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新闻业的机遇与风险

2020-09-10 21:53王晶晶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智媒时代传统媒体变革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在媒介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新闻业已进入一个“偏爱”数据的智媒时代。以算法、深度学习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已经深度介入媒介传播的流程,机器人写作重塑了传统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流程,通过算法推荐等智能技术向用户发布内容革新了过去的新闻分发方式,基于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的在线新闻使得传统的新闻慢慢地被非专业化的新闻形式取代。人工智能发展与介入的背景下,现如今的新闻业态已全然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媒时代;传统媒体;变革;人机协作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4-0193-02

一、前言

人工智能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被当时的学者解释为“学习或者智能的任何其他特性的每一个方面都应能被精确地加以描述,使得机器可以对其进行模拟”。[1]历经50多年的沉淀与发展,人工智能现已处于世界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地位。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且推出了许多措施来促进对该项技术的研发与市场投入。2017年,人工智能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并提出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

截至目前,该项技术在多个行业和领域被广泛使用,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已驶向快车道,浸入了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新闻行业中,应用人工智能进行内容的生产与传播,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二、机遇:机器人写作“解放”部分传统的新闻工作者

(一)机器人写作,出稿效率被大幅提高

人工智能参与新闻的生产,被业界学者称为智能新闻。智能新闻结合了计算机的算法程序,对大量的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然后采用算法程序自动生成稿件,完成新闻报道。如今,在大量的体育新闻、财经新闻中,智能新闻的应用十分广泛,在《纽约时报》、新华社、今日头条等中已经比较成熟。

机器人新闻写作,一度造成了业界尤其是传统的采编、记者这一群体的恐慌。从腾讯的Dreamwriter到快笔小新、Xiaomingbot,其整合数据库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通过获取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根据算法工程师设定的结构和格式,生成标题、文本、图表等,从而形成一篇新闻文稿。其中,有资料统计,今日头条研发的机器人Xiaomingbot对里约奥运会的报道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它在16天中围绕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网球四个类别撰写了450篇新闻,为今日头条带来100万读者”。

首先,这一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使得新闻出稿量增加得越来越快。腾讯的智能机器人Dreamwriter 每天可以创作大约2500条金融、科技和体育新闻。其次,新闻报道速度变得极快。在事件发生后的很短时间内,机器人通过大数据与先前的程序设定,自动标记照片、自动化产生新闻等,用户和事件报道之间的时间差越来越小,“即时即刻的在线新闻”成为了媒体竞相追逐的目标。

(二)新聞工作者角色转变,稿件审核愈发公平

机器写作和智能推荐系统相结合,将完成的稿件内容及时且精准地推送到相关用户使用的平台上。机器人写的稿件比较通顺,并且两分钟内就能完成一篇新闻报道。它们在长时间的工作后不会产生疲惫,提升了新闻编辑的工作效率。采用智能技术,审核新闻编辑的内容,通过算法可以对稿件评分,可以对分数较高的文章进行二次审核,这个过程极大地减少了稿件审核中的人为因素和主观情绪的影响,提升了稿件审核的公平性。

人工智能的介入下,传统的新闻记者、采编这一群体逐渐地从常规新闻内容生产者、新闻价值评判者向智能技术的使用者转型。《纽约时报》的数字化改革中,新闻编辑部不再是独立的编辑部门,而是与产品研发部门、设计师、技术部等互相联系,紧密沟通合作。新建成的纽约时报大楼内,3层都是新闻编辑部,楼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工作者没有固定的办公室,目的是加强与技术部门之间高效的沟通与合作。

这种转型使得传统新闻从业者这一职业身份中人文精神的式微和技术思维的崛起。换言之,“新闻生产在当今背景下日益成为一种技术性工作,遵循着各种机械的和智能的理性”。[2]更多公正、客观的新闻被越来越多的用户看到,一定程度上带有强烈主观倾向的内容在不断减少。机器人新闻写作这一趋势的发展,将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者从常规而烦琐的筛选与审核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探索更富有创新性和社会性的公共议题,发挥媒体人身上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风险:信息茧房,僵化用户思想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李武先生对信息茧房的定义相对而言比较科学,他将其解释为“个人或群体在信息消费过程中因自身或外界因素而形成的信息窄化和观念极化现象”。[3]

个性化推荐,也称算法推荐,这种现象级的技术被大范围、长时间使用,以点击频次、停留时长等注意力为导向的新闻生产、分发方式带来了同类别信息的泛滥,信息茧房成为了令用户担忧的负面效应。现代媒体越来越多地依赖这种智能技术,极易形成一种“算法陷阱”“算法垄断”甚至“算法权力”。站在用户角度来看,当他们长期只接触某一类信息,就会进一步强化自己经验范围内的主观观点,导致个人视野的狭隘和思想的封闭,甚至陷入“雷同之海”,忽视其他不同类别的事件,进而与整体社会环境产生割裂。

同时,仅以用户的兴趣爱好作为较单一的衡量标准,会导致其中隐含负面价值取向的内容被无节制地推送。这样很容易对用户造成“大多数人都有这种价值负面取向”的假象。一旦这类新闻频出,基于趋同心理,用户就会在行动上向所谓的“大多数人”靠近,甚至重塑价值观,带坏社会风气,令越来越多的人失去正确的价值取向。字节跳动公司就曾因开发的产品存在低俗内容和导向问题,受到相关管理部门处罚。今日头条客户端被罚下架,并暂停服务三周;“内涵段子”客户端及公众号被下令永久性关停。

四、结语

如今的新闻业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介入,在新闻选题、新闻素材的收集和整理、新闻编辑和分发、后期反馈等流程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变化。用户可以随时甚至随地看到世界各地发生的社会事件,“地球村”这一概念被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与践行。但与此同时,媒体对智能技术的过度依赖和不当使用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普遍担忧。人如果长期沉浸在同质化的新闻中,就难以看到丰富社会生活的全貌和复杂性,批判思维能力就会被消解。新闻行业的发展环境因此受到污染。

笔者通过剖析人工智能带给新闻业的机遇和风险,虽然一定程度上并不全面、不深刻,存在缺陷与漏洞,但希望对当下的新闻工作者在进行价值判断、优化算法程序时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朝人机协同的方向批判性地使用智能技术,以创建健康的传播环境。

参考文献:

[1] 胡正荣,周亭.新媒体前沿: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01-02.

[2] 常江.价值重建:新闻业的结构转型与数字新闻生产理论建构[J].编辑之友,2019(03):88-94.

[3] 李武,艾鹏亚,杨韫卿.智媒时代“信息茧房”再论:概念界定和效应探讨[J].未来传播,2019(06):7-13.

作者简介:王晶晶(1994—),女,河北邢台人,黑龙江大学新闻学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

猜你喜欢
智媒时代传统媒体变革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卷首语
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对新闻伦理的冲击与重建
论融媒体形态演进与智媒时代的开启
未来的“智媒时代”是什么样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