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燕
摘 要:近年来高考阅读题型中故事类语篇引发了广大教师的关注。根据高考“导向教学”的核心定义,笔者试图以多元思维助力语篇特征分析,探讨该类型文章解构策略,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型的阅读策略,以深度思维助力高考。
关键词:高考;故事类语篇;思维
一、故事类语篇
“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教育部,2018)纵观近年全国卷,故事类语篇从未缺席其中,且往往围绕具体的故事展开叙述,话题贴近生活。但有些篇章故事情节曲折,较为复杂,且文章中往往出现较多的人名地名等,增加了阅读的难度。考察的主题语境多为人与自我(主题群:个人、家庭、社区及学校生活;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等)人与社会(主题群: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公益事业与志愿服务)等。具体考查特点详见表1:
从上表不难发现,故事类语篇在高考阅读中所占比重、育人价值均不容小觑。然现实中故事类语篇却往往得分率不仅如此人意。主要表现如下:1)对故事的理解一知半解,仅从只言片语中寻找答案;2)不能揣测字里行间的意义与意图,对文章缺乏深度理解。3)缺乏结构化的故事类语篇知识,阅读仅限于了解故事的模糊梗概。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尝试以多元思维型的阅读教学来帮助学生构建故事类语篇的结构化知识,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篇,以接受高考深度思维型的阅读检阅。
二、多元思维
高考英语阅读试题中该类语篇侧重考查学生对细节的理解力以及综合处理事实信息的概括能力。分析语篇模式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语篇的主旨,推测作者的写作意图、态度与意向等,种种能力的达成,均需借力多元思维。
多元, 顾名思义,就是多样性、差异性、个性,它是与单一、一元相对而言的。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多元思维也称立体思维,是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和层次去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高级的智能活动,具有多元性和整体性。
在英语学科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语言与文化现象、分析和比较其中的异同、归纳语言及语篇特点、辨识语言形式和语篇结构的功能,分析和评价语篇所承载的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等英语学习活动和实践运用途径,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归纳、建构、辨识、评价、创新等思维方式,增强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提高思维品质。同时,思维品质的提升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以及形成跨文化意识(夏谷鸣,2018)。综上所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走向思维型课堂,是学科素养的培养趋势,也是学科育人的根本核心,即便高三阅读教学,亦应融入思维培养意识,已达到学科育人的终极目标。
三、思维助力故事类语篇教學
1. 故事类语篇文本特征
故事类文章是典型的“叙事模式”。一般涵盖以下几个部分:
1)“点题”(abstract),即叙事者对故事所作的简要概括;2)“指向”(orientation)涵盖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有关背景的交待;3)“进展”(complicating actions)是故事发生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4)“结局”(resolution)包括各种冲突的结果、人物下场等;5)“评价”(evaluation)是讲述者,即作者就故事的情节、人物、事件等方面所发表的评论,既可表明叙事者的态度和立场,也可用来制造悬念,增强故事的感染力;6)“回应”(coda),即在叙述结构的末尾,常用一两句话回应主题,以使叙事结构显得更加完整。其中,“指向”、“进展”和“结局”为必备要素,其余为备选要素。“点题”、“指向”、“发展”和“结局”在文中通常按故事的逻辑顺序出现,“回应”总是在文末,而“评价”则可以出现在文中的任何位置。(汤军, 2019)
2. 多元思维角度解构示例
以2019全国卷I阅读B篇为例,笔者指导学生进行叙事模式六要素分析。(见表2)
摒弃传统故事类教学的6W型的教学方式,采用叙事模式的六大要素来进行语篇分析,有利于从思维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建构结构化知识。
(试题原文参见https://wenku.baidu.com/view/db50406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c2.html )
通过上表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虽为一个故事,实则牵涉两条故事线,第一条线主要在第二段,叙述一个移民小孩Chris在今天课上发生的故事;第二条故事线则从第三段开始进入直至第五段,由教师Whaley回忆这名孩子Chris曾经的表现。这之间的第四段,是一个典型的由叙述者,即作者给出的评价,兼具过渡性质,将这名孩子的前后不同的表现串联到了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语篇,充分展现教师Whaley的课堂对孩子的改变作用。如此,我们借助学生训练逻辑能力、概括能力、求同能力、辨异能力等多元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在层层深入的剖析之后,对该语篇建立起结构化的认知,对整个故事梗概有了高屋建瓴般的清晰认识。
如此,再结合题目要求,快速定位信息,加工与处理相关信息,能够更加快捷地甄别出正确答案。
24. What made Chris nervous?
A. Telling a story.
B. Making a speech.
C. Taking a test.
D. Answering a question.
通过解构指向环节(orientation)一,学生快速定位人物Chris在进展一所在段落,即第二段,得出准确答案:Making a speech.
25.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stumbles” in paragraph 2 refer to?
A. Improper pauses. B. Bad manners.
C. Spelling mistakes. D. Silly jokes.
本题为词义猜测题。解题思路同24题。
26. We can infer that the purpose of Whaley’s project is to _________.
A. help students see their own strengths
B. assess students’ public speaking skills
C. prepare students for their future jobs
D. inspire students’ love for politics
本題为意图推断题。意图一般不直接出现与进展(complicating action)中,而往往通过评价evaluation或回应coda来呈现,因此,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第六段内容,很快便得出答案A。
2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Whaley as a teacher?
A. Humorous. B. Ambitious.
C. Caring. D. Demanding.
本题为综合概括题。人物的性格往往呈现于人物的语言、行为中,因此,学生通过查找进展(complicating action)一“Whaley invites the rest of the class to praise him. ”以及进展(complicating action)二 The answer broke his heart. Whaley says the project is about more than just learning to read and speak in public. 几处描写,可以得出该人物caring的性格特点。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再一次运用多元思维能力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归纳、建构、辨识、评价、创新等思维方式,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
四、结语
“将思维品质作为一个显性目标提出来,强调了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与创造性特点,成为新课标修订一大亮点。增设思维素养和思维目标大大丰富了英语教育的目标体系,彰显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价值”(黄远振、黄 睿,2018)。运用语篇模式分析,以多元思维培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把握语篇各要素的内在联系,提高语篇整体理解能力,提升深层解读语篇的能力,将语言输入结构化,从而准确定位、分析和处理信息,达到用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终极语言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夏谷鸣,2018.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内涵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3):84-87.
[3].黄远振、黄睿,2018.课标·课例·课堂:英语学科素养落地研究——以阅读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5):53-58.
[4].汤军,2019.https://paper.i21st.cn/index_21se3_issue_685.html.故事类篇特征及解构策略
(本文系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多元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