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燃机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从全寿命周期看,内燃机的检修工作对于内燃气是一项极端重要的环节。文章从如何做好内燃机的检修工作出发,指出标准化评价工作对内燃机检修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从质量评价、运行评价、改进评价、组织评价四个方面的评价维度。
关键词:内燃机;检修;标准化;评价
1 标准化评价工作的重要性
1.1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内燃机的检修是内燃机全寿命周期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管理好内燃机的检修工作是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管理好检修工作就必须做好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生產经营活动的基础工作,要求企业必须开展标准化工作来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
1.2 标准化评价工作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
评价是内燃机企业标准化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进一步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实工作中,往往会进入这样一个误区,即开展了检修工作,但是检修工作效果如何,检修的过程是否满意,检修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检修的全周期是否采用了标准的作业方式,这时就必须采用公认的方法对检修过程进行评估,这就是标准化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
1.3 标准化评价工作是提高内燃机检修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价企业标准化工作,可以及时发现企业标准化工作存在问题,从而对企业的标准体系进行及时修编和改进,从而实现企业标准的持续改进,最终使企业内燃机检修工作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2 标准化评价工作的实现路径
2.1 评价工作的要点
为实现企业标准化水平的循序提升,标准化评价工作应该抓住以下六个要点:是否建立了评价组织机构;是否确立了评价工作目标;是否明确了评价工作内容;是否健全了评价考核机制;是否规范了评价工作程序;是否提出了评价工作要求。
2.2 评价工作的体系保证
为确保标准全面落地和体系持续改进,内燃机企业应组织体系运行情况全面分析,研究了国内和行业标准化评价的相关要求,设计适应企业发展,并具有企业特色的标准化评价体系。标准化评价体系的建设确保了标准的全面落地和体系的持续改进,进而为全面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标准化管理体系与评价体系的关系是:管理体系为评价提供保证,评价体系为管理体系创造条件。
2.3 评价工作的内容
2.3.1 质量评价体系
质量评价体系从内容上看有结构评价和技术评价,从形式上看有文本评价和实施成果评价,从评价对象看有本级评价和上级评价。
①标准编制质量评价。
标准结构形式要求上应体现统一性,包括结构、文体的统一、概念和术语的统一、符号和代号的统一。
标准技术内容要求上应该体现准确性、规范性、协调性、技术性、适用性,包括内容及表达均要清楚,确定的要求、指标、方法等应准确;企业标准与上级标准、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内容相互协调,不能相互交叉,甚至矛盾;标准的技术内容符合标准编写相关规定;标准的内容应便于实施;便于被其它文件所引用。
②标准审核质量评价。
标准审核应经过初审、互审、会审、复审、审查、审批等阶段。
③标准注册质量评价。
标准注册应经过编审、预审、审核、审批、发布、备案等阶段。
2.3.2 运行评价体系
①标准实施运行评价。
从新标准学习开始,标准实施运行评价就已经在进行了。一般情况下,新的标准发布后,企业要组织对新标准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同时,学习的过程要有清晰的计划和目标。
②标准体系运行评价。
作为企业而言,技术标准一般是主题,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配合技术标准完成整个企业的标准化内容构建。同样,对于内燃机企业来讲,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同时,也要考虑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能源、信息等认证体系融为有机整体,确保体系整体工作的有效性;标准体系的协调性包括体系内分体系、子体系、认证体系协调配合、自我完善;标准体系运行要求科学有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③标准化工作整体运行评价。
标准化工作整体运行具有计划性,包括整体运行评价目标和实施方案,目标设置科学合理、便于分解,实施方案要求明确、程序顺畅,计划制定内容详实,落实人员、时间;评价过程的规范性,包括全过程闭环管理、客观证据的可追溯;评价全过程有效,包括计划审批、监督检查、问题整改及上级布置标准化工作的落实。标准化是一个工作过程,不仅包括编制标准和实施标准,还包括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都是标准实现循环改进的环节。
2.3.3 改进评价体系
①标准动态修编。
按照“与时俱进”的工作要求,企业标准体系从建立到实施2年后,一般情况下,企业部室职责会进行调整,此时企业组织对标准的全面识别,包括技术标准的检索、兼容、转换;管理标准的适用性、规范性、有效性;工作标准的协调性、准确性、统一性等。
②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围绕业务范围的扩充,企业标准化办公室对标准体系框架进行重新设计,将产权管理、资产管理内容全部纳入企业的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在各专业技术子体系中及时更新了内燃机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管理标准体系将原有的14个子体系增至20个;工作标准体系中补充新部门相关人员工作标准。
③整体工作持续改进。
企业应该组织各种形式的标准化工作验收,可以委托第三方企业进行,也可以由企业内部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验收。标准化工作的持续改进,应该由各项可以追溯的结果作为基本依据的。
2.3.4 组织评价体系
①机构设置。
企业在标准化管理规定中严格对机构设置进行规定,评价机构设置首先检查企业是否有机构,职能是否对应机构要求;其次要检查企业机构人员发生变化后,是否及时进行调整;三是檢查机构是否按要求履行职责。
②人员配置。
人员配置首先要满足评价体系有效运行的需要;在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置专职标准化人员,不具备条件的新企业要设置兼职标准化人员,各专委会指派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评价时对照人力资源的相关文件检查人员配备的合理性,检查职责落实有效性。
③标准化知识教育培训。
标准化知识教育培训分级进行,企业应按全员培训计划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标准化专业知识培训和有效标准学习宣贯,逐步提高全员标准化管理水平;采取“外训”与“内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专兼职标准化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并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价,不断提升专兼职标准化人员技能水平。
3 标准化评价工作的成果
3.1 促进了企业标准化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标准化评价工作的开展,使标准化组织机构、标准化工作质量、标准体系运行、标准化人员素质以及标准化的工作效果得到实际检验,为标准化工作增添了活力。在标准化评价实施的奖励考评机制有效调动了企业和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标准化工作,对照标准开展工作,学习标准促进工作,遵守标准提高工作成为员工的共识。标准化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监督、有检查、有评价、有改进,在不断循环中标准化实现闭环管理,在有效评价中实现了标准化工作的全面落地。
3.2 促进了标准化工作在企业的持续改进
企业标准化必须借助评价工作有效开展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标。当然,评价工作本身也需要不断更新,只有在评价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正问题,才能真正使得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水平一直处在不断提升的阶段。同时,标准化工作评价对企业员工技能的提升、对企业中长期目标的达成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3 提升了企业内燃机检修管理水平和效率
标准化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了内燃机检修工作管理、效益的双赢,企业实现了管理过程全程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内燃机检修过程中各项创新成果开始涌现出来,降低了检修的成本,机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齐洪飞,龙艳中,王娇,姜志永,齐鹤飞.浅析小型内燃机产品研发的标准化[J].内燃机与配件,2017(01):1-3.
[2]徐静.企业标准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机电信息,2006,
14:49-52.
[3]查丽文.论企业标准化的作用与关系[J].机电信息,2005,20:
61-62.
[4]张成.浅谈企业标准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标准化报道,1995,01:30-31.
[5]陈平.企业标准化的作用及几点建议[J].铁道技术监督,2008,02:15-16.
————————————
作者简介:张宏图(1987-),男,安徽宿州人,工程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企业管理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