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耀基
表达技巧即艺术手法,主要包括: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卒章显志等;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作者写作要运用表达技巧反映或揭示文章的主旨,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古人在创作古诗词时会使用各种表达技巧,以更好地表情达意。下面,笔者就谈谈古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一、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游刃有余地将抽象的事物用形象的事物比喻出来,或者反之,将形象的事物用抽象的事物比喻出来,给人以多重感观美的享受。像这样的比喻在古诗词曲中不胜枚举。
例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比作“雨中浮萍”和“风中柳絮”,准确生动,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哀恸;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比作梨花,新颖贴切,生动地描绘出塞外奇特的雪景,令人心驰神往;贺知章《咏柳》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春风”比作“剪刀”,使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写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表达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刘禹锡《望洞庭》中的“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可见,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2.拟人
拟人即通过想象把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这种修辞可以增强画面的动感,使描绘更加生动、表意更加丰富;同时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例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表现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谭敬昭《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其一)》中的“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一个“带”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老鹤”以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充满动感;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羌笛以人的情感,赋予春风以人的动作,用语委婉,情感细腻;李煜《相见欢》中的“林花谢了桃红,太匆匆。……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使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林花”以女子的情态,林花经朝雨暮风,像女子哭花了妆,别有情趣,哀艳动人。
二、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抒情才是目的,写景只是手段。
例如,曹操的《观沧海》一诗先写景,后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通过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罗万象的壮丽景象,抒写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杜甫的《春望》一诗通过描写长安沦陷后处处残破不堪、乱草丛生的凄惨破败之景,真实地展现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思亲悲己的思想情感。李商隐的《端居》一诗寄情于物,托感于景,通过描写“青苔”“红树”“雨”“月”,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念亲之情。
2.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例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巧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僵卧孤村不自哀”“夜阑卧听风吹雨”为实写,“尚思为国戍轮台”“铁马冰河入梦来”是虚写,深切地传达出诗人渴望奔赴疆场、以身报国、收复失地的心愿,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巧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为眼前之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想象之景,表达出诗人的羁旅之愁。王昌龄的《送魏二》也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为实写,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气中飘荡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后两句为虚写,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住,一轮孤月高照,环境是如此的凄清,烘托出與友人分别时内心的惆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牵挂。
总之,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要用心品读,准确识别古诗词中的表达技巧,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