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次君生平著述索隐

2020-09-10 07:22苏芃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平

【摘要】贺次君先生有多部学术著作传世,但生平事迹不彰。通过台湾“国史馆”所藏档案与《顾颉刚日记》中的有关记载,可以钩沉出他一生的主要经历,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搜辑编排贺先生的著作目录。

【关键词】贺次君  生平  著作编年

贺次君先生为学界所熟悉,大概因他编撰的《史记书录》《括地志辑校》以及点校整理的《史记志疑》《元和郡县图志》《读史方舆纪要》,他也是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的点校者之一,但其生平经历却鲜为人知,可谓现代学术史上一位熟悉的陌生人①。大约十年前,笔者因参与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的修订工作,开始关注贺先生的有关资料,经过多年不断搜求,陆续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希望可以借助本文公之于众,为今后研究这位变革时代的现代学人提供参考。

一、档案资料中的贺次君先生

就目前所见,记载贺次君先生的生平资料最为系统详明的是台湾“国史馆”收藏的档案(129000004159A),从该档案的封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人事登记卷》目录看,包含八个部分:

1.党训班毕业生学籍登记表(廿九年②五月)

2.自传(廿九年五月)

3.考核表(廿九年五月)

4.人事调查表(卅年五月廿四日)

5.人事登记稿

6.中央训练团党政班学院考核汇记表(卅二年九月廿五日)

7.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人事登记补充片(卅四年元月卅一日)

8.履历

现存仅剩《人事调查表》《中央训练团党政班学院考核汇记表》《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人事登记补充片》《履历》,其他部分的档案已缺失。难能可贵的是,最后一项《履历》是贺先生在民国三十五年(1946)五月亲笔填写的,并且钤有名章。贺先生填写的部分讫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最后一栏民国卅五(1946)的内容是另一种笔迹,可能是他人补入的。(见图1)

根据这些档案资料,大致可以勾勒出贺次君先生在1946年以前的主要生平事迹:

贺先生是湖北蒲圻(今赤壁市)人,1912年10月21日出生,祖父贺良田、父亲贺维夔(一名家政)①,母亲胡氏、兄贺脩敬。贺先生先后就读于北平辅仁中学、北京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北京大学研究院国学门,分别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获得学士学位、民国二十四年(1935)获得硕士学位。民国二十三年(1934)7月1日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7月10日被聘任为北京大学助理教授,民国二十五年(1936)8月1日至12月10日被聘任为北京大学讲师。民国二十四年(1935)9月1日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12月10日兼任北平研究院历史学会助理员。民国二十五年(1936)12月离开北大赴粤,12月30日受聘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主任,后改任秘书,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7月10日②。民国二十六年(1937)2月2日至7月10日兼任广东中山大学副教授。民国二十七年(1938)1月5日至6月9日任广东省政府秘书处秘书,自本年2月起赴川兼任重庆警备司令部秘书,10月21日任四川省政府秘书处秘书、国民参政会科长,12月30日起兼任成都市新闻检查所主任,同时自起兼任成都华西日报社总编辑,本年8月至10月兼任军事委员会四川购粮委员会主任秘书。民国三十五年(1946)5月任北平市政府简任参事。

这几份简历中,除了学习、工作、任职履历,还有一些关于贺次君先生的考评资料。

一是《人事调查表》有一栏“长官考语”,评价贺次君先生“品性雅洁,才能卓尔不群、才堪应变,学识优长,体格强健”,工作成绩“撰拟讲稿挥笔立就、成绩尚佳”,总评是“精研国学、勤恳耐劳”。该表填写于民国卅年(1941)5月24日。

二是《中央训练团党政班学院考核汇记表》有“论文”“小组讨论”“个别谈话”三栏评语。“论文”栏评语:“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义直而不回,体约而不芜,志隐而味深,裁密而思靡,响逸而词远,锋发而韵流,其文不群,允称杰构。”“小组讨论”栏评语:“短于言词,但人甚聪明,能努力,当有进步。”“个别谈话”栏评语:“精神活泼,思想清晰,学识专湛,能力平常,语言流利,品性孤介,态度傲慢,体格微瘦。”该表填写于民国卅二年(1943)9月25日。

