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新媒体时代,信息资源的来源与渠道也随之扩大。新媒体环境下影像作品不断对国家话语、价值塑造的艺术化表达进行探究,而纪录片作为新媒体风格的影视艺术文化样态,在传播上以及书写国家话语和塑造社会价值方面独具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观看了纪录片《为了和平》,才认识了抗美援朝期间涌现的可歌可泣的志愿军们,才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也带给身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些启迪和思考。
关键词:纪录片;思政教育;《为了和平》
专题纪录片《为了和平》共分为《正义担当》、《殊死较量》、《血性迸发》、《英雄赞歌》、《万众一心》、《伟大胜利》六集,采取史论结合、故事表达的方式,叙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发生、经过及最终的伟大胜利,此片集中展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生动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大力支援和家国情怀,充分彰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和巨大贡献。看完后,不觉荡胸涌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青山埋忠骨,绿水悼英魂。在危机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当时的新中国经过多年的战争,已是满目疮痍,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和装备,但为了保家卫国,中国志愿军英勇顽强战斗,把当时世界上号称最强大的美国军队和联合军打得一败涂地,我们的志愿军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扞卫了祖国的尊严,向世界宣告:中国是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生命中最辉煌的篇章。美第八军军长范佛里特对志愿军的评论是:“以个人而论,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敌人。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只穿上军服,戴上军帽,踏着一双帆布鞋。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奋不顾身的,令我们束手无策。”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无论是抗美援朝的时期,还是抗击新冠的当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始终有着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有着戮力同心、聚沙成塔的团结伟力。作为高校一线辅导员,要拓宽推广的渠道,借助新媒体等现代手段搞好宣传,努力发挥纪录片的各种功效,使红色记忆、民族记忆植根于广大人民心中,凝结成永恒的国家记忆。应当勇做宣讲员、传承者,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把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自强品格和必胜信念在学生群体宣传,塑造学生,把他们培养成敢于亮剑的大学生。同时要把抗美援朝伟大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不断加强“四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弘扬爱国精神,汇聚青春力量,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今世界,美国挥舞着制裁大棒,对我國经济、外交、军事、科技等方面围追堵截,作为一名辅导员,应该引领新时代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坚定“肩负时代使命,科技创新报国”的理想信念,用一颗“中国心”服务中国“芯”,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加速实现科技强国的伟大梦想。把弘扬先烈事迹、传承民族精神融入日常思政工作中,激励广大青年学子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矢志奋斗、砥砺前行!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贫穷弱小的时代已经结束,标志着中华民族已经步入新的时代,中华民族已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了。和平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今日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老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当回首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践强国之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影视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以纪录片《信仰》为例[J].陆颖.学理论.2013(20).
[2]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理念、模式与突破[J].林骁.宿州学院学报.2018(12).
作者简介:耿萍(1993.12-),女,江苏徐州人,硕士学位,扬州大学,研究方向:摄影。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