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全国卷I地理试题分析与反思

2020-09-10 23:23:39翁春雨
高考·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考试题意识发展

翁春雨

摘 要:高考是学生人生的转折点,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考试。本文对2019年高考全国卷I地理试题进行了分析与反思,以帮助广大师生更好掌握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与特点,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做好备考,提升高考成绩。

关键词:高考全国卷I;地理试题;分析;反思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行各业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都做出了相应的改革;教育也不例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和学生也在不断地适应,教师一直在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掌握更多新技能,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高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人生中的关键点,也是决定未来方向与命运的考试。因此,高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承载着学校、家长乃至学生的希望,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分析理解高考试题,从中吸取经验,才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命题思路与方向,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从2019年全国I卷的地理试题整体来看,依旧延续了近几年来联系发展、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体现了高中地理新课改的主要精神,材料的选取和设问角度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很有独创、新颖、探究性,饱含浓浓的地理味。试卷整体价值观导向好,区分度较高,实现了高考地理试题的育人价值、选拔功能和引导教学作用。

一、2019高考全国I地理试题特点

(一)注重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近年来高考地理試卷一直都有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题目,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并且对相关的地理知识要熟知与掌握,同时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能够很好地保护与传承下去。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古村落、古代瓷器、古代文物都在逐渐消失,因此应该加强学生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让学生能够行动起来,为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2017年全国I卷的桂林江头洲村古村落村民生活在村中对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影响。2019年全国I卷以成都附近安仁古镇发展旅游中面临的游客不留宿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以及提出解决措施。这些问题的考查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保护文化与环境的意识,进而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其应用于实践与生活中。

(二)注重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地理高考试卷中始终贯穿人地关系主线,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传递和弘扬人与环境间的和谐之美。治理环境是当前国家比较重视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因此,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为维护和美化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2019年全国I卷中则以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修建人工运河以及清淤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为例,说明人地关系的动态变化和发展。通过回答问题,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进而推动环保政策的实施与发展。

(三)注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

当今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国家的合作是双赢的。高考试题应引导学生注重“用地理眼光”观察认识世界,分析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影响及解决措施。例如,2019年全国高考I地理试卷中第36题以澳大利亚汽车工业的发展为主线,分析了其区位条件与兴衰过程,从时间的角度得出,区位条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够长盛不衰。学生要具备必备的区域认知和区域产业发展变化的知识,从长远的角度和全球的视野来看问题,同时还要具备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这样才能保持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注重知识迁移联系,培养学生深入探究地理问题的综合思维

新课改要求高考试题应注重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会知识的迁移联系与举一反三。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自主分析,增强试题的探究性,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和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创新意识。例如,2019年高考全国I地理试卷中37题,以里海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实证,阐明了板块运动与里海地区地貌、水文、气候之间的关系,反演了湖泊的形成变化过程及对湖泊特征的影响,并由此推出黑海和地中海将相继成湖的依据。从不同时间角度认识里海及附近区域发生的变化,旨在培养考生能应用地理知识举一反三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地理高考反思与备考建议

反思2019年高考全国卷I地理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必备的系统知识和区域认知,还要能应用地理原理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地理实践力;夯实基础,明确主干,在脑中形成地理知识体系;及时了解国家最近关注的内容与项目;强化地理学科技能,训练地理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举一反三,提升自己的地理综合思维,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具备必要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培养学生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合作共赢与共同发展等方面理念意识,提升学生应用知识深入探究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慎中,刘振峰,王龙,耿顺传,相炜.2019高考地理试题统计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3).

[2]周惠娜.基于高考地理试题特点的教学启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1).

猜你喜欢
考试题意识发展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中等数学(2020年4期)2020-08-24 08:08:40
例谈几道2018年高考试题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