三是《軍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人事登记补充片》有一栏考评:“思想清晰,为人雅洁、和平,气度大方,学识优良,长于编著及担拟长篇文稿,对于史学研究,尤为特长。适任编纂工作,受训后,精研国学,孜孜不倦,对于工作更努力、奋发。”该表填写于民国卅四年(1945)元月31日。

从时间来看,这三份档案的评鉴,分别出自不同时期,但对贺先生的评价较为接近。

二、学人记述中的贺次君先生——以《顾颉刚日记》为例

贺次君先生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研究院国学门,后在多所高校担任教职,1949年后依然从事学术研究,因此有些学者的回忆录、日记、传记等中也有述及。如钱穆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贺次君曾做其助教,有关钱穆先生20世纪30年代的部分史料与传记中时有提及贺先生。目前所见各类学者资料中,对贺次君记述最多的是顾颉刚先生,顾先生是贺先生在北京大学时的老师,之后的几十年一直保持联系,因此《顾颉刚日记》中提及“贺次君”之处多达两百余处,尤其是1954年以后,贺先生与顾先生过从甚密,有段时间几乎每周见面数次,协助顾颉刚先生点校《史记》。在这两百余处中,详细记载他们师生二人交往细节的就有四十多处。

比如1934年6月24日,顾先生日记提到与燕京大学王育伊、李子魁、王振铎、张全恭、李素英、侯仁之,北京大学许道龄、张璇、杨向奎、杨效曾、高去寻、张公量、贺次君同游北京万寿寺、育幼院、五塔寺、大佛寺①。

两日后,即6月26日,又记“改贺次君《山海经》文”,6月27日记“改贺文毕”。

同年12月9日记“到賓四处,并晤次君”,其时贺先生正做钱穆先生的助教。

本月25日记:“《水经注疏支流目》已印好矣,检《水经注》,乃知缺得甚多,只得抽出待补足后登入下期矣。贺次君如此心粗,如何托得!”

1935年5月31日,记“终日校《禹贡》三卷六期。贺次君来,助校《禹贡》,留饭。到校印所两次”。

同年6月17日,记“访宾四,未晤,晤次君”。24日,又记“饭后宾四处,晤其夫人及贺次君”。从这几处记载来看,贺次君先生做钱穆先生的助教时,可能住在钱先生家。

同年8月15日,顾颉刚先生“午饭后忽然恶心,到院后精神支持不下,因早归,果然发烧矣,一夜以骨痛未眠”。16日,“贺次君来视疾”。

1938年9月16日,顾先生至成都,“到大川饭店,为傅述尧证婚。与贺次君同到省政府访王主席”。

从日记看,其后这段时间顾先生与贺先生联络较少,偶有通信。即便如1939—1940年两人都在成都的两年,也只见过两面。其中,1940年6月24日,顾先生“在校早餐,到事务楼,晤贺国光、贺次君、杨全宇等”,可见其时贺次君先生确实在贺国光麾下任职。

抗战胜利后,顾先生与贺先生同在北京,渐有联络。1946年3月6日,顾先生“到国民新报社访贺次君”。3月14日“贺次君来”。随后几年,大概因为顾先生辗转兰州、上海等地,日记中又没了贺先生的踪迹。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先生第一次出现在顾先生日记中是1954年8月25日“贺次君来,长谈”。这个时间点非常值得注意,因为就在三天前的8月22日,顾颉刚先生才从上海奉调回京,8月23日才到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履职。两天后,贺次君先生即来长谈,可能已经涉及重新点校《史记》的计划。一周后的9月1日,顾先生“到中华书局,晤姚绍华,谈标点《史记三家注》事”。一个多月后,10月7日,顾先生“校读贺次君所点《史记·律书》”,可见此时顾先生与贺先生已经正式开始了《史记》点校的工作。

