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世杰 刘华乐 王泽华 孙振宇
摘要:船舶行业将多项技术、多个工种、多专业人才进行了融合,其具有综合性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对外贸易的开拓,有效地提升了国家综合竞争实力。为了提高船舶工程的整体质量,相关部门必须注重船舶工程设计,强化质量控制力度,促进船舶产品生产、销售工作的顺利实施。因此,在船舶工程设计过程中,质量控制已成为关键的研究内容,文章主要针对船舶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船舶工程;设计;质量控制
一、引言
船舶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不仅是船舶设计质量管理中的关键,也是船舶设计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在船舶设计策划到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做好船舶工程设计质量管理工作,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注重设计准备和策划工作、全面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针对设计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建设出高品质的船舶。基于此,文章介绍了我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船舶工程设计特点,分析了船舶工程设计质量控制问题及优化措施。
二、我国船舶制造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船舶制造业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在国际竞争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船舶制造业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技术、产业等方面[1]。现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我国船舶制造企业需要针对生产计划、成本控制等手段进行优化、调整,有效地解决船舶制造业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船舶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船舶工程设计特点
(一)综合性
船舶总体设计过程包括多方面的知识,如总体布置、结构、装置、轮机、电氣等,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内容多,囊括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在船舶总体设计项目组中,普遍由任命总设计师、总体主任设计师、各个专业管理人员、项目经理、计划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等,很多复杂的船型普遍需要任命副总师、副总体主任设计师、副主管等予以协助,在设计全过程中各项内容都需要不同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配合、协调,突出了船舶总体设计的综合性。
(二)整体性
在船舶总体设计过程中,会涉及船舶各个区域、各个系统,技术人员需要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做好船舶布置、衔接等工作,突出船舶设计的整体性,这是船舶总体设计中的关键内容。
(三)灵活性
设计过程的本质是主观过程,在满足顾客和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往往容易出现多个方案,技术人员需要结合设计需求,针对各方案进行评审,以此为基础选择最优的方案。
(四)风险性
船舶总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船舶建造、使用。在船舶使用过程中,其自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技术人员需要将船舶使用过程中的各项风险降到最低,保证船舶使用的安全性。在船舶总体设计过程中,出现了不确定因素,技术人员需要针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选出最佳方案。另外,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后续标准适用问题,避免因标准改变出现不必要的返工问题。
四、船舶工程设计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一)设计能力问题
在船舶工程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能力是影响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设计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分析[2]。首先,设计人员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复杂船舶设计要求,在规范理解、设计考虑等方面均有不小差距,面对新设计的船型,缺少足够经验和技术储备。其次,设计单位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忽略对产品的能力要求,也没有对产品所需的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导致设计人员结构无法满足产品需求,成为设计质量的风险,为设计质量控制工作带来了很大难题。
(二)质量意识薄弱
船舶工程设计人员质量意识会对质量控制行为带来一定的影响,制约着质量工作的有效开展。通常情况下,质量意识不仅体现在企业各个员工的工作行为中,也体现在高层领导的决策中,在质量意识薄弱的情况下,无法形成良好的质量问题,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设计产品,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领导的质量意识不强,不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对设计文件涉及的质量体系要求理解不够深入,缺少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比较关注进度和经济效益,对质量结果期望大、投入少,无法发挥出良好的带头作用。其次,未建立完善的设计质量管理制度,还有很多设计部门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导致相应的制度成为一种形式。最后,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的责任感比较差,往往会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设计,设计依据不足,设计考虑不充分,信息沟通不畅,接口协调管理不到位。
(三)设计与现场联系不够密切
在船舶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了解现场实际情况,未深入现场进行调研,很难有效地提升设计质量。很多设计人员深入现场的意识不强,对施工暴露出的设计质量情况了解不够,导致后期设计优化少、设计问题频现、设计图纸深化程度低、现场施工困难现象多。除此之外,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过多地依赖于设计软件,导致问题暴露晚,很多问题在建造过程中才暴露出来,这些都是由于设计与现场脱节造成的。
五、船舶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措施
(一)做好设计准备工作
为了做好船舶设计质量控制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加强对设计准备工作的重视。在设计开发阶段,强化船舶市场调研和公司产品发展规划;注重船东提供任务书、规格书、说明书的前期消化;收集和消化产品涉及的规范、公约、标准等。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应做好设计输入文件的收集、管理和评审工作,包括对建造合同书、技术规格书、总布置图等文件的收集,对设计所有输入文件的充分性、有效性、适宜性进行评审,确保设计的条件是充足的。
(二)明确设计质量控制目标
在设计质量控制中,设计部门需要明确设计质量控制目标,具体应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制定。首先,能够反映质量体系运行效果,足够判定质量体系的运行状况,即考虑适用的要求;其次,应以设计部门为单位,建立部门的整体控制目标;以设计专业为单位,制定专业的整体控制目标;以产品为单位,根据产品特点,制定产品控制目标;以图纸为单位,制定图纸的控制目标,即制定详细分层的质量控制目标;最后,适时评价质量控制目标,并随着质量的控制情况及其他影响调整和更新质量控制目标。
(三)建设高素质的设计队伍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作为设计单位来说更是如此,人工成本占据了设计开发型企业绝大部分的比重。设计队伍为船舶总体设计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设计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质量意识,有效地提高设计整体质量,建立良好的设计文化氛围[3]。首先,积极开展培训活动,根据专业特点,结合产品重点技术针对性的多方面多渠道的开展技术培训,提升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和业务水平;其次,重视新工艺、新方法、新知识的学习和使用,应用新的设计软件提高设计效率;最后,在设计质量控制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善设计管理,降低质量管理成本,提高设计队伍质量管理能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船舶行业的快速发展中,社会各界对质量控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设计质量管理手段,做好设计准备工作、明确设计质量控制目标、建设高素质的设计队伍,有效地提高船舶设计质量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怀,陈亮,邱晓静.船舶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浅谈[J].船舶标准化与质量,2017(04):60-63.
[2]王泽东,杨刚.船舶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船舶物资与市场,2020(07):37-38.
[3]邓剑锋.现代船舶设计与制造智能化研究与探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