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得喜
摘要:我国城镇家庭资产配置行为决定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走向,是实现金融领域健康发展的重要元素。分析城镇居民家庭资产配置行为后,有较多的因素左右居民的行为,特别是居民缺乏正确的理财理念与方法,导致家庭资产配置效果不佳。因此,通过家庭资产配置行为的有效分析,可以为城镇居民提供有效的家庭理财建议,在提高资产配置效果的同时促进国家经济健康并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家庭资产配置;行为分析;理财;措施
1.家庭资产配置概述
每个家庭在经营过程中都需要对自己拥有的资产进行合理化配置,进而达到充分利用家庭资产实现升值的目的,达到提升生活水平的目标。在家庭资产配置过程中涉及到两个方面内容:第一,配置的实施者。执行资产配置的家庭成员是实现资产有效配置的重要角色,通过运用配置者的理财理念与方法将资产配置落实到实际中。第二,需要配置的资产。在家庭资产配置中,配置的资产为主要对象,通过执行者对各项资产进行配置,达到升值及创建收益的目的。其中,配置的资产是由家庭金融资产与家庭非金融资产两部分组成。在家庭金融资产中,包括现金与现金等价物、股票、债券、基金、保险、银行理财产品;在家庭非金融资产中,包括房地产、黄金两项内容。家庭成员要对自己拥有的每一项资产都要进行合理化配置,才能达到提升价值、创建收益的目的,并且还要在此过程中实时关注国家政策与金融领域的相关信息,进而作为资产配置的指导实现配置目标。
2.影响我国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因素
2.1个人生命周期会对家庭资产配置行为产生影响
经过深入性的分析及根据相关研究数据可知,不同年龄段的城镇居民以家庭资产配置存在不同的配置思想与行为,可表现在五个年龄段:三十岁以下、三十至四十岁之间、四十岁至五十岁之间、五十岁至六十岁之间、六十岁以上。而每个年龄段中都是以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总和高于其他资产配置方式,表明大部分人群的资产配置行为中都是以银行为配置核心。其中,以三十岁以下和五十岁至六十岁之间的人群最为突出,原因是三十岁以下的人群含有较少的家庭收入,家庭成员处于事业的初期阶段,并且还会因为生活需求处于还贷的过程中,因而将更多的资金投放于银行储蓄中,达到稳定资产的目的。而五十岁至六十岁之间的人群是因为即将面临退休,导致家庭持续性收入会降低,为了稳定自己的资产选择银行存款的配置行为。理财与股票等具有风险性的投资行为,在五个年龄段中呈现出U型的状态,在四十岁至五十岁阶段的人群会较少地选择有风险性的资产配置行为,原因是在年龄不断增长后,即使家庭收入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理财意识与风险承受能力也逐渐加强,但是因为生活需求中会支出较多资产,比如子女教育投资、房产投资等,导致剩余的资产应用于有风险性投资中的部分较少。在股票投资方面,五十岁以上人群呈现出投资人数逐渐增加的趋势,主要是五十岁以上人群因退休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股票,能够运用充足的时间实现专业性投资。从五个年龄段的总体角度来看,三十岁以下人群在配置家庭资产时会过多地选择理财产品、股票、基金,表现出这类人群年轻有活力,对金融产品投资具有较高的兴趣。而四十岁至五十岁之间的人群在各方面的资产配置方面处于平均状态中,但是却表现出多样化配置的现象。
2.2收入对家庭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
城镇居民在配置家庭资产时会先站在家庭成员总体收入的角度,对资产进行合理化配置,如果家庭成员总体收入較低,对于具有风险投资的行为会很少涉及;若家庭成员总体收入较高,并且刨除生活所需投入的费用会剩余更多的资产,会在配置时涉及到理财产品与股票等具有风险性的投资中。经过对每个年龄阶段人群的资产配置分析后,家庭收入属于中等收入的层次所选择的配置行为是银行储蓄;家庭收入属于高等收入的层次所选择的配置行为属于多样化投资,并且为金融产品的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如果家庭收入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后,家庭成员的资产配置行为会发生变化,会产生“让钱生钱”的思想意识,进入到理财、股票、基金等风险性投资领域中,实现提升经济收益的目的。可见,收入是决定家庭资产配置行为的重要元素,并且在收入变化的同时资产配置行为也会随之变化,而且还会朝向多元化资产配置方式方向发展。
2.3不同教育水平对家庭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
