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快乐感受生活

2020-09-10 07:22毛建丽赵建仙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0年43期
关键词:情感评价语文

毛建丽 赵建仙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时空较为狭小、封闭,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自主的主动发挥空间,致使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压抑沉闷。这种封闭的教学时空使学生过早地打上成人的学习的“烙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因此成为了学生的一种负担,一项苦差使。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未来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的人。这种人本主义理念与小语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生活意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增添丰富的生活色彩,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感受生活的氛围中成为生活的富有者,成为会生活、会学习的人。

一、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真正的课堂处处飘满自由呼吸的空气,教师轻松,学生也轻松。教师不再将本就简单而一目了然的问题硬生生地分析得高深莫测、云里雾里;教师也不再处心积虑地通过巧妙设计,“引诱”学生跳进自己早已设计好的“陷阱”。学生不再唯师是从,他们自由地“放牧”独立的思想,一个个鲜活的想法触手可得。为此,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是现代教学的追求。那么如何营造这种氛围呢?

1、丰富课堂形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为了能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直观地去感受生活,把学习当作对生活的一次体验,于是我们就应该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感受、体验的场景。如:在教学一些趣味性、故事性很强的文章时,可以通过课堂表演让学生在自编、自导、自演中去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也都进入了角色,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了尽情的释放。这样的氛围很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心理,能使他们学而忘苦,学而忘难。

2、激励性的课堂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徜徉在安全、轻松的氛围之中。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的描述和确定,是语文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知识为核心,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确切地说是学习者能够记忆老师所教知识的数量的多少。因此,课堂中教师往往用“对”、“错”简单地评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此时,教师好象一位严肃的法官,学生也因此往往惧怕自己的回答错误而显得畏缩畏尾,思想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怕老师抽到自己),心里充满了不安全的恐惧,试想:学生在这样的状态下能学得轻松愉快吗?因此,新课程理念提倡的教学评价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要通过老师有导向性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敢动、敢说、敢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激励评价中变得自信和勇敢。课堂中飞扬着“你真行……”、“说得不错……”、“还能说得更完整些吗?”、“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能行……”等等充满人性和真情的评价,此时,学生是轻松的,学生和老师是平等的。

3、教师幽默、诙谐的语言,让学生在笑声中感受到愉悦的氛围。语言的魅力是能传达人的心灵,能感染人们的情绪。当人处于轻松、和谐、愉悦的语言场景中时,人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会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妨用一些幽默、诙谐的语言来装点你的课堂,也许学生的一个小失误在你幽默话语中变的轻松而又让人刻骨铭心。

二、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果说自主学习是基础,那么合作学习是纽带,探究学习则是动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的机能,只要给他以适宜的培养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焕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当然,“放手”并不等于“放羊”。教师要在学生感到迷茫时指路,要在学生感到黑暗时点灯,要在学生过河时搭桥,要在学生攀登时架梯。

曾经听一位教师教学《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课文最后一部分——人们为大瀑布送葬,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地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假如你是一位游人,当你了解了夕日大瀑布的壮观,也看到了今日大瀑布的毁灭,你心中有何感想,你想用何种方式来表达你此时的所思、所感。课堂一下子被老师激活,有的独自在深情并茂地读着课文,有的三四个人一起在积极讨论,有的在埋头尽情挥洒自己的文彩,还有的几个一群离开座位正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此情此景,还用得着老师讲解吗?学生们已经把作者想说的,把读者所想的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演绎得淋漓尽致了,一切是那样的鲜活而生动。《新课标》认为学好语文,学生是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转变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接通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主动发现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和课外搜集到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創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习。

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语文课程标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它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还特别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体验”是一个过程,它从亲历的实践始,进而获得认识,形成情感,最后产生感悟,并且逐渐积累成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以此作为今后生命之旅的底蕴。因此,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首要条件。学生的亲历是与情感同生共存。因为“亲历”最容易激发情感。“体验”更多的便是指在亲历总获得情绪的感染和情感的体味。

语文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主体的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能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因此,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使人不仅成为技术主体和科学主体,而且成为精神主体和审美主体。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让学生感到课堂是轻松的,是幸福的,是诗意的,是学习的乐园,更是生活的乐园!

(保山市施甸县由旺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情感评价语文
情感
台上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