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彝族传统文化 创建民族特色学校

2020-09-10 07:22丁智斌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0年44期
关键词:校歌彝族校园文化

丁智斌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牛街彝族乡民族中学,位于弥渡县边远地域,由于地出边远地区,彝族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保留,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牛街彝族乡民族中学有700多名学生,其中有少数民族学生300多人,其中有少数民族教师13人。本文就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扬彝族历史文化,创建民族特色学校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挖掘文化资源,构建彝族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学校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能唤醒师生民族意识。学校创办以来从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宏观构建了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总框架,深入挖掘彝族历史文化资源,把创建彝族特色学校工作当做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全面育人及发展学生个性的好载体和好抓手。如今校园的教学楼、综合楼、文化墙以及彝族打歌跳菜都渗透着彝族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

二、结合本地实际,开发彝族文化校本课程

创建彝族特色学校必须要以课程建设为依托,如果脱离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民族文化教育必然是苍白无力的。学校坚持以彝族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为统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发独具彝族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结合自身和当地实际,组织人员编写民族民间文化校本课程,使之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整合。这样,不仅拓展了素质教育的空间,还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例如,将彝族历史、神话故事、语言等的教育融入语文、思想品德学科的课堂教学,有机地渗透民族精神教育;教学思想品德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发扬彝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的美德和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传统。

三、开展艺术活动,提升学生民族文化素养

牛街彝族乡民族中学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以学校重视弘扬传统文化是分不开。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学生充分认识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从而培育和达到文化自信的目的,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内驱力。以下几方面是学校围绕弘扬彝族传统文化,创建民族特色学习开展的活动。

(一)创编彝族特色歌曲《新十大姐》

弥渡县牛街彝族乡民族中学,是一个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优秀团队。源自牛街彝乡有一首传唱了110多年的花灯民歌《十大姐》,在云南可谓家喻户晓,但是我们不满足于现状,于2001年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创新,形成《新十大姐》,教师编排了歌、舞、乐一体的舞蹈节目,并在全县汇演中获得一等奖,目前是我们学校保留的传统节目,这是以汉文化花灯为主导的一次传承革新。

(二)跳红花灯

弥渡是花灯的发源地,也是花灯文化普及得最好的县份之一,牛街彝乡同样是灯班之乡,历史上曾经拥有4支灯班。我们的课间操就是以跳花灯操为主。另外,少年宮活动有舞狮、耍龙,极大地丰富了课余生活,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编排彝族舞蹈——打歌和跳菜

彝族的打歌和跳菜,是彝族文化的集中展现,我们学校也进行了传承和发扬。我们把打歌、跳菜纳入大课间活动,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学会打歌和跳菜。每年的冬季运动会,还设置了一些少数民族特色运动项目,比如射箭、踩高跷、打陀螺、摔跤等,极大地丰富了运动会项目,学生得以全方面的发展与锻炼。

(四)创办校刊《彝韵流芳》

我们创办了全县第一家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刊物——《彝韵流芳》,着眼于打造具有牛街彝族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广大师生拥有一个交流、学习、促进的平台。刊物设置有散文空间、诗歌窗口、民俗拾遗、校园内外等栏目,目前已经发行32期,每期发行100份,涵盖全县部分中小学以及有关单位。部分优秀的文章,继续向更高级别的报刊杂志投稿,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可以说已经成为我们牛街民族中学对外宣传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五)创作校歌《扬帆起航》

校歌代表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酝酿已久的牛街彝族乡民族中学校歌于2017年5月定稿并录音成型。现在是学生必学必唱歌曲,师生如此。也是我们弥渡县10所初级中学中创作的第一首校歌,成为牛街民族中学师生的精神动力。2018年12月,我们聘请专业人士,把它翻译成彝语版校歌,更加体现出彝乡特色。同时让全校师生传唱彝语版校歌,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六)创建学生手工作品室

2015年9月,经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创建学生手工作品展览室,得到了学生们的踊跃支持,制作精美、做工优良的一件件作品汇集到一起,进行适当分类进行永久展出。每件作品都标注有班级、姓名、日期,部分作品还被评为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每届学生进入中学就读,都必须提交自己制作的作品。作品制作涉及木制品、竹制品、泥制品、纸制品、手工刺绣等不一而举。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也是牛街民族中学办学特色之一。

(七)邀请民间跳菜队进校园

牛街彝乡拥有4支跳菜队伍,在当地都是小有名气的,我们学校多次邀请他们进校园,作跳菜与打歌现场表演,与师生同乐,共同感受彝乡特有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热爱自己家乡,强化为家乡建设服务的理念。

(八)瞻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牛街彝乡曾是清咸丰年间民族英雄李文学起义的大本营,其指挥机关——大帅府,现遗址还在。2015年,政府投资120多万元建盖了“李文学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牛街泰山庙是明代建筑,清中期陆续修缮,1949年2月,滇西人民自卫团1支队5大队3中队曾驻扎于此,这也是牛街被批准为革命老区的根本原因。魏巍哀牢大地,革命的种子一直在这红色土地上播撒,留给我们后人诸多精神财富。牛街民族中学,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去瞻仰红色根据地——泰山庙,以及近代农民李文学起义遗址——大帅府(纪念馆),让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努力争做合格优秀的中学生。

彝族火把节、民族打歌、跳菜已成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以开展民族艺术活动为龙头,着力传承彝族文化。目前学校精心排练牛街十大姐、牛街打歌跳菜。在每年的五四文艺晚会、一二.九文艺晚会中学校的这些舞蹈都备受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学校所在地流传着一些民族彝族歌曲,在彝家人之间广泛传唱,学校要求音乐教师将彝族歌曲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教会学生演唱彝族经典歌曲。

综上所述,民族特色学校的构建是一个整体性、综合性的工程。学校要真正从民族特点出发,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挖掘当地资源,因材施教,才能焕发出民族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大理州弥渡县牛街彝族乡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校歌彝族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淇县老年干部大学校歌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高校校歌育人功能浅探①
云南省代彝族文人文学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