经过研究学者的深入研究后发现,不同教育水平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的资产配置行为,表现在四个教育阶段: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与中专学历、大专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从研究数据可以看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群中以银行存款居高,理财产品投资处于第二位,第三位为股票,然后依次为现金、保险、债券、基金;大专学历的人群中,也是以银行存款排名第一,理财产品投资行为排居第二,股票投资也是位列第三,然后依次是现金、保险、基金、债券;高中与中专学历的人群中,排名第一的仍然是银行存款,股票位居第二位,理财产品排名第三位,然后依次是现金、保险、基金、债券;在初中及以下人群中,与上述三类人群相同依然是银行存款排名第一,而现金的排位却提升至第二位,第三位属于股票投资行为,然后依次是理财产品、保险、基金、债券。从上述四类人群的资产配置行为中可以发现,银行储蓄是所有人群的主要投资对象,拿出一部分资产投资于具有风险性产品中。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会偏爱安全性高、流动性强的配置行为,而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下表现出资产配置行为多样化,并且持有的各类金融产品之间的比例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
2.4国家政策及个人需求对家庭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
家庭资产配置行为中还会投资于房产与黄金方面,在房产投资方面会涉及到国家政策的影响。国家为了健康的发展会对各行各业在不同时期制定出不同的政策,特别是房产投资方面,因为“炒房”行为已经造成房产价格不断升高,会产生较高的泡沫而影响我国房产行业不良发展。因此,国家采取了强制性政策对“炒房”行为进行控制。在此政策背景下,家庭资产配置行为会受到影响,如果自身拥有一套房产不能存在第二套房产,导致资产配置行为远离房产投资。另外,家庭生活需求是影响资产配置的重要元素,虽然每位家庭成员对自己拥有的资产进行了良好的规划,但是会因突发需求而改变配置行为,比如家庭成员发生重病需要大量治疗资金等,进而改变以往的配置计划。
3.促进家庭资产良好配置的策略
3.1 降低银行存款比例
我国居民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配置喜好相比较,我国城镇居民热衷于银行储蓄等不存在风险的配置行为,原因是我国医疗、住房、教育等环节需要投入较高的资金,导致居民要保存更多的资金用于生活所需中,属于预防性动机的配置行为。同时,我国城镇居民“攒钱”思想意识较浓,属于保守投资的行为且具有较为薄弱的投资意识。在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发展下,较多金融产品问世且与银行存款相比较,获取的收益要显著高于银行存款。另外,在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下会造成银行储蓄利率呈现出负值状态,如果城镇居民仍然选择银行存款,不只不会提高财富,还会存在面临损失财富的风险。因此,居民应降低银行存款比例,而是朝向低风险固定收益工具、高风险股票市场进行发展,能够达到提升家庭财富的目的。
3.2增加金融投资种类并降低风险
我国资本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具有发展缓慢的特点,居民在选择金融投资种类时存在单一性,比如股票投资等。分析居民投资种类及对比后,股票资产持有率较高、低风险固定收益工具持续率较小,表现出金融投资比例失调的现象。从此可以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缺乏理财意识,并且存在片面性追求高利益的思想。在金融行为不断发展下,金融投资类型中已经增加了外汇、期货、债券等,虽然增加了种类,但是却存在着门槛高的问题,家庭资产配置时很少选择这些种类。目前,我国各金融机构中呈现出不断推陈出新的现象,诞生出越来越多的投资产品,我国城镇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需求与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投资种类,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3.3房地產市场要理性投资
房地产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而住房是城镇居民生活中的必需品,并且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下产生提高居住水平的思想意识,并且还可以作为投资的一种手段。而在购置房产时存在着盲目消费与提前消费的问题,追求的是一步到位的目标。而在国家出台与房地产相关的政策后,居民在房地产行业的获得机会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因此,城镇居民应降低房地产投资比例,通过理性化地配置家庭资产,避免过度追求房产投资,在保证生活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城镇家庭资产配置行为会受到较多因素影响,特别是家庭总收入方面的影响力度较大。居民应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财理念与方法,科学、合理配置家庭资产,达到在保证生活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卢家昌,顾金宏.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3):17.
[2]邹红,喻开志.家庭金融资产选择:支献述评与研究展望[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9):23.
[3]李宝仁.我国居民消费和投资的计量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