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莫钦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新的趋势。依托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和资源的广泛性、多样性,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次研究对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并针对信息技术在课堂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進、建议和优化,希望能对今后教育有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优化; 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基础学科,但又和生活实践紧密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日常生活中各种买卖,手机缴费,处处都是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学习数学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抽象思维、逻辑性强,小学生理解带来困难。对数学概念、数学问题特别抽象,不易理解透彻,容易出现思路混淆。为了深入透彻的讲解数学原理,生动有趣的开展数学教学,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使命和挑战。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数学课堂带来新的契机。
一、小学数学课堂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的短板不足
(一)信息技术应用肤浅狭窄。从多媒体在各个学校的普及到今天,数学课堂在信息化方面经过了一段初级时期。在这个阶段,信息技术参与数学课堂的方式比较浅显。很多老师只是简单的制作一份PPT课件,然后在课堂上播放课件,进行随堂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等同于把投影仪做黑板,把电子课件代替板书书写。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浅层次的,信息技术参与数学课堂的深度有限,相应的信息技术所能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
(二)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不通透、不熟练。其实,信息技术参与数学课堂教学和老师掌握熟练程度有关。例如用PPT课件来参与数学教学,我发现一些老师缺乏对PPT创意设计的基本意识,内容粗糙、排版配色简单,对于超链接的使用、音视频的插入、图片的使用和特效的使用有限,不够灵活;在用PPT呈现数学现象,表达数学题目的分析和计算解答流程,展示图形运动轨迹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再比如Excel的电子表格,或者word文档,ps的图片处理,这些软件的操作很多老师都不太熟悉。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二、创新应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焕发新生机
(一)主题微课视频的应用。微课视频是信息技术参与数学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老师可以围绕某个主题或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微课视频的设计,需要把握好时长和内容这两个环节。时长方面,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微课视频也就不宜过长,建议在5-8分钟之间,这样即可通过音视频传递很多信息,需要学生用一定的时间去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此外,在微课的内容上,老师需要把握主题鲜明、逻辑清晰的原则,要把数学知识、原理、数学现象、解题思路、分析过程等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学分数知识的时候,可以在微课视频中展示分数中分子、分母、分数线等结构组成;同时还可以给出分数的几种表示形式,比如真分数、假分数等等。通过微视频中生动的Flash动画演示和系统的知识点串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相关的知识。
(二)数学现象和原理的信息化演示。数学具有一定抽象性,这种抽象性也让很多同学感到困扰。在关于图形的运动等方面的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同学的思维跟不上,无法正确理解图形运动的规律或者轨迹等。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将数学现象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来,这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提高课堂效率有积极作用。例如在讲到圆柱与圆锥方面知识的时候,利用PPT中的图形功能进行生动的演示,绘制圆柱和圆锥体,然后通过对边框、底纹等的着色的功能设置来演示,让大家弄清楚圆柱的底面在哪里、侧面在哪里,通过对圆柱体画线让大家明白其高在哪里。同时还利用图形的旋转移动功能对圆柱体、圆锥体进行各种各样的移动,让同学们了解物体在不同角度的位移中所产生的变化。还可以在PPT中插入很多现实生活中用到的圆柱体、圆锥体的物件,让大家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和价值。
(三)信息技术参与数学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概念以及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是一个难点。因为教材中的知识呈现是前后递进的,而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能是错综复杂的。学生存在学了后面忘前面的情况,存在对数学知识概念容易混淆的问题。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给小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让学生更精准的把握数学知识。利用PPT软件,可以将数学中常用的概念、容易混淆的概念等以思维导图、框架图的模式展示出来。比如数,可以分为分数、整数,而整数又可以分为正整数、负整数、零,其中正整数和零又可以归为自然数。老师会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用框架图表示出来,并且给出概念定义及数字例证。通过对这些框架图、思维导图的诠释解读,即可让同学们对数学概念有更好的把握,解决了学生认知能力差,一些数学概念容易混淆的问题。
三、学而善用,教师升级发展信息技术在数学上的应用
(一)做好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的教育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保证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发挥作用,需要教育工作者自身多做进步提升,掌握好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在这方面,网上有很多有价值的教学视频可供参考。老师可以参加一些兴趣群,教师交流群,或者关注一些信息化教学的网站平台,这样即可以下载锻炼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又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好的教学素材,教学课件。这对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是有积极作用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好网上教学素材的质量筛查。因为有些微课视频、PPT课件存在穿插广告的情况,或者内容老套陈旧,不适合在课堂上应用。对于此类情况,教师都要做好筛查处理。
(二)做好信息技术下的教学管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例如微课视频的应用或者PPT的应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事物。在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同学会表现的过度亢奋,对视频、Flash、音频等很感兴趣,以至于在课堂中不注意听讲,而是围绕视频、PPT和特效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的秩序。所以,我们在组织观看微课视频或者播放PPT课件的时候需要适当做好课堂秩序的管理,留意学生是否有不认真听课的情况。教师在利用网络在线上搜索素材资料,或者录制音频视频的过程中也应该做到简洁明快,不用太刻意的使用特效,以免让形式大于内容。相信随着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的经验积累,数学课堂也会有更好的氛围,有更好的教学成果。
结语:
信息技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是一系列电子设备、数字设备、网络科技、信息教材等的整合,是数学课堂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灵活利用信息技术,意味着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去使用信息技术,要以信息技术作为传递知识、激活课堂氛围、优化师生互动的载体和工具。把信息技术用好,这将为数学课堂带来惊喜的改变。
参考文献:
[1]杨勤.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现代化, 2016(34):367-368.
[2]李雪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利与弊[J]. 考试周刊, 2014(56):90-91.
<农村村小培养孩子提问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20 -757)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科素养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20 -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