1955年1月7日,顾先生记“《史记》三家注白文已点,注由次君抄”。可见《史记》三家注注文的点校工作由贺先生承担。

同年6月24日,顾先生“检《史》《汉》诸书与次君”,又感叹“《史记》工作,本当自做,然今日之病如此,不得不全部交与次君为之矣”。

同年8月5日,顾先生“改写《史记》序千余字。看《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论《史记》文字。贺次君来”。19日,记“将《史记》序统改一过,约增入二千字。……《史记》序文,予已写两万,次君约写万一千字,尚须补写万余字,又将次君所作改写,看来还须两星期功夫方完初稿,此序直是一篇‘《史记》通论’了。自抗战后,予尚未做此长篇文字。今日(姚)企虞来,嘱我先写《古史考辨丛刊第一集》后记,《史记》序的工作只得暂压”。

同年12月31日,顾先生“看次君所草之《史记凡例》。写《史记点校说明》二千字”。

1956年1月1日,记“次君来。根据次君稿,写《史记点校说明》三千字”。

同年2月22日,顾先生“卧床一日。看《高祖本纪》标点,抉出其误漏,未毕”,又记“贺次君来”,又感慨说:“贺次君助予点《史记》,予累次劝其细心多看数遍,而今观其所点《高祖本纪》,每页必有误漏。人之才分似有不可强者?”

同年5月8日,顾先生“看次君所拟《史记三家注校证计划》。静秋夺而藏之,因与吵架”。三日后,又记“书尚未理毕,而次君以静秋之吵闹,不敢再来。意气之害事如此!计彼与尹受来理书者廿五天,大类略略分清”。

同年7月2日,记“到次君处,取《史记》”。13日,记“次君持所抄吾家书目来”,并且列出了按照“经、史、子、集、丛、新”分类的藏书数量,总计7565种、8977部、50367册,可见这段时间,贺次君先生在协助顾先生整理清点藏书。

同年8月8日,顾先生“校改《越世家》《郑世家》讫。……将次君校记斟酌一过,改正金陵本误字”。

同年10月8日,顾先生“将《世家改字表》校次君眉端校文”。

同年11月1日,记“科学出版社辛田同志要拉次君前往,襄助工作,此极好事。特《史记》校勘工作不得不延展耳”。

1957年日记录有贺次君5月4日来信一封,如下:

刚师赐鉴:

示书奉悉,因患牙病,将齿拔除,未将《史记》检出,故未奉禀。兹寄上《史记》十篇,如还需要,敬乞示知。当即续寄。商务草约已如吾师原函签定,并送来预付费陆佰元,祈勿念。新疆科学分院又来相约,与之说明目前实不能去京,如能在明年年底,可以如约。生恐此后机会甚少,切盼吾师能为生另作打算也。近来多休养,想身心俱健,但亦以少劳力为幸。专肃敬请

痊安

生次君上。五月四日。①

贺次君先生因民国时期在国民政府担任过不少行政职务②,新中国成立以后存在历史问题,故以襄助顾颉刚学术工作为业,没有固定职业。根据这两年的材料可以看出,科学出版社、新疆科学分院都曾有聘用贺先生的打算,但因为当时贺先生在参与《史记》点校工作,未能赴任。这封信中提及的与商务印书馆签定合同的图书应该是1958年出版的《史记书录》,全书16.8万字,预付稿费即有六百元,可见当日稿酬之优厚,这恐怕也是贺次君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能够依靠整理古籍和出版学术著作维持生计的原因。

同年6月26日,顾先生记“看次君《括地志辑释》,记笔记六则”,可见贺次君先生直到1980年方才出版的《括地志辑校》一书,在二十多年前已经撰写。1974年王恢先生在台湾世界书局出版了《括地志新辑》一书,较贺先生《括地志辑校》的出版早了六年,但实际撰写时间未必早于贺先生。

同年11月5日,顾先生在日记中感叹:“静秋之意,要我摆脱一切包袱,专心一种工作,俾病易愈。此自是好意,但有的包袱是无法摆脱的,如去了贺次君予即无助手。噫,招我到北京而不给以助手,此尹达之宗派主义,害事、害我,至于今日之局面者也。”

