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模式下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设计

2020-09-10 07:22金姝妮黄敏周荣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27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办学院校

金姝妮 黄敏 周荣

摘要:“3+2”办学模式的广泛应用使得原有的课程不能与之匹配,中职院校均存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理论不合理、实践环境差等问题。本文从学校角度,对中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开发设计提出六步骤实施方案。

关键词:“3+2”办学模式;评估;六步骤;策略

引言

中职教育的学历层次远远不能适应于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为了满足中职教育的高层次发展,同时新的办学模式“3+2”模式广泛应用于各大中职院校,过去的课程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模式,因此,基于“3+2”模式下的课程开发就成为当今中职教育的重要课题。而中职教育中的会计专业,在取消会计从业考试后,学生如何更好的拿到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甚至走向一个更高的学历层次,则取决于各个中职院校的课程开发设计。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3+2”模式下的中职教育,我们提出了一种系统性方法来开发课程。因此,本文从学校角度,通过六步法描述课程开发设计:需求评估、确定内容、编写目的和目标、选择教育策略、实施课程、评估课程。

1.现状

“3+2模式”是我国中、高职教育的一种衔接模式,即初中毕业生在中职学校学习三年,通过考试在挂靠的高职院校继续深造两年,毕业以后享受与三年制普通高职毕业生同等待遇的一种办学模式。目前中职院校虽然外表是应用“3+2”办学模式,但是内里依旧沿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二者不能相互套用。因此,大部分中职院校都有以下表现:

(1)基础理论知识薄弱

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后,对会计专业课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困难,尤其当基础学科学习难度加深,大多数学生由于会计基础理论薄弱,专业课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深奥的会计知识难以理解,致使自己无法继续学习。加之学校存在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学生大量时间在校外实习,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没有相互贯通的时间,导致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脱轨。

(2)课程内容重复

因为还没有制定统一的中、高职衔接教育的课程标准,中高职院校各自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院校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导致专业课程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内容重复。比如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收、统计学原理等,中高职都有开设,但高职院校并没有对此类课程加以延伸,容易造成中高职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技能训练重复

在专业技能培养与实习实践方面,中职院校技能培养定位不高,实践训练项目相差不大,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实践内容过于相似,技能训练重复,上实训课的积极性不高。

2.课程开发必要性

(1)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性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指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重要切入点是实现中高职衔接。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课程衔接,是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根本保证。

(2)会计专业的特点

会计专业不同于其他学术类专业,需要在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财务问题,更加偏重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论脱离了實践便没有了任何现实意义,因而会计专业是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高度结合的一项专业课程,需要引导学生依据社会企业会计岗位实际需求,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复合型人才,对于人才的素质的全面性要求更高,所以学生全面能力的增长依赖于学校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以使学生符合目前时代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对于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仅仅是以前掌握基本的手工工作能力,便可以长久的处理企业会计工作,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得会计工作也在无形化发展,所以要不断更新加强中职学校的会计实践教学,以使学生紧跟时代对于会计工作的要求。

3.存在问题

(1)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中职学校迫切地想要学生尽快融入社会工作岗位,因此导致了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具体体现在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分配比例不够科学,理论课时较少实践课时较多。

(2)会计专业教学理念尚未转变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量操作熟练的技能型人才,这个定位决定了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却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环境较差

由于中国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使中职教育的教学发展等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学生的学习信心、学校的师资力量、基础教学设施等都在逐步下降,从而也影响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当前中职学校由于受到经费和办学规模大等方面的制约,财会专业校内环境建设(如电算会计沙盘软件、手工会计模拟室及模拟银行等)更显得捉襟见肘,学生只是较多的在教室进行手工模拟实训,电算化实训根本无法开展。

4.解决办法

“3+2”办学模式是中高职教育的一种衔接教育模式,也是为了让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学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传统的仅教授实践操作知识已不能适应这个新的办学模式,尤其中职院校已经出现了不适配的问题,因此开发适当的专业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在前面我们提到过六步骤下的专业课程开发设计,结合学校角度,我们有以下看法:

(1)需求评估。首先讲需求评估是因为它能解决一个最基础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进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设计。这就要围绕我们当前的问题,“3+2”办学模式应该如何更好引导中职院校发展,或者说中高职之间的教育课程应该如何衔接。那么这就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需求,比如说,学校的需求是什么,老师的需求是什么,学生的需求是什么,这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则是,制度上的需求是什么,操作方面的需求是什么,实施方面的需求是什么;第三层次,课程需求是什么,课本需求是什么,课程目标需求是什么。学校开设会计专业一定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此时学校的需求就是吸引学生,利用“3+2”办学模式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们了解这是最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并且能从中获得很多好处。那么学校里开设的课程,也应该符合“3+2”模式,那么教学方法、手段、目标和课本也需要相应改变。需求评估在第一部就给学校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求学校要制定好符合“3+2”办学模式的教学计划内容。

学校能清楚阐述目前需求,就应该针对性讨论目前的需求并得出结果,从而指导课程开发设计。就会计专业而言,“3+2”办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会计理论知识,中职层次的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在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会给他们带来最大的收益。

