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蓉华
摘 要: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陶冶崇高的精神和博大的情怀,使学生在正确思维观念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并解决复杂任务。本文阐述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并针对如何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与研讨,谈几点浅显的做法。
关键词:语文;整本书阅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一、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的必要性
很长一段时间里,语文阅读教学一直被所谓的答题技巧和答题方法占据着,为了追求所谓的有用教学,语文阅读教学被切割成几个独立的教学板块。功利化的教育导致教师热衷于讲授解题技巧,学生热衷于刷高考试题,甚至从高一年起就用高考试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其实这样做无异于舍本逐末,容易过早造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仅学生独立思考试能力与创新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割裂了语文本身的教学美感,剥夺了学生感受美、体会美、欣赏美的权利。
新课标提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是综合提高课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训练阅读概括能力,丰富想象和联想,提升思维品质和鉴赏能力,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正是在阅读整本书的体验中逐步構建和完善的。(1)因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被放在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教育部考试中心于不久前制定出台了高考评价体系。其中“四层”中的“关键能力”要求培养包括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语言表达、文字写作与创新等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而整本书阅读过程就是促进这些能力形成的过程。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显得尤其重要。
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方法探究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下面谈几点浅显的做法。
1.制定阅读计划,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是在学生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在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已是普遍现象,这除了网络时代各种信息纷至沓来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外,跟缺乏有计划开展阅读活动,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实际,制订读书计划,安排合适的读书时间,每天进行至少20-30分钟的阅读,并在小程序上打卡汇报阅读进程,督促自己在繁重的学业中抽出时间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做好阅读指导,探索科学的阅读方法
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靠兴趣支撑,没有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是不大可能的。因此,作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指导者,应该做好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帮助学生探索科学的阅读方法。在整本书教学开始的阶段就制定出整本书阅读的课程目标,指导学生从导读、序章、目录等内容入手,从整体上了解书本内容。接下来再根据要求,采用精读,选读,速度等方法,遵循“不动笔墨不读书”原则,摘录批注。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阅读,读思相长,