1958年1月22日,记“贺次君来,长谈,由他安排工作,《地理名著选》我不必太费心了。留次君饭”。

同年2月9日,顾先生上午去参加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和出版规划小组成立会议,下午“到贺次君处,并晤尹受、索介然、冯世五夫人”。

同年2月20日,记“程金造、贺次君来”,可见贺先生与程金造先生亦有交游。

同年3月29日,记“贺次君来,为要钱,静秋大吵”。

同年7月22日,记“改次君代草之《北次三经》注文”。

同年9月5日,记“予所存中书约二万册,现在冯世五转人民大学,移其家往,后口袋胡同空出两间屋子,除次君留一间备结婚外,可移书置一室”。9月30日,顾先生“到中华书局,参加《史记》标点讨论会,自二时至六时。与次君、筱珊同出”,又记“今日同会:金灿然(主席)聂崇岐陈乃乾姚绍华宋云彬章雪村贺次君”。

同年10月19日,记“张栋铭《春秋地名疏證》一稿交次君代点”。

同年11月6日,记“看贺次君《史记书录》”。

1959年4月14日,记“贺次君来,同到商务印书馆,晤周云青。到中华书局,晤赵守俨、宋云彬、张伯纯等”。

1960年1月5日,记“贺次君来,共商《史记》句读,改正错误”。

同年10月19日,记“贺次君调至北郊劳动,其夫人送之上车时,始知其历史问题”。

此后,顾先生日记中关于贺次君的记述渐微,后还因寄存在贺家的藏书遗失,产生了一些芥蒂。直到1966年3月1日的日记里,又提到“终日看又安送来之贺次君所作《孟姜女故事资料解释》,未毕。……续看贺次君《解释》”,并感慨说:“予三十年前所搜集之孟姜女故事资料,半失于抗日战争中,十年来承又安为我继续搜寻,其量视前为丰,又得次君为之作注,更便研究,因拟竭数日力翻览一过。”此后数日,顾先生一直在看《孟姜女故事资料解释》,直到3月4日阅讫,又重新排次。可见,贺先生曾与姜又安先生分别替顾先生整理孟姜女资料,并加注释。可惜的是,该书稿毁于“文化大革命”①。

文革期间,1969年6月27日,顾先生“续写贺次君、罗伟之事,未毕”,大概是迫于形势,他写了交代贺先生有关情况的材料。此后的日记中,顾先生与贺先生再无往来记录。

通读《顾颉刚日记》,我们可以大致钩沉贺次君先生在1949年之后主要事迹,大概因为受民国时期从政经历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贺先生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他追随顾颉刚先生做学术助手,参与中华书局《史记》的点校工作,并且调研了北京图书馆所藏《史记》版本,撰写的《史记书录》于1958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20世纪60年代以后政治形势严峻,贺先生被安排劳动改造。

关于贺次君先生的去世时间,经王勇、鲁明二兄咨询中华书局《读史方舆纪要》责任编辑张忱石先生,并辗转联系到贺先生女公子贺德玮加以确认:贺先生于1988年4月17日在北京家中去世。贺德玮女士还告知,因父亲与她相差48岁,又经历了特殊年代,生前贺先生对很多事闭口不谈,因此有关他的生平经历,尤其像1949年以前档案资料里记录的某些内容,她一直也不清楚。至于贺先生的出生地,贺女士补充说贺先生的祖籍虽是湖北蒲圻赵李桥,但其父贺维夔是举人出身,曾在成都金堂县做官,因此贺先生的出生地是在成都。

三、贺次君先生主要著作编年

贺次君先生的著述,如本文开篇所论,为大家熟知的主要是他撰写的《史记书录》《括地志辑校》和他点校整理的《史记志疑》《元和郡县图志》《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除此以外,贺先生尚有大量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之上,我们略作钩稽,难免挂一漏万,希望将来能有更多关注者来进行补正。兹按发表时间次第胪列目次如下②:

