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芸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围绕新课改的全新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上落实,提升学生整体道德素养和法律认知。让学生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具备基本素养和法治意识,做一名合格的公民。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素材,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谈一下如何有效推进道德与法治教育。
1 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加强道德意识
教师要抓住学生三观形成的这个关键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认知水平,让其自觉规范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运用多种教育方式方法,不断引导熏陶学生,使其道德意识不断加强并逐渐内化,促使其形成坚韧的道德意志,也会使其道德行为进一步稳定持久。
1.1 紧抓课堂教学,提升道德认知
道德教育的前提是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道德认知,进而影响到其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能明辨是非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才能够自觉规范行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来普及基本的公民道德要求等,通过不同事例的展示,启发学生进行价值评判,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取向,同时提升其道德认知能力。
1.2 陶冶道德情感,增强情感认同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环节和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与思考中自觉选择应该排斥哪些行为,倡导哪些行为。例如:在教授“诚信“这部分内容时,可引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引导学生了解诚信和不诚信的不同影响,使其内心产生正确的情感认同,自觉认同诚信的价值和意义。
1.3 组织实践活动,培养道德意志和行为
让学生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在实践中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稳定的道德行为。例如:每个学期不定期设置不同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规范自我,逐渐增强其行为约束能力。同时,可以开展一些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评优选先等,促使学生向优秀学习。在实践中让学生自觉反思其道德意志与行为,逐渐提高道自身德素养。
2 普及法治宣传教育,自觉遵法守法、爱法用法
初中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让其善于运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并可以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让其明白,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需要履行义务。教师需要将法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遵法守法、爱法用法。
2.1 传授法律常识,提高法律认知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就是法律意识薄弱,违法而不自知。教师要在日常教育教學过程中将基础性法律常识普及到位,通过列举身边常见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法律与自己生活密切关联。例如,在相关法治教育教学课程中,可以引用大量视频和图片资料,向学生展现各类典型违法案例,并让学生结合法律常识进行讨论分析,对案例中的现象和后果进行评判,之后再呈现相关的具体法律依据。让学生明白,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同时,还可组织“法律讲堂“或“法庭现场”等活动。使学生在剖析案例的过程中逐渐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和认知能力。
2.2 开展法律宣传,营造校园正气。
创造条件定期为学生开展法律宣传或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法律活动,例如:开展相关法律类的知识竞赛、黑板报、手抄报、辩论赛等。充分发挥法律的导向作用,在提高学生遵法学法意识的同时形成人人守法爱法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积累法律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遵法守法、爱法用法的自觉意识。
3 发挥桥梁作用,注重合力教育
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离不开道德与法治教师,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同时,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合力教育的力量也不可或缺。各方要充分发挥其角色作用,把道德与法治教育渗透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让学生意识到,不论身处何处,总是离不开道德与法治,这就需要各方都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感受的机会和环境,这也有利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稳定的法治意识。
3.1 家校联系,齐心协力
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可与学生家庭建立稳定联系,定期或必要时可与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相关情况,也可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及时充分的沟通协调,选择双方认为可行有效的方式方法,合力教育学生。方向一致,齐心协力,同时也可减少家校矛盾、增进相互理解。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尽己所能,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3.2 运用社会力量,潜移默化促成效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可充分运用各类平台,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在平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了解到相关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并在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自觉养成良好规范的思想和行为。同时,学校也可与社会相关机构建立持久联系,不定期或根据特殊时期、特殊事件,邀请相关法律机构专业人员前来学校向学生传输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让学生在现实事件中有所感悟。同时,也可创造其他条件,例如: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做讲座,为师生提供法律交流和相关咨询的机会。同时,学校和教师还需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新形势下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收到道德与法治教育并渗透到学习生活中以及未来人生中。
综上所述,作为育人重中之重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关系到学生的整体素养和发展。教师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精神,扎实落实,加强学生的道德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也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和平台,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一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青少年。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