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孝听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建区26年来,广泛借鉴新加坡经验,涵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经济发展和管理,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规划先行,“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開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
在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副教授屠立峰看来,园区协同发展已然成为都市化样板。他说,“借鉴新加坡做法,融合苏州特色,成就园区经验。”
科学规划园区成为示范品牌的关键所在
在屠立峰看来,科学的规划是园区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的重要内容,也是园区成为中国开发区示范品牌的关键所在。园区开发建设充分借鉴了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综合考虑苏州古城水乡特色与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建设程序。
“例如,园区学习了新加坡地下综合管廊的经验,在城市地下进行建设,用于集中放置城市市政工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在实施整体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效率最大化的一种基础设施。”
屠立峰表示,在现代城市建设中,随着经济建设的持续进步,功能单一、设施陈旧的地下空间利用难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以及城市发展的需要,干扰了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合理利用了城市有限的地下空间,将原先分散、混乱的市政管线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并进行各管线的科学规划,有效减轻了市政管理的难度。从长远角度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应用,不仅优化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还增强了市政管线的安全性,成功缓解了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落后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
20世纪90时代,新加坡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地下综合管廊。新加坡的综合管廊管理机构由国家发展局主导,市区重建局、CPG物业管理服务私人有限公司和管线单位等多个主体共同组成,分别负责管廊建设管理过程中资金的筹集,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行政监督、质量管理以及地下综合管廊内设备的维护和费用的管理。管廊的建设费用由新加坡政府承担,入廊单位需要承担地下管廊的运营与维修费用,以保障建设、管理、运用每一阶段资金的充足。管廊的建设为新加坡城市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管廊的整个运营管理也体现了新加坡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真正诠释了其在市政领域长期奉行的“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先进理念。
2015年4月,苏州市凭借详尽的建设方案以及完善的管理机制,成为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根据《苏州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实施计划(2015—2017)》的规定,苏州市在3年试点期内投入约39亿元投资额,建成总长为34公里,园区桑田岛综合管廊规划全长约为7.79公里,并配建1座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市级监控中心。把城市内的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各种管线设施都统一集成到地下的预留空间里。桑田岛综合管廊的建成,也使得园区管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对于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园区生活业态邻里中心占据重要比重
新加坡作为一个非常注重城市绿化的范例,以“花园城市”著称。自1963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发起全民植树运动为始奠定群众基础,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如今新加坡的绿色格局。基本规划理念里将整个城市网格状分切,强调绿化的连续性。同时不仅注重人的城市生活体验,也完善了生态多样性。在这种发展环境下,强调绿色理念的邻里中心孕育而生。
邻里中心在新加坡四大公共体系(区域中心、新镇中心、邻里中心、组团中心)中排行第三,服务半径0.5 km内一到两万人。邻里中心的存在,极大地组织和疏解了片区的功能性压力,小块地方涵盖了菜市场、图书馆、发廊、药店等日常必须的场所,从而使住宅的功能更加纯粹,没有沿街商铺,绿化成片相连,从根本上缓解了居住区的交通压力。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访问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给邓小平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数十年后,苏州工业园区在3000万美元启动资金下采用新方的规划、管理和技术理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金鸡湖和独墅湖四周建立起近20个邻里中心。较为典型的方洲路片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圆融CBD的东南方位2 km处开始向东延伸。自最西的湖东邻里中心,至最东的兆佳巷邻里中心刚好3 km上下,方洲邻里中心就位于两者中间位置。方洲路上的数十座小区和五所学校都在服务半径之内。
较早的湖东邻里中心经过后期改造,并且采用简洁的栅格立面,依然保持较高的现代感和整洁程度。而兆佳巷邻里中心相比之下更如同一个普通的综合体缩小版,与全国各处兴建的大型购物综合体并无区别。
卓少雄、张一兵、顾贤光等学者认为,方洲邻里中心总体上来说略有苏州本地化设计语言,非常简洁的几何图形拼贴,可以看到苏州博物馆的影子。从方洲邻里中心、湖东邻里中心的内部功能可以看出,政府作为运行商把控,体量较小但功能全面,尤其在酒店、教育、银行等方面补齐了商业中心的缺口。而且其中更加注重公益性质,都采用了“商业加公益”运营模式,商业和公益服务面积约各占一半,增加了邻里中心作为半社区服务中心的性质。
屠立峰表示,总的来说,政府引入企业,吸引社会资本,不仅良好地保持了邻里中心的运营,并且在竞争中提高了服务质量,在园区生活业态中,尤其是餐饮娱乐、超市购物等方面,邻里中心占据重要比重。
经济发展和管理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开发运行机制
在经济发展和管理方面,园区通过学习借鉴,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机制、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园区特点的管理体制和开发运行机制。屠立峰认为,园区把推动企业发展和帮助企业实现最佳投资回报作为政府工作的立足点,学习借鉴新加坡招商和企业服务经验,提出“亲商”服务理念,并建立了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平台,切实帮助企业降低投资运行成本、赢得最佳投资效益。
2005年初,园区在借鉴新加坡淡马锡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立了投资决策、审计和薪酬三个专业委员会,行使园区国有资产控股发展有限公司董监事会的权责。随后,又成立了园区国资党委,形成了在国资党委领导下的国资办与国控公司两位一体的国资监管体制架构。
2012年开始,为进一步推动政企分开,建立有效的经营业绩考核机制,园区对国资国企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国资国企整体市场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园区按照党中央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精神,坚持市场化导向稳步推进创新发展,努力形成外资、国资、民资融合发展的品牌特色。
首先,推进国资国企改革重组以做大。在整合工业、商业、住宅、旅游等地产资源组建新建元控股集团和文化艺术中心、博览中心资源组建文化博览中心的基础上,将邻里中心、人力资源公司并入新建元控股,将重建公司、工程公司合并组建新的重建公司,在厘清业务、整合资源中推动新一轮国资布局调整与国企战略重组;
其次,推进向管资本为主转变以做优。通过构建一批以国有资本运营为主经營方式的公司,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之间形成中间层,搭建国资办、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企业三级国有资本架构,努力实现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再者,推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做强。元禾控股加快推进股权多元化,在园区开发建设中国资国企切实发挥了带动、支撑、示范和保障作用。
构建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为政商“亲”“清”交往提供清晰标准
2019年,园区发布省内首个规范政商交往的正面清单,详细规定了“政商交往应把握怎样的尺度”“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可以参加或组织哪些活动”“参加或组织活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为政商“亲”“清”交往提供了清晰的标准。
具体来说,在公共行政管理方面,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构建了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央和省市各级十分关心支持园区发展,在开发初就明确赋予园区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充分授权园区在土地、规划、环保、外事、项目审批等方面享有特殊管理职能,园区管委会作为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行政辖区范围内全面行使主权和行政管理职能。
园区坚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要求和扁平化管理模式,整合管理职能、减少管理层次、精简行政人员,建立了“精简、统一、效能”和区域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保证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廉洁、高效,园区建立了严格、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全面规范行政行为和公务员个人行为,所有机关工作人员均面向社会公开竞聘、择优录取。在屠立峰看来。这是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营造良好“亲商”氛围的又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