1934年

《〈山海经〉图与职贡图的讨论》,《禹贡》1934年第1卷第8期。

《〈山海经〉之版本及关于〈山海经〉之著述》,《禹贡》1934年第1卷第10期。

《〈水经注〉经流枝流目》(河水),《禹贡》1934年第2卷第8期。

1935年

《“说儒”质疑》,《史学论丛(北京)》1935年第2期。

《〈水经注〉经流支流目》(河水,续),《禹贡》1935年第2卷第10期。

《〈水经注〉经流支流目》(汾水—济水),《禹贡》1935年第3卷第1期。

《〈水经注〉经流支流目》(清水—洹水),《禹贡》1935年第3卷第2期。

《〈《史记·货殖列传》新诠〉地理正误》,《禹贡》1935年第3卷第4期。

《西晋以下北方宦族地望表》,《禹贡》1935第3卷第5期。

《古地理演化三例》,《禹贡》1935年第3卷第6期。

《〈水经注〉经流支流目》(浊漳水—易水),《禹贡》1935年第3卷第7期。

《〈水经注〉经流支流目》(滱水—巨马河),《禹贡》1935年第3卷第11期。

《说儒》质疑,《史学论丛》1935年第2期。

《唐军镇建置考序》,《益世报·读书周刊》1935年第28期。

1936年

《唐会要节度使考释》,《禹贡》1936年第5卷第7期。

《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一),《禹贡》1936年第5卷第7期。

《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二),《禹贡》1936年第5卷第8—9期。

《“淮系年表”全编提要》,《华北日报·地学周刊》1936年第6—7期。

《文昌帝君考》,《逸经》1936年第9期。

1937年

《馆藏抄本安南志略跋》,《书林》1937年第1卷第2期。

《中国学术进展观》,《书林》1937年第1卷第3期。

《介绍陈安仁先生中国近世文化史》,《书林》1937年第1卷第3期。

《宋崔清献公著述考》,《书林》1937年第1卷第8期。

《陈履谙联稿序》,《书林》1937年第1卷第8期。

《山海经地理今释校勘记》,《书林》1937年第2卷第4期。

《社考》,《广州学报》1937年第1卷第2期。

《“社考”补义》,《书林》1937年第1卷第6期。

《跋罗香林先生“唐岭南道兵府军镇考”》,《广州学报》1937年第1卷第2期。

《东汉名节之分析》,《书林》1937第1卷第4期。

《乾隆之焚书》,《书林》1937年第1卷第5期。

《南海谭氏族谱凡例》,《书林》1937年第2卷第3期。

《盘古和廪君之考证》,《国民周报》1937年第1卷第1、2期。

1938年

《汉以前之经济状况》,《时代动向》1938年周年纪念学术专刊。

《历史上之民众动员》,《国际与中国》1938年第3卷第4期。

1939年

《四川对中古学术之贡献》(上篇),《新四川学刊》1939年第1卷第1期。

《四川对中古学术之贡献》(下篇),《新四川学刊》1939年第1卷第2期。

1940年

《王闿运与四川学风》,《新四川月刊》1940年第2卷第2—3期。

《峨游七日记》,《新新新闻每旬增刊》1940年第2卷第30期。

《四川省的用人行政》,《新四川月刊》,1940年第1卷第10—11期。

1941年

《宋代的义军》(与朱征兰合撰),《现代读物》1941年第9期。

1943年

《南岳游纪》,《旅行杂志》1943年第17卷第4期。

《评〈中夏系统中之百越〉》,《尺蠖》第7—10期合刊本,1943年12月。

1946年

《崔清献公年谱》,《广东建设研究》1946年第1卷第1期。

1948年

《论风格》,《华北日报》1948年7月15日。

1958年

《史记书录》,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1959年

《史记》点校本(与顾颉刚、宋云彬、聂崇岐合作完成),中华书局1959年版。

1980年

《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

1981年

《史记志疑》(点校者),中华书局1981年版。

1982年

《日本〈史记会注考证〉增补〈史记正义〉的真伪问题》,《文史》第14辑。

1983年

《元和郡县图志》(点校者),中华书局1983年版。

2005年

《读史方舆纪要》(与施和金先后点校完成),中华书局2005年版。

附记:承蒙冯晓庭先生帮助,得以查阅台湾“国史馆”贺次君先生档案,特此感谢!

