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弘扬革命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究

2020-09-10 23:55:37李雪峰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文化自信传承

李雪峰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讲到文化自信。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文化处于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关键词:文化自信;革命文化;传承;新时代

一、革命文化的内涵

(一)革命文化的定义

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结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血与火的革命岁月中创造出的文化形态,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优化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宝贵历史资源,为塑造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提供着现实启示。

(二)革命文化的特點

革命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1、先进性革命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先进性。中华民族是一个创造了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精神和坚忍不拔意志的中华民族,在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落后的物质条件和艰巨而复杂的历史任务时,要求本民族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主体——它必须是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理论,具备世界性眼光,了解世界的大趋势,既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又是整个人类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的代表,既怀着为整个人类谋福利的远大理想,又牢牢立足于中国现实之上。

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的社会主体。它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广泛传播马列主义的背景下诞生的,从一开始就把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克服中国社会文化的危机,实现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型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就把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从而为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指出前进的方向。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在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28年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多个方面不断地创造和传播先进的文化,因而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取得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缓解了深刻的民族文化危机,为完成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发扬“五四”精神,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与一切反动腐朽的文化展开斗争,大力推进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创造出一种崭新的革命文化。这种革命文化是构成我国文化传统中一个最具活力的部分,堪称近代以来中西革命文化融合的成功典范。

2、革命性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和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追求真理、勇于开拓、乐观向上、坚忍不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和敢于胜利的思想风貌。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先后创造了自强不息、不畏强敌、众志成城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患难与共、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为崇高革命理想自觉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联系实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民主团结、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延安精神和包含“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进取思想、“两个坚持”(坚持团结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作风、“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思想与“两个务必”(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继续持艰苦奋斗)作风的西柏坡精神。

3、传承性民族文化是随历史的进程不断形成的,民族文化一旦形成又给本民族的发展以巨大影响。 中国共产党所创造和倡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之所以能在中国土地上扎根,是因为她具有很好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红岩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中的传承、锤炼和升华,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代表。

二、新时代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意义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血与火的革命岁月中创造出的文化形态,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优化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宝贵历史资源,为塑造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提供着现实启示。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必须把握其三重意涵。

(一)弘扬革命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

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作为党和人民在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势力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精神与传统,革命文化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

革命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丰厚精神养分。文化自信既是对中华民族创造出的优秀文化之敬意,也表现为文化赋予人的积极精神状态。革命文化蕴含和彰显的无数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价值追求和巨大的人格魅力,共同凝聚成强大精神力量,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激励着广大民众勇往直前。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当下,推动革命文化的传承就是要学习与弘扬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坚定的理想信念等伟大品质,充分发挥其对于培育和厚植文化自信的滋养价值。

革命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深厚理论底蕴。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理解马克思主义对近百年中国奋斗史及革命文化的历史意义和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树立真正的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不仅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革命取得伟大胜利,而且还创造出承载革命历史和精神的革命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革命文化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核心要素承继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必将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提供科学的理论底蕴。

(二)弘扬革命文化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历史资源

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在新时代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夯实和扩充党执政基础的现实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基于历史维度,寻找和挖掘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历史资源。

革命文化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革命岁月里、在不断赢得革命胜利进程中开展群众工作的丰富思想和实践经验,为新时代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了深厚的历史营养。在革命年代,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原因就是始终依靠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毫无疑问,革命文化所承载的为民情怀和工作方法,为我们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重要论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弘扬革命文化为塑造人民群众精神家园提供现实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美好生活”既强调丰足的物质文化生活,又重视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很多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信仰缺失、精神懈怠、道德滑坡等问题。面对这些精神困局,作为现实的人,要有责任伦理的价值立场,不断汲取积极的精神资源,为自己的生活赋予信仰和意义。

革命年代创造出的革命文化反映了人民群众在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比较恶劣的条件下,一种有信念、有追求、有精神的生活风貌。申言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尽管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但广大中华儿女承继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气魄和坚毅的精神,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不懈奋斗,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作为这一段伟大历史的精神沉淀和表达,革命文化兼具一般文化价值原则和特别的道德法则,为当代人消解精神世界的困局和建设精神家园提供了现实启示。

三、新时代弘扬革命文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时代,在弘扬革命文化方面,我们确实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1、了解革命知识并对革命知识感兴趣的人群多为在校本科生、专科生、从事革命教育工作者及老年人,革命知识存在局部化、局限化等问题;

2、群众重视革命文化程度不高,不了解革命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存在意义;

3、宣传革命文化方式单一,大多是以自主上网了解或在课堂上了解,导致群众对革命文化了解较少;

4、大多群众参加革命文化普及活动及革命教育活动较少。

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出现,有些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有些则是由种种因素酿成。面对这种情况,是怨天忧人、自暴自弃,抑或横加指责?还是坚持爱国主义情怀、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自立自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些人如同过去战争年代出现的“軟骨病人”一般,没有自己的追求与信仰,更没有中国人应有的骨气和风姿,实在是要不得。

