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艳
摘要:目的:对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急诊科确诊收治79例危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原则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44例,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比评价。结果:对比两组间指标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时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模式抢救治疗急诊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高,可促患者早日康复,患者满意度较高,应用价值确切。
关键词: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急诊危重症;护理质量;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
急诊科为医院重要科室,主要负责急诊抢救治疗急患者。其中急诊危重症为急诊科常见疾病,病情恶化发展快,且致死率高,因此治疗关键在于,及时抢救治疗,保障患者生命健康[1]。急诊科工作具有急危重的特点,而且是一个跨多专业学科,具有协作性、综合性、紧急性的特点,人们需要高效、高质量、服务质量高的急诊服务。为提高急诊工作质量,临床提出开展急诊急救护理的急诊抢救治疗工作,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自2017年6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79例危重症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原则法划分两组。对照组35例,男性病例、女性病例分别为22、1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7岁,中位年龄为44岁,疾病类型:心血管疾病8例,脑血管疾病7例,创伤患者6例,呼吸系统疾病14例;观察组44例,男性病例、女性病例分别为25、19例,年龄最小24例,最大年龄68岁,中位年龄为43岁,疾病类型:创伤8例、脑血管疾病10例、心血管疾病7例、呼吸系统疾病19例。对比2组数据基本接近无差异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急诊护理,入院后实施分诊处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辅助医师开展急诊救治工作,监测生命体征、提供人工给氧、抽血送交检验,急诊救治结束后,及时将患者送交专科病房,接受后续治疗。
观察组予以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具体内容为:①现场抢救时,急诊护理人员需与现场抢救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全面了解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症状等基本信息,便于针对性开展准备工作;②急诊护理人员急诊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危重类、重症类。分诊患者具体病情后,针对性制定急诊抢救处理工作。③完善急救护理:第一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检测患者的实际病情,合理调整用药剂量与用药速度;及时给氧,保持患者呼吸顺畅;监测患者生命指标变化,及时发现异常通知医生进行急诊救治;合理配置抢救药品以及抢救物品;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院内感染发生。④护理人员全程陪护:开始对患者检查前,护理人员联系科室医生做好准备工作;急救中准备所需物品、药物;急诊结束后,将患者送回专科并与专科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并比较抢救成功率。②住院时间、抢救时间记录对比。③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依照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价表对患者护理满意情况评价,评价指标为护理内容、态度、护理操作、急救速度,满分100分,满意>80分,一般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率与一般满意率两者相加总和为总满意率。④评价两组护理质量。根据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分表评估,评价指标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安抚、生活护理、抢救速度,各项评分满分100分,质量高>80分,护理质量较高71-80分,一般<71分。
1.4统计学分析
分析工具SPSS20.0。使用x2检验分类资料,使用t检验对变量资料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比
对照组35例,抢救成功30例(85.71%),观察组44例,抢救成功43例(97.73%),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01,P<0.05)。
2.2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抢救时间
对照组住院时间、抢救时间分别为(23.15±5.30)d、(49.85±12.75)min,观察组分别为(16.25±3.52)d、(32.55±9.72)min,两组住院时间、抢救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6.930、6.844,P<0.05)。
2.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35例,满意14例,一般满意11例,不满意10例,总满意率为71.43%,观察组44例,满意24例,一般满意17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率为93.18%,观察组总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x2=6.71,P<0.05)。
2.4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健康教育、心理安抚、生活质量以及抢救速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急诊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而且住院时间、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这表明整体急诊护理模式应用后,可提高抢救质量,缩短时间,促患者早日康复。整体护理模式,强调给予患者全面护理干预,保证护理工作高效完成。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整体急诊护理模式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时,采用整体性护理干预模式,可促急诊抢救工作有序开展,达到良好的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獻:
[1]李毅, 谢秀峰, 陈凤英,等. 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急危重疾病早期诊断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 49(9):1028-1031.
[2]张伟, 陈永惠, 耿丽娟.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 32(14):1041-1044.
[3]丁玲芳, 陈俊国, 贾亚平. 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性探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8):1402-1404.
[4]李秀纯. 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J]. 医疗装备, 2016, 29(17):187-188.
(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急诊科 湖北武汉 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