又,新近读到赵珩先生《二条十年》(中华书局2019年版)中有篇短文《关于贺次君》,后《北京晚报》又以《点校者贺次君》为题节刊于2019年10月6日,这篇文章里讲述了贺国光与贺次君的叔侄关系,贺先生从小生活在四川受到贺国光照顾,以及贺先生20世纪50年代做中华书局外编的经历等,可以参看。

〔作者苏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Expounding the Works of He Cijun

Su Peng

Abstract:He Cijun has written many academic works, but he was very lowprofile in his lifetime. The archives kept at the Taiwan National History Museum and the related records in the Diaries of Gu Jiegang help to outline the main life experiences of He Cijun.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tries to compile the catalog of his works.

Keywords:He Cijun, the life experience of He Cijun, chronology of works

①百度百科、360百科等“贺次君”词条皆作“生平不详,顾颉刚弟子”,然后详列贺先生的有关学术著作。另,中华书局2019年重版的《史记书录》出版说明中有一段贺次君先生简介,系笔者代笔所写。

②此为原档案封面标注的时间,使用民国纪年。“廿九年”为公元1940年。

①《人事调查表》记录贺先生父亲名维夔,字迹略显漫漶,而贺先生手书《履历》填写其父名家政。贺觉非《我所知道的贺国光》(《湖北文史资料》2000年第1期)称“贺国光字元靖,派名家尧”,光绪末年四川龙绵道贺纶夔是其族兄。“蒲圻贺家是个大族,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依附贺国光谋一官半职的不在少数。……贺次君动用贺的关系,当个四川新闻检查处长。”据这些蒲圻贺家的相关资料,可知贺次君先生父亲名维夔,一名家政。此外,贺次君和民国时期川军名将、西康省主席贺国光的亲属关系,在民国时期的报刊中也有反映,如1947年12月4日《华西日报》有则新闻报道贺国光母亲于11月24日逝世,时任成都《国民新报》社长的贺次君到渝奔丧。

②《人事调查表》记录与贺次君先生手书《履历》略有出入,以手书《履历》为准。

①以下皆据整理本《顾颉刚日记》(第一卷至第十二卷),台湾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版。

①这封信收在《顾颉刚日记》1957年起始处,想必是将原件附在日记前。参见整理本《顾颉刚日记》第八卷,台湾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版,第173页。

②除了前文揭橥台湾“国史馆”档案记载贺次君先生在1946年以前的任职,1945年11月20日《民言报》刊登新闻北平图书杂志审查处成立,时任军事委员会新闻检查处处长的贺次君兼任审查处处长,1946年4月24日《申报》公布的北平市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名单里也有贺先生。据《1949年北平市军管会接管北平文化机构史料选》记载贺次君先生是国民党CC系成员,详参北京市档案馆编《北京档案史料(2004.3)》,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但这一说法目前无从查证。

①《顾颉刚日记》1966年11月16日记:“得又安信,知其所整理《孟姜女资料集》放在雁秋家,当雁秋家被抄、人被驱逐时,稿件堆在院里,当作废纸,及今两月,已不堪问。当此搜集五十年、整理十载,共约百万字之稿廢于俄顷,可胜叹息。”

②该目录中报刊论文主要依据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平台、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大成故纸堆数据库等所收录的资料。

猜你喜欢
生平
赠方瑶
曾巩生平
谈贝多芬与他的小提琴奏鸣曲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小说文学特点初探
李鱓的生平、宦迹与交游四题
雪浪洪恩生平考略
近三十年秋瑾研究述评
浅析华莱士·史蒂文斯的生平对他诗歌创作的影响
怒放的生命
张谦宜生平及著述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