(2)确定内容。这是基于第一步骤下所选定的内容,评估需求得出结果,学校就得制定相对应的计划内容,根据需求的大小及轻重缓急,计划内容也应该对其进行反复推敲和审查。这一步中,学校可以聘请该领域的专家开展研讨会,或者反复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组织校内领导、老师共同参与,也可以邀请学生一同旁听。“3+2”办学模式的节点或者说难点在于中高职内容的衔接,会计专业的知识点在中高职阶段容易出现重复,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学校认识到这一个问题后,如何解决就是应该需要探讨的内容了。例如中高职会计知识点可以有重复,但是中职是详细讲解,高職是结合实践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或者进行变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既感觉到熟悉,也会觉得很新鲜。

(3)编写目的和目标。目的在于知识的概括,而目标是检验课程开发设计的成功与否。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学生们学习多少会计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学生上课的出勤率等都可以成为目的,目标则是学生在上完会计专业课之后,甚至说毕业之后,他们在社会上运用这些知识的概率。因此,学校在制定会计专业课程的计划大纲时,教学目的很好确定,哪怕是课程的这一章知识点都可以进行撰写,但是教学目标则需要详细的讨论,不仅要让老师理解,也要让学生理解。而“3+2”办学模式,则要求学校更多注意要把中高职的衔接成功与否写入教学目标,这是一个长远的眼光。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就基础会计而言,目的是要学会借贷记账法,目标则是在毕业以后,学生能够在“双轨制”的企事业单位完成账务处理。

(4)选择教育策略。学校教育策略决定老师上课时候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影响着学生本身的接受程度。如果学校教育策略偏向于实践课程,那么老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直接进行操作而忽略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只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2”办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衔接,就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中职时期的会计专业课程,理论知识过少而实践内容过多,如果太早进入社会,账务内容一旦发生变形或者国家会计制度政策发生变更,他们不能很快的转变方法,容易造成失误。因此,学校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相互搭配,科学理论分配课时比例,教师也应该注重理论知识讲解,但不仅仅是为了讲解而去讲解,理论知识结合微案例来讲述知识点,方便学生更好理解,启发学生思考,让课堂不仅仅是老师主导,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进去。同时,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完善各种实践课程教学设施,硬件设备要准备齐全,让学生有更多真正的实践机会。

(5)实施课程。步骤层层递进深入,学校作为一切教学计划的制定者,在考虑上述若干因素后,从四个方面开始实施:<1>校本开发。“3+2”办学模式可能适用于全部中职院校,但是会计专业课本不一定适合本校的教学大纲设计。一旦学校的教学计划大纲内容确定,与之相匹配的本校会计专业课本应该被考虑撰写;<2>获得教师认可。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一直起着连接教学计划和学生接受程度的作用,在制定出学校教学大纲时,征求教师意见,才能知道学生真正的需求或者说理论知识接受程度;<3>设计课程开发方案。详细说明会计专业课程在“3+2”模式下的改变,包括学校制度、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实践环境等方面。这能够提前预测课程开发实施期间碰到的问题。<4>推出课程。“3+2”办学模式下的会计专业课程焕然一新,最终的回报就是学生能顺利使用中职进入高职的学习生涯,学校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是在推出课程时,应该优先对部分课程进行试点,例如初级会计实务,中职院校着重讲初级会计中的理论知识,实践内容次之,进入高职以后则着重初级会计的实践内容,理论知识可以相应减少。试点效果良好则可以进行其他课程的同步推行,直至全部课程开发实施完毕。

(6)评估课程。课程开发实施完毕后,学校评估该方案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可以制定一个检验方案,具体包括: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入高职院校能否适学习,有多少同学顺利进入高职院校等。其次,制定检验方案后,学校向会计专业学生分发问卷,最终收集问卷,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结果。使用评估结果并将该次的经验教训应用到下次课程开发设计方案中。

这一步骤同样会把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会利用结果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案,丰富教学经验。评估结果的使用和反馈对于持续改进课程开发设计至关重要。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经常重复评估过程,应用经验教训,然后再评估,不断重复,改进课程。

5.结论

该六步骤可用于开发全新的课程,以及修改现有课程。课程开发始于需求评估和制定课程的书面理由陈述,然后确定并优先考虑课程中将包含哪些内容。第3步是明确阐述课程目的并编写便于衡量的目标,保持目的导向能避免教育者添加多余的材料。第4步是通过选择教育策略来关注如何提供课程。第5步,教育者确定在实际情况中实施课程需要哪些资源,然后实际实施课程。最后,教育工作者评估课程并使用评估结果改进课程。

这样做的话,有助于确保已经完成的工作可以通过论文和演示的形式进行广泛共享。通过与广大学术界同仁共享课程开发流程、评估结果和教育创新点,教育者们通常可以相互学习彼此的经验,进而充实整个领域。

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EB/OL].

[2]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

[3]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第1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6.

[4]《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编写组.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第1版)[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由贵军.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研究 [J].教育现代化,2019,6(54):278-280.

[6]李毓杰.浅析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及策略 [J]. 课程教育研究,2019第33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330200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办学院校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