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纪录片编辑要想实现创新发展,就需要全面了解当前电视纪录片的发展特征,并找到最佳创新手段,以满足新媒体发展的需求。本文简要分析新媒体下电视纪录片编辑的现状,并提出通过积极创新编辑思维、有效应用编辑技术、适度增强视觉效果、创新编辑手法等路径,进一步提高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水平,确保电视纪录片体现出真正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纪录片;编辑制作;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3-0134-02
一、前言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造成了重大冲击,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尤其是电视纪录片,作为影响较大的电视节目,其品质会直接影响整体电视媒体的发展水平。因此电视纪录片在其编辑制作方面需充分融入创新发展的理念,确保所打造的新型电视纪录片拥有稳固的观众基础。另外,还需有效开拓新的发展渠道,为电视纪录片今后的创作带来活力。
二、新媒体下电视纪录片编辑的现状
(一)发展道路待开拓
新媒体下电视纪录片编辑需要走上融合发展的道路,以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传统意义上电视纪录片主要是以电影、电视栏目等形态,将事物真相、人物事迹等内容展现在大众面前。自从进入新媒体时代,原有电视纪录片的播放形式需要实现转变。比如现今深受观众喜爱的手机软件、互联网平台等,人们开始倾向于在新的载体上观看纪录片。基于此,新媒体下电视纪录片应进一步开拓融合发展道路,引入新媒体编辑理念,打造新的电视纪录片编辑模式,使其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二)编辑周期待调整
根据相关调查可知,我国电视纪录片平均收视时间为4min/人,而地方电视纪录片则为2min/人。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纪录片整体人均收视时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就地方电视纪录片来看,仍然没有较大的提升。一方面是地方电视纪录片编辑周期较长,投入成本较高,且人员分配不合理,影响了地方电视纪录片的播出效果;另一方面,地方电视纪录片过于看重当地经济发展及文化展现,忽略了纪录片的发展水平。为了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电视纪录片编辑需重新调整编辑周期,以改善发展现状。
(三)种类数量待提升
我国电视纪录片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数量与种类方面仍需要适当提升。另外,电视纪录片的同质化现象也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比如在《舌尖上的中国》获得一致好评后,许多类似的美食播报类型的电视纪录片横空出世,甚至恶意模仿,导致电视纪录片品质无法满足当代人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电视纪录片的数量的同时,也需要积极打造多元化电视纪录片类型。
(四)观众资源待开发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许多观众开始转向其他信息传播渠道,导致电视纪录片固有观众资源有所流失。为了进一步开发潜在的观众资源,需要充分结合新时代观众的思维习惯及文化倾向开发新型电视纪录片,并做好社会舆论把控工作,使更多的观众从电视纪录片中获得良好的观看体验。
三、新媒体下电视纪录片编辑的创新路径
(一)积极创新编辑思维
在实现我国电视纪录片行业兴旺发展的过程中,需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积极创新电视纪录片编辑思维,并适当转变工作人员的编辑观念,使其在后期创作电视纪录片时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完成编辑任务。电视纪录片编辑需要有效联系民众生活,从观众较为感兴趣的话题着手,进而增加观众量,使其愿意花费时间观看电视纪录片。
以较为知名的电视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为例,作为我国首部以展现植物形态为主要题材的电视纪录片,无论在前期题材选择还是在后续编辑筹划等方面,都具有值得推崇的优点。该部纪录片主要从水稻、竹子、大豆等十余个主题方面展开了细致研究,既诠释了自然科学的美学价值,又为观众呈现出了万物一体的植物百态,进而赢得了大量观众的一致好评。在新媒体下创新电视纪录片编辑思维时应借鉴上述纪录片的成功经验,从本土特色文化、民风习俗人情等多元化角度打造平民化电视纪录片,进而拉近电视纪录片内容与民众的距离,使其在观看电视纪录片时能产生一定的共鸣,在期待中成为电视纪录片的忠实观众。[1]
(二)有效应用编辑技术
电视纪录片行业在其发展阶段离不开编辑技术的支持,因此在实现电视纪录片创新发展时还需充分应用先进的编辑技术,帮助电视纪录片获得更充足的发展空间。以往部分电视纪录片由于受影像设备的影响,表现出来的相关素材画面清晰度不足,进而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而今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情况下,电视纪录片要想继续在传统媒体中占据主要地位,就应从编辑技术方面加以创新,以提升电视纪录片的观赏性及流畅性。
比如在《自然的力量》中运用的高科技编辑技术,不但展现了我国各地区山脉及其气候环境的特征,而且反映出了哈尼族等民族特色文化的精髓,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观看美感。另外,创新电视纪录片编辑技术时,在提高视频拍摄精准度的基础上还应选择多样化编辑技术,如动画技术、水下航拍技术等,进而确保所创作的电视纪录片能够从多个角度剖析所阐述的事物本质,这样才能使电视纪录片获得更高的收视率。[2]
(三)适度增强视觉效果
要想进一步提升电视纪录片的编辑水平,就需切实做好视觉效果把控工作,以满足当代人对电视纪录片的审美要求。编辑工作者应善于运用剪辑处理手段,将相关素材运用到电视纪录片内容中,为观众呈现良好的视觉效果。比如在《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由于现今已进入新时代,对于我国历史上故宫所出现的稀世珍宝,有许多人都未曾领略过它们的独特风采,所以在该部纪录片中具体采用了“文物复活技术”对故宫文物的形态、特征加以还原,以帮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的魅力。首先编辑工作者需对故宫文物的影像资料进行收集分类,然后调整拍摄镜头,结合主题思想展现文物本质特征,最后运用非线性处理方式将收集的资料穿插到纪录片结构中,将故宫文物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3]
(四)创新编辑手法
以人物纪录片《路遥》为例,其主要采用的是全纪实类编辑手法,反映主人公路遥的生平阅历及其在作家道路上遇到的坎坷艰辛。作为呈现人物事迹类纪录片,其在实际编辑创作过程中所应用的编辑手段值得其他纪录片编辑工作者学习。
首先,纪录片按照时间顺序对主人公的故事进行穿插处理,比如路遥在年幼时期过继给伯父,在20岁时回村务农,在此期间于乡镇小学当过1年教师,针对这种细节内容,需在纪录片中有所展现,进而使其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其次,在纪录片编辑环节需整理主人公的辉煌成就,如路遥于24岁时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并在毕业后担任了《陕西文艺》编辑,这种宝贵的人生经历为其创作佳作奠定了基础。因此,在编辑人物纪录片时需要“由小见大”,联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个体特征。
最后,人物纪录片与其他题材的纪录片有所不同,许多优秀的人物离世后都会留有遗憾,因此在纪录片编辑期间需注重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比如路遥因病去世,由此可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四、结语
电视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要想继续保持原有地位,就需要充分采用创新手段,具有新的发展动力,这样才能确保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实现长久的发展。同时,电视纪录片作为纪实类电视节目,其品质往往决定着电视节目整体创作水准,因此需格外注重电视纪录片编辑质量,在专业且思维活跃的工作者的带领下,实现电视纪录片的可持續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家欣.探讨新媒体时期电视纪录片编辑的创新之路[J].新闻传播,2019(20):30-31.
[2] 张海波.如何把控电视纪录片后期编辑制作的视觉效果[J].科技传播,2019,11(19):56-57.
[3] 苏红亮.如何走出新媒体时期电视纪录片编辑的创新之路[J].记者摇篮,2019(02):61-62.
作者简介:丁鹭(1988—),女,福建平潭人,本科,助理编辑,研究方向:融媒体建设,专题片人物采访策划,专题纪录片后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