-292.

[8] 占莉娟,张带荣.青年编委会:突破传统编委会困境的有效之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0):1042-1047.

[9] 张琪,王艳秀,肖依依,等.青年编委会对科技期刊长效发展的作用——以《含能材料》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4):400-403.

[10] 蔡斐,李明敏,徐晓,等.青年编委的遴选及其在期刊审稿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9):856-860.

[11] 尚智丛.中国科学院中青年杰出科技人才的年龄特征[J].科学学研究,2007,25(2):228-232.

[12] 周灵灵,马曲立,常路宾.提升科技期刊质量与影响力的思考与建议[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39(6):82-84.

[13] 张学梅,许军舰.创新编委会工作模式,提升期刊国家影响力:Science China Chemistry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经验浅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4):444-448.

[14] 李丹霞,黃崇亚,王明旭.青年编辑委员会在科技期刊发展中的意义:以《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为例[J].编辑学报,2018,30(5):513.

[15] 石鹤,汪晓,杨岷,等.青年编委的遴选与管理[J].编辑学报,2019,31(6):673.

[16] 孟艳,贾艾莎,吴小艳.《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委员会组建青年编委组的做法和作用[J].编辑学报,2015,27(2):159-160.

[17] 李明敏,蔡斐.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论文审稿新助力:编委初审[J].编辑学报,2017,29(3):271-274.

[18]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四部门联合发文推动科技期刊改革发展[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xinwen/2019-08/16/ content_542 1699.htm,2019-08-16.

[19] 周俊,彭文彬,余毅.适合中国国情的编委办刊策略:将编辑培养为专职编委[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93-96.

作者简介:马殷华(1973—),女,广西合浦人,硕士,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从事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20年,曾在《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之友》等发表论文,研究方向:学术期刊编辑与出版。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队伍建设
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一流编辑学会和一流科技期刊融合发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
探究如何加强项目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