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中篇小说中的叙事性悲剧因素分析

2020-09-10 07:22:44景澍芃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马尔克斯

景澍芃

摘要:马尔克斯中篇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在其小说体系中占据十分独特的位置,其叙事技巧和叙事节奏都把握得十分到位。本文试图以此部中篇小说为例,从族裔半同化、集体共谋以及重叠的巧合等三个方面分析这部中篇小说中的叙事性悲剧因素,探讨马尔克斯使得这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发生的悲剧性根源。

关键词:马尔克斯;悲剧因素;族裔半同化;集体共谋

一、族裔的半同化

故事叙述者开篇便指出了被害者的种族身份:“我在她的回忆里看见了圣地亚哥·纳萨尔。他身材颀长,面色苍白,继承了父亲阿拉伯人的眼睑和鬈发。”尽管生活在加勒比海沿岸的阿拉伯人坚持族内通婚,但纳萨尔是基于利益关系建立的异族通婚而诞生的。此外语言不通作为种族融合的最大障碍,在家庭内部得以凸显:“父子俩讲阿拉伯语,但是从不当着普拉希达·利内罗的面说,生怕她觉得受到排斥。” 阿拉伯语作为父系遗产被完整地继承,但改信天主教使他们与本地人有了信仰联结。从语言和宗教层面来看,阿拉伯人与当地人实现了部分融合,但从生理特征等方面来看又存在无法根除的差异。

圣地亚哥·纳萨尔被谋杀之后,镇上居民有两种反应,首先是愤怒的阿拉伯人社群,“杀人者维卡里奥兄弟俩被一群愤怒的阿拉伯人追赶着,气喘吁吁地闯进阿马尔多神父的住处”,但阿拉伯人的愤怒仅限于追杀的形式,并不是真想杀人复仇,“连带头追赶凶手的人都承认,即便抓住了他们也不外是痛打一顿”,反而还表现出种种善意,“百岁的阿拉伯族母苏萨娜·阿卜杜拉还让人用西番莲和苦艾煎了一种神奇制剂,治好了巴勃罗·维卡里奥的腹泻,也让他的孪生兄弟尿路通畅。”

本地人却生活在一种被复仇的恐慌中:“大家更愿意相信,阿拉伯人会等到夜晚,从天窗里泼进汽油,把两个囚犯烧死在牢里。”语言和通婚并不能完全根除种族差异,“非我族类”的偏见普遍存在。

圣地亚哥·纳萨尔将被谋杀却没有一个人出面阻止,因为他是一个异族人。阿拉伯人尽管一时激愤,却因久被同化,无法做出与本地人决裂的复仇行为。因此,阿拉伯族裔的半同化状态使他们既不能为圣地亚哥·纳萨尔辩护,又无法在其死后把关乎荣誉的家族之战上升为激烈的种族冲突。

二、集体的共谋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标题已经暗示了悲剧性因素。马尔克斯在这篇作品中着笔的中心并没有落在“凶杀案”上,而是落在“事先张扬”上。“事先张扬”二字即表明这是一场众所周知、明目张胆的凶杀案件,暗示案件是发生在小镇集体的沉默、推脱与共谋之下。

“圣地亚哥·纳萨尔估算着告诉巴亚尔多·圣罗曼,截止到那时婚礼已经花费了近九千比索。很显然,对安赫拉·维卡里奥来说,这话有些莽撞失礼。”对于一个深知自己不是处女之身却耗费了丈夫大量钱财迎娶的女人来說,婚礼花费数额无疑与自身的罪孽等值,而纳萨尔无意中向安赫拉指明了她所不配的待遇,遭到了安赫拉的敌视,这也成为后来“她没有丝毫迟疑地念出“圣地亚哥·纳萨尔”名字的原因,在他说出“九千比索”的时候,他就已经要成为牺牲者。

