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萍
“勤洗手、多通风、出门戴口罩……视频语音和电话拜年代替相互串门。”春节期间,梁平街头巷尾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那是由一个个社区村社组成的专班,出动宣传车,用大喇叭沿街循环播放疫情防控知识。
在重庆城市乡村、大街小巷,一场以城乡社区、村社为单位,以网格为基础,“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全面拉网式排查,全面、深入、彻底地展开。由民警、医务人员及社区网格员等力量组成的队伍,通过走访调查、进家人户询问等形式,在全市发起了全民疫情防控阳击战。
全覆盖排查
渝中区两路口街道枇杷山社区发动居民参与疫情防控——“有没有发热症状?近期到过哪些地方?”2月1目下午,枇杷山正街119号老居民楼下,70岁的老党员凌宗国戴着“卫生防疫志愿者”红袖标,仔细询问进入楼栋的陌生人员和返城居民。“社区总共有54栋居民楼,其中53栋为开敞式居民楼。”枇杷山正街社区党委书记龙顺菊介绍,疫情发生后,社区对所有居民楼进行封闭式管理,还发动居民参与到疫情防控中,像凌宗国这样的社区党员和居民志愿者共有29位。
北碚“楼院哨兵”为散居楼院“站岗放哨”——“少出门、不聚会、勤洗手、戴口罩……”陶庆文是北碚复兴街道“楼院哨兵”队伍中的一员,每天都会带着“移动小蜜蜂”扩音器在他所负责的老街楼院来回宣传。他还通过发放、张贴宣传资料、防疫守则等方式,让防疫知识“飞入”千家万户。“楼院哨兵”负责自己居住的或周边的楼栋,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能严控外来人员输入,大大提高排查效率,全方位织密“防疫网”,最大限度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南岸“三人组”走街串巷入户排查——“你好!我是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今天再来测一下体温……”2月6日下午3点,南岸区海棠溪街道学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袁丁,敲开了社区居民刘某的家门。与袁丁一起的,还有社区民警杨海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小张。在南岸,102个社区、48个村都配备了这样的“三人组”,每天走街串巷入户排查,成为该区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一个缩影。
基层“防疫网”
巫山建平乡建村级临时检查站作防疫“战场”一一一根竹竿、一个简易帐篷、几把塑料凳……这些组成了巫山县建平乡各村级劝导站或臨时检查站。“请出示你的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顺便留下电话号码。”2月10日,在柳坪村临时检查站,建平乡政法委书记纪世明带着几名干部,正在对过往车辆进行排查。
临时联合党支部携手守“关口”——在重庆秀山县钟灵镇与贵州省松桃县冷水溪镇交界处,几顶临时搭建的抢险帐篷外,红色党旗分外鲜艳。为有效防控疫情,杜绝病毒跨区传播,秀山县与松桃县两地公安局携手,在两地交界处分水岭检查点设立疫情防控临时联合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守防控“关口”,合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潼南把交通运输防控作为防控第一道关口一一在车站、高速互通口、国省干线、乡村省界连接线,潼南区先后设置交通运输防疫检测点75个,其中火车站1个、高速互通口7个、国省干线13个、乡村省界连接点54个,充实公安、医务、交通、镇街人员,配备额温枪、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必要设备,每天参与站点工作人员570余人次,做到境内临界公路连接线全覆盖,为全区筑起了一道“防疫墙”。
防控在云端
两江新区摸排走访客户端上线——为了提高摸排防控效率,1月31日,两江新区工作人员摸排走访的客户端正式上线。打开客户端可以看到,“重点关注”对象信息置顶,提示工作人员定时回访。两江新区党工委政法委副书记杨建明介绍,客户端汇聚了定位、分类、查询、关注、大数据分析研判、统计汇总等多项功能,能提升摸排防控工作效率50%以上。
垫江推出新冠肺炎“医务版”云课堂——2月9日,垫江县在全国率先推出新冠肺炎“医务版”云课堂。云课堂采用实名制登录,实名制考核,医院和单位管理人员可通过系统后台查阅,培训情况、考试计分和人员培训管理等信息一目了然。系统上线3天,就实现了垫江县疾控中心、4个县级医疗机构、24个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服务中心近3700名医务人员和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国家卫健委最新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全部培训到位。