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在今天形势下进一步弘扬革命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眼下我们所面临的情况来看,尤有弘扬之必要,因为它对于克服困难、继续前进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

要弘扬?那么,如何去弘扬?通过什么途径去弘扬?什么样的途径才有效?就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四、新时代弘扬革命文化的有效途径和阵地

新时代弘扬革命文化不能孤立进行,应结合“清明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纪念节日,举办革命历史讲座,开展革命知识问答、革命诗词朗诵、革命故事演讲、革命文化征文、红歌演唱比赛、革命图片展览、革命实践活动、革命影片展播等丰富多彩的与地方民俗特色建设相关的革命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各种蕴涵革命文化的竞赛活动的开展和作品的展示丰富革命文化的内涵。

具体途径和阵地:

一是充分发挥全国红色文化博物馆、展馆、展厅的作用,优化展陈内容,改进展陈方式,综合运用实物、照片、图片、模型、绘画、雕塑、景观、影像等多种形式,适度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做好革命文化的展览展示。

二是综合运用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站及所属新媒体等多种媒体平台,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发生纪念日、重要革命历史人物诞辰周年等为契机,开设“红色基因我们传承”、“红色记忆”等为主题的专题专栏、言论评论、系列报道,通过文字、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开展革命文化主题宣传报道,推动革命文化有效传播。运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通过微展览、微课堂、微访谈、微视频等传播方式,提升参与度和影响力。

三是充分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的革命文化因素,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革命文化内涵,有计划地培育和建设一批革命历史类、党史教育类和国防教育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传播教育功能。

四是以党校、干部学院、各类高校为阵地,开设地方革命文化专题课程,将革命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活教材和新课堂,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

五是建立革命文化设施、遗址、教育基地与周边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地部队的共建共享机制,有计划地组织大中小学生、党员干部、各界群众和部队官兵前往瞻仰和参观学习,开展缅怀祭扫、升国旗仪式、成人礼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各类红色主题教育,开展冬令营、夏令营、体验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六是围绕重大革命历史节点,依托革命文化实施、遗址和基地教育资源,组织开展以“红色基因我们传承”、“红色记忆”等为主题的重大庆典仪式、展演、展览等活动。利用社会科学专题报告会、文艺大讲堂、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等宣传普及活动,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

七是实施革命文化文艺创作工程,大力实施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和文学作品创作生产,推动革命文化与不同艺术门类相互融合,着力打造一批革命文化文艺精品力作。组织创作一批革命的红色人物和相关革命文化历史为题材的影视、戏剧、话剧、广播剧和小说等优秀文艺作品。

八是研究实施红色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鼓励和引导各文艺门类推出一批弘扬红色文化的优秀文化网络原创作品,将优秀红色文化网络文艺作品纳入文艺发展基金评选资助扶持项目,推动本土红色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等新兴文艺类型繁荣有序发展。

鼓励支持网络动漫企业开发出品一批反映红色文化的网络动漫、网络游戏、动漫衍生品等文化产品。

九是加大革命文化旅游开发扶持力度,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纳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坚持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思想文化内涵,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规划打造一批红色文化旅游基地、精品线路与精品景区,培育生成一批红色旅游项目和产品,激活红色旅游市场,以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方式传播推广革命文化,使人们从红色旅游活动中汲取精神力量。

十是打造革命文化保障措施,突出考核评价导向作用,把革命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考核评价体系,纳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十一是建立完善革命文化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把培育革命人才纳入人才工作计划,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来。

十二是要进一步整合革命文化资源,统一谋划、统一管理、统一提升,打响革命文化品牌,依托现存红色革命遗址,充分挖掘优秀教育资源,推进教育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启动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大数据库,通过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类数据的采集与储存,盘活红色资源,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提供强有力的素材支撑。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前行于百尺竿头、发展正中流击水,任务千头万绪,问题错综复杂,挑战无处不在。方此之时,靠什么凝聚亿万人民同心圆梦的力量,又用什么来激发攻坚克难的勇气与斗志?激活蕴藏于我们血脉中的精神力量,把精神的力量变成改变世界的行动,才能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红色基因标注信仰与方向,连接过去与未来,蕴含活力与动力。今天,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就是要坚定舍我其谁的信念、勇当尖兵的决心,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创业的责任感,激发始终不渝的意志、应对挑战的信心、埋头苦干的动力。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精神传承和信仰赓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強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唯有如此,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参考文献:

1、《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2019年1月9日 来源: 光明日报

2、《新时代传承弘扬革命文化的三重意涵》

2018年8月3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晓华,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州大学基地教授)

3、《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现实意义》

2016年10月14日 来源:搜狐教育

4、《弘扬红色文化有什么社会意义》

2017年12月15日 来源:360问答

5、《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的意义与途径(下)》

2018年6月27日 来源:王先琳的博客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文化自信传承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23:12
师之大爱—————三尺讲台铸辉煌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58:54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7:49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28:51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5:36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