如同《圣经》中底拿的兄弟们要杀掉示剑以雪家族之耻一样,安赫拉两位哥哥立刻从家中找出最锋利的两把杀猪刀准备复仇。对纳萨尔久怀不满的人,也希望他在这次事件中死掉。“迪维娜·弗洛尔在她母亲过世后向我坦白,她母亲没有告诉圣地亚哥·纳萨尔是因为打心底里希望有人杀了他。”巴勃罗未婚妻也将这次屠杀视为一次英勇的维护名誉事件,“我知道他们要干什么,我不仅同意,而且如果他不能像个男子汉一样履行责任,我就不会嫁给他。”因此,前期从属谋杀的哥哥巴勃罗在后期弟弟开始犹豫时转变为坚定的谋杀执行者。

能阻止凶杀案件发生的权威人士,都把责任推给了他人。镇长拉萨罗·阿庞特上校得知消息后在牛奶店里找到了两兄弟,没有盘问两个人的意图,就没收了他们的屠刀,喝令他们回去睡觉。然而正如牛奶店老板娘所说:“应该让这两个可怜的小伙子从可怕的承诺中解脱出来。”镇长忽视了道德解脱的责任,而神父主动逃避了这种责任。

除了有威望和职责阻止凶杀案发生的人之外,多数人都是看客,是凶杀案的默认者和帮凶。在这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件中,有盼着纳萨尔死去的人、鼓励谋杀雪耻的人、逃避责任的人以及作为看客的帮凶。“小镇上每个人都与凶杀案难逃干系,但又没有哪个人能为之负责,悲剧的制造者并非某一人,人人都是凶手。”因此,这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实质上是集体共谋的结果。

三、重叠的巧合

巧合的叠加是悲剧发生的叙事性根源。第一个巧合是婚礼之后凶杀案发生的那天早晨刚好是主教探视镇子的时间,所有人都关注着主教的到来,神父也将去码头迎接主教作为未能阻止凶杀案发生的借口,“您得理解,在那个不幸的日子,主教要来。”

第二个巧合,“我”的妹妹玛戈特经常请圣地亚哥·纳萨尔来吃早餐,母亲那天早晨正在做木薯饼,纳萨尔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但是因为要早点赶到圣颜牧场去阉几头小公牛,纳萨尔坚持要回家去换身骑马装再回来吃早餐,而他正是在回家路上被杀的。

第三次巧合也是最终的决定性时刻,圣地亚哥·纳萨尔在被紧闭的家门前像牲畜一样被宰杀。纳萨尔从未婚妻家出来,得知有人要杀他的时候,“他显然想从厨房的后门回家去,但他肯定是突然发现自己家的前门虚掩着。”在最后关头正是纳萨尔母亲普拉西达·利内罗亲自为他关上了生命之门。她奔向大门,猛地将门关死,在她关上大门时,纳萨尔还差几秒钟就能冲进来,然而生命之门已经关上,纳萨尔的母亲亲自将儿子送上了案板,被维卡里奥兄弟宰割。

重叠的巧合中,只要有任何一个未曾发生,这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就无法完成,圣地亚哥·纳萨尔就有不被杀死的可能,但很不幸,最大的巧合是母亲一手造成的,半同化状态下的阿拉伯人圣地亚哥·纳萨尔不仅死于整个城镇集体人民的共同谋杀,也死于这一系列被归结于“命运”的重叠的巧合。

参考文献:

[1]加西亚·马克斯著,魏然译.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M]. 海口: 南海出版公司; 2018.

[2]张望. “群体的集体失声——论《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群体与个体的关系.”[J].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no. 9, 2014, pp. 101-103.

[3]韩辉.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的叙述学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 no. 4, 2002, pp. 41-44.

猜你喜欢
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多少孤独,多少爱
妇女之友(2023年2期)2023-02-15 22:32:36
走过“孤独”与“霍乱”,一生挚爱成就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与略萨
马尔克斯与略萨
爱你(2018年4期)2018-03-01 04:27:09
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点点体面
北广人物(2017年45期)2017-11-27 02:07:01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叙事研究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4:03
莫言与马尔克斯中篇小说的价值聚点解析
外语学刊(2016年4期)2016-01-23 02:34:22
马尔克斯曾阻止《百年孤独》被拍成电影
看人得看神
才智(2014年9期)2014-05-30 10:48:04
童话中的真实——重解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