铜梁大数据平台筑牢疫情“防控墙”——铜粱区利用大数据资源、平台、技术等优势,筑牢疫情“防控墙”。目前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已在铜梁实现全覆盖,到全区药店、村(社区)卫生室购买发热药、感冒药的人员信息,以及交通卡口、社区卡点检查中发现的发热人员,都能实时上传至大数据平台。
志愿者战“疫”活跃在万州区百安坝的百安志愿者一一协助社区干部入户排查宣传,帮居民“跑腿”买菜买药,夜幕下值守在小区楼栋外……疫情发生以来,在万州区百安坝街道天台社区的抗疫战场上,出现了这样“一抹红”,他们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与街道、社区干部并肩作战在基层抗疫一线,为居民筑起“防疫墙”。他们中既有社区党员,也有普通居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百安志愿者。
巴南龙洲湾有支“老班长”服务队一一“全体队员,有口罩的今天在物业处集合,参与湖北回重庆人员的排查哟,能参加的请报名。”农历正月初一,“老班长”服务队颜龙分队队长何顺奎,通过微信招募志愿者。很快,就有10余名成员前来报名集合。在巴南区龙洲湾街道,这样的“老班长”还有200余名,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年满70岁。
潼南为疫情防控志愿者评星级——“请各位志愿者将自己正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图片传到微信群里,并把网络定位一并发在群里。”2月15日,团潼南区委干部王清正在对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情况进行核查和登记。为进一步激发青年志愿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服务热情,潼南区文明办和团潼南区委联合印发了《潼南区疫情防控星级青年志愿者评定细则》,在疫情防控一线高质量开展志愿服务满200小时的志愿者,可申请评定潼南区五星级志愿者。
娘子军战队
大足女子党员快板队——“亲戚不走,来年还有;朋友不聚,回头再叙;大门一关,茶水一端;好吃好喝,睡它几天……”1月31日,大足区金山镇街村社区的女子党员快板队冒着小雨走在村道上,用自创的鲜活小段广泛宣传防疫知识。从大年初一开始,这支女子党员快板队就开始走街串巷,一边打着快板宣传防疫知识,一边入户进行信息排查。
武隆后坪乡娘子军一一武隆区后坪乡卫生院有9名医务人员,除院长外,其余全是女同胞,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从疫情防控开始,这群娘子军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她们穿梭在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忘记吃饭,忘记喝水;她们行走在后坪乡的各个角落,忘记疲惫,忘记恐惧。忙碌的她们面带微笑,总是告诉大家:我能扛得住,你们只管照顾好自己。
走马防疫铁娘子——自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展开以来,九龙坡区走马镇不少党员干部、基千民兵以及当地群众都踊跃报名成为志愿者,王小梅就是其中一个,她带领的志愿者团队全是女同胞。55岁的王小梅是走马镇大石村村民,丈夫因病行走不便需要人长期照顾。她一边值守卡点一边照顾丈夫,从2月3日开始,连续18天未休息过。
心灵补给站
西沱镇从“心”开始一一为抗击疫情,石柱县西沱镇小学及时成立心理疏导服务团队,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服务。自心理咨询热线开通以来,西沱小学教师朱晓薇共为65人开展了心理疏导服务,崔小兰对镇上63名求助者进行了一对一心理疏导。通过点对点持续跟踪服务,求助者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忠县金声乡老师送书暖心田——“张鑫良同学,这是你的教材,在家里面也要跟着老师在网上听课,要用好教材,好好学习。”2月28日,忠县金声小学的何廷波老师一行,冒着大雨步行3公里多,将新学期的纸质教材送到了张岭村9组张鑫良家中。为配合线上教学,忠县各中小學校组织老师,为不方便邮递教材的学生家庭送书上门,确保学生及时拿到配套教材。
足不出户也能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疫情发生后,涪陵区文旅委推出了在线公共服务清单,并通过“文旅涪陵”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相关文化信息,让市民足不出户也能享受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便民服务手册》,详细列明文化、文物、广播电视、体育、旅行社5个大项的网上政务审批工作办理流程及咨询电话,推出网上办理暂退旅行社质倮金和图书馆借阅者延长归还期2项工作措施,免除了服务对象的后顾之忧。据统计,有超10万人次获得了在线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