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020-09-10 15:12曹祾妹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直线公式距离

曹祾妹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应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不同的手段,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实践、探究,获得真知、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一、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诱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学生生活的实例、数学故事等,创设问题情境,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一课时,笔者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有人说,一张标准A4纸的厚度为0.088mm,将一张A4的纸对折后,再对折,如此循环42次,所叠纸张的厚度可以超过地球与月亮间的距离(38万公里),这是真的吗?学生听到这个说法后,都感觉很不可思议,于是开始尝试折纸实验,结果发现纸张对折次数与厚度之间存在这样的规律:2,22,23,24,...,2n,根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以得出折叠42次后纸张的厚度应为0.000088×(2+22+23+24+...+242)=0.000088×(242-1)= 387028092.98米,这个距离明显超过了超过地球与月亮间的距离,所以这个说法是真的.

该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生也在情境中通过思考、探究,初步知道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实际应用.

二、借助一题多解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进行一题多解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學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维度、层面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思考、研究,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数学思维能力.

例1.求点P 到直线 的距离 .

解析:笔者要求学生结合已有数学知识和经验,尝试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自主寻找该题的不同解法.通过思考,学生得到以下三种不同的解法.

解法1.如图1所示,过点P作直线 的垂线相交于点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可以计算出 .

解法2.如图2所示,由题知,直线 与 轴的交点A的坐标为 ,连接PA.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可计算出 ,再根据两条直线夹角公式,可计算出 ,由正弦定理,得 .

解法3.如图3所示,设直线 分别与 轴、 轴相交于A点和B点.连接PA、PB,根据夹角公式可以计算出 ,从而得出 的值,然后根据 的面积可得出 .

三、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讲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时,笔者给出了如下的问题:求z=2x+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使式中的x、y满足条件:

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可行域,如图4所示,让学生在区域内任意选取几组 计算和其对应的 值,学生可发现要找到z的最值并不容易.于是,笔者引导学生作出l0:2x+y=0,然后任意作l∕∕l0,通过在几何画板中拖动直线,学生可以发现,当直线平移时,直线y=-2x-z经过A点时直线的纵截距-z最大,此时z有最小值-3;过B点时直线的纵截距-z最小,z有最大值3.所以2x+y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3.

在整个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使学生在体验、感悟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求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方法和步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就必须多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活动空间、体验机会,才能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思考、讨论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姜堰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直线公式距离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距离美
画直线
一样长吗?
距离
床到马桶的距离
你喜欢直线吗?
“两两三三”解决天体问题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