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乃华
摘 要:朱熹不仅哲思渊深,且广涉博览,对文艺批评观有着丰富且独步的见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朱熹的文学批评建立在理学的基础上,强调“以文载道”,“文”与“道”的地位同等重要,两者相互依存,不能独立分开。在美学的视域下朱熹文学批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玩味作为基础,本着虚心阅读的心情,品味书中的真意不必矫枉过正,重要的是与作品相互呼应,有切己之感。本文将从理学、美学的视域下解析北宋朱熹的文学批评观。
关键词:朱熹;理学;美学;文艺批评
一、朱熹的文艺批评的重要性
莫砺锋教授在《朱熹文学研究》中说道:“如果我们从下列三个维度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历史地位进行评判:一是其思想自身的价值;二是其思想对后代影响的程度;三是其受现代学术界重视的程度,那么,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断言朱熹是宋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我们也能毫不迟疑地宣称朱熹是自秦汉迄于清末,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而且如果我们把儒家思想视作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內容,那么朱熹堪称是仅次于孔子的古代圣哲。可见朱熹作为理学家有着极高的声誉,对文艺批评有真丰富且独到的见解。
二、理学角度下的文以载道
朱熹的文艺批评思想建立在理学基础之上,“理”是宇宙万物之根本,具有本体地位,在“理”与“道”的问题上。朱熹正是在他的理学思想上阐释“文”与“道”二者之间的关系。“文以载道”简单来说,文章就是用来传播道理的,能够传播思想道理的文章才是有价值的文章。朱熹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这颠倒了主次关系,道才是主体,文只是工具而已。文以载道的思想,战国时《荀子》中,汉代已经凸显出问题,韩愈和柳宗元两位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皆主张文以载道,韩愈提倡“古道”,旨在恢复自魏晋后中断的儒家之道;柳宗元重治世之道,旨在从实际出发,将道落实到社会,相比于韩愈的见解具有更改的进步性。周敦颐之后,程颢、程颐二者将重道轻文的主张发展的更加极端,甚至认为“作文害道”,将“文”与“道”相互脱离出来。然而朱熹却明确提出,道是文之本,文是道之枝叶,所以出之于道的文自然要体现道,呈现道,这即是朱熹的“文道合一”“文道两得”观,依此,朱熹批评了唐代韩愈、柳宗元,修正了周敦颐和二程贬低文之地位的思想倾向。
三、美学角度下的“玩味”
朱熹倡导“以玩味的态度,看待作品。”经过内化解读,概括为四个要点:虚心、熟读、致思和切己体验。首先虚心具体展开就是本着虚心,不带有任何的公立心,仅抱着单纯的审美去看待文章。其次,熟读就是去反复赏玩作品,保证对作品通透的理解。然后,致思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思维。最后、切己体验是指与作品之间的共鸣求同存异,是玩味的最终趣事。这种“玩味”是站在美学的角度下对作品的欣赏。下面就是对这四方面具体的解释。
朱熹说的“玩味”第一要点就是对作品的虚心阅读,他认为要鉴赏作品,第一先不要指摘,一有指摘心底便有忧愁意,胸中就好像郁结一团久不能散。阅读需要心中没有芥蒂,才能体会真滋味。然后熟读,熟读就是对作品的理解朱熹认为:大凡读书,须是熟读。可见,熟读之后其义自见,通达之后,当初不理解的部分熟读后自然也就理解,对作品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熟读之外还需致思,朱熹说:“学者读书,须是於味处当致思焉。”致思就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容易受他人的思想左右,帮助批评家从抽象的思维走向具体的理论。人云亦云的文学批评就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价值。最后就是切己体验,朱熹说:“解诗,如抱柱浴水一般。”“须是踏翻了船,通身都在那水中方看得出。”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需要切实的体会,站在作者的角度上体会作品中表达的情感。
总而言之,朱熹的美学“玩味”批评观和理学“以文载道”批评观,对现代的文艺批评有着指导的作用。应用于现代就是积极接受新创作和发现优秀作品。我们的审美艺术水平日新月异,不断发生新变化,创作也变得多元化、多样化,很多过去被嘲讽的艺术形式也逐渐被大众接受并喜爱。所以文艺批评虚心并细致的阅读新出现的文学,不能一味守旧,要更新观念,本着对传统传承和发展的原则,准许个性化的存在。此外,致思文艺批评家应勤于思考,对作品有真正的理解不能人云亦云。文学批评应该站在监督者和领跑者的角度,去激发创作而不是被创作激发,很多优秀创作很大程度上是批评家发现并引导大众所熟知的。最后,切己体验,作品与批评家之间应该是相互增长的关系,批评家矫正作品不不正当思想,作品带给批评家新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尹肇徽,郑镇波.从接受美学读者期待视野视角看广告翻译[J].各界·科技与教育,2019(02):55-57.
[2]马驰.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批评(专题讨论)/再论马克思的实践观——兼评实践美学论者的一些观点[J].学习与探索,2009(3):176-181.
[3]董中锋.InteractionBetweenNotionandMethod:OnMark'sandEngel'sLiteraryCriticism%观念和方法的互动——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批评[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0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