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若凡
站在云峰之巅,望着脚下一层一层高耸的山脉,看着远处云雾下仙境般模糊的山的轮廓,我的心开阔起来。
研学行程第二天,我们一行乘车来到沂山脚下,望着眼前高耸入云的山脉和蜿蜒于山间的云梯,我不禁发起愁来——这么高,怎么爬上去?但一想到爬上山顶的胜利感,我还是怀着喜悦的心情跟着老师们拾级而上。
层层相连的台阶两旁是绿树参天、古树相连的山梁,每攀爬几层石阶,两旁的景色也会有些许的不同,但不变的是处处皆是的参天古树。身处其中,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之中,那风过树冠的“沙沙”声就是浪拍沙岸的声音,而那随风摆动的野花野草就是风吹大海的波纹。
沿着石阶前行,雾缓缓升起。等到了山顶,眼前便全然是浓浓且白茫茫的一片了。雾就像月光一样,洒在空中,洒在地上,缓缓地吐出牛乳般的轻丝,泻在每个人的身上,让人怀了一种静谧的感觉。到了歪头崮,我听到有人在轻声埋怨:“什么鬼天气,大雾天里让我如何看清这秀水青山?”我却不这么认为。此刻的沂山就像一个娇美的新娘,而围绕它的雾就像一件轻巧的纱衣,遮住了原本美丽的容颜,却也更增添了一份娇羞和神秘。这缓缓流动的轻纱,拂过古树,抚过花草,也飘过我眼前,于是,参天的古木只剩了粗干,花花草草似覆上了白霜,然而眼前硕大的山石依然矗立,前行的山路依然蜿蜒向前——我分明在山里!
继续前行,雾却随着清风的到来渐渐消退,太阳也慢慢地从东方探出头来,将万丈金光洒向大地,我这才看清了沂山的真面目:远处的山,绿得那么自然,那是由点点绿色渐渐聚落才形成的一大块绿,偶尔还点缀着几点红色,显得分外漂亮;近旁的树,古老而苍劲的树干蜿蜒而上,在顶部逐渐融合交错,缓缓吐出的枝叶形成一把巨大的绿伞。树皮苍老,间杂点点“伤痕”,仿若一行千百年前保留下來的小文,历经沧桑,透着神秘。因为没有了雾的闭遮,山开始活了起来:阳光透过古树枝叶的间隙,将光影洒在山路上,形成了斑斓交错的疏影,恰似给沂山披上了一件镶着金点的衣服。
行进在山路上,我看到了根,参天古树的根。裸露的根丑陋、盘曲、臃肿,却把能量源源不断地供养给粗壮的枝干,这才有了我所欣赏的浓绿和点红。
来到了沂山,就找到了根。听老师讲,沂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我们的祖先大多数都是从沂山走出去的,他们就像这沂山的参天大树的根一样,深扎山石,宁愿自己辛苦、丑陋,也要撑托起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它们不辞辛苦、不畏艰难、默默奉献,为中华文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想到这里,我对眼前的每一块石每一棵树都充满了敬意。老师说我们此次沂山之行就是要“寻根问源”,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这个“根”。而我所要做的,就是沿着文明之根努力攀爬,汲取力量,领略中华文化之美。
山东省青州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