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高考(选考)学考阅卷心得及复习建议

2020-09-10 22:53陈绍伟
高考·上 2020年4期

陈绍伟

摘 要:高考(选考)和学考的阅卷情况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有了解的必要。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政治综合题阅卷强调原理引用要规范并和材料无缝衔接,强调答题的逻辑性和书写的条理性。本文从亲历的高考(选考)学考阅卷出发,从阅卷老师的角度提出复习建议,希望政治迎考复习要回归教材厘清知识间的逻辑联系,要形成良好的解题和书写习惯,进行必要的综合题训练以提高答题效率。

关键词:政治高考;阅卷心得;复习建议

工作十余年来本人参加了多次高中政治的高考(选考)和学考阅卷。每一次阅卷都是时间紧任务重,每次阅卷都会发现很多学生平时经常出现的导致失分的问题,希望任课教师和学生在了解阅卷程序和规则后能改正不足提高得分率以取得佳绩。

现在学选考改卷都是省里组织,由于阅卷老师来自全省各地,为减少阅卷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影响往往参与阅卷的老师人数仅百余人却要改几十万份试卷,阅卷老师短短几天人均阅卷两万份以上往往连晚上都在加班,阅卷老师改一个问题的时间往往也就是短短的几秒钟。每份卷子都由两位老师来评阅,两位阅卷老师的分差若超过1分或0.5分则由第三人进行三评,若还是存在误差由学科阅卷组长进行四评仲裁。这样的阅卷程序基本排除了试卷因老师误改的可能性,阅卷老师改卷速度快工作强度大,这也意味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的书卷容易让老师找到得分点,有利提高印象分。

阅卷尺度基本都是严宽结合,严表现在阅卷给分有理、扣分有据、严守标准、始终如一。

阅卷系统通过一些系列的程序指标、大数据来监控,如多评机制、自我吻合度、无效度、速度、数量、综合指数等。宽表现在意思相通的可替代性答案较多,如果理论表述不足,材料分析有理也会酌情给分,在可给可不给之间酌情给分。

近年我省选考(高考)学考综合题整体难度值约为0.43,难度大也较有区分度的。改卷中我们要求答题原理用词规范,基础不扎实会扣分。没有原理瞎拉材料得分不高,材料有逻辑才能得高分,如果明确只问比如违反了什么原则之类,多写、少写、错写均不给分。

学生失分主要表现在因知识储备严重缺乏或审题失误导致了失分。比如相关弱势首相的问题有同学答首相权利如何大之类的不符题意,还有哲学原理答错了,文化答成哲学。原理错误结合材料不给分,如整体部分却答量变质变关系或矛盾观等;原理表述不准确或无原理、材料表述不规范不完整要扣分。还有部分扣分是因因知识体系构建不完整、解读材料归纳能力弱,有关知识阐述不完整。或者没有分析归纳材料只是明显地在堆砌观点;或者乱抄材料没有任何观点(原理错不给分,无原理有材料最多给一分)。从考生的考试结果来看,两极分化的情况也比较明显,一个题目学生得分有满分也有很多零分,这充分说明了学生之间的学习态度、认知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也反映我们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演练综合题时间少,导致学生能力提升不明显,原理和材料结合不够好,导致复习效率不高。

部分考生语言不简洁,重点不突出,字迹潦草甚至看不清难以评判,答题布局不整齐导致失分。多写乱写没用,反而干扰寻找正确答案要点,字迹乱,或者让老师找不到得分点只会少得分。部分学生答题缺乏学科术语表达(土话连篇),错别字多,如配置的“置”字写成“制”;履行的“履”写成“覆”。部分学生知识的识记模糊、混淆概念原理、理解偏差。如混淆“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文化的力量”与“文化塑造人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與“量变和质变关系”、“矛盾观”;混淆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把资源合理配置(优化配置)、“全面履行原则”理解为“完全履行原则”。

针对阅卷情况和学生答题实际今后政治学考选考教学应注意以下方面:

1、回归教材,尽量让学生避免知识性错误。回归课本,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书本原理非常重要要引导学生读懂读细课本(新高考政治题目切入点小)。重视对教材中的难点易错点的讲解和教学,有利于学生考试时调动和运用知识以顺利解题。

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解题习惯,引导学生理解考点而不是满目照搬照抄课本,引导学生保持卷面整洁并书写工整以让老师及时找到得分点以减少失分。

3、重视综合题的解题(尤其是审题)指导,引导学生在把握书本原理的同时重视原理和材料的结合(评分要点中近半分数来自对材料的整理)。提高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审题方面比如“文化的力量”答成优秀文化的作用。有学生不看“弱势首相”而是说英国首相多牛之类的。

4、精编试题,不能盲目训练。尤其是法律常识解题训练题目不走极端,有些法律模拟题本身有问题,练习后可能作用为负。选考法律题目基本循规蹈矩,有些模拟卷法律貌似不考倒人死不罢休,有些答案本身有问题不值得推广。

5、课堂知识的教学要重要梳理知识间的内在的逻辑关系。政治学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有其严密的逻辑线,不是记记背背默默就可以解决问题。训练学生“演绎——归纳”、“归纳——演绎”思维。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其原理,又要用归纳出的原理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多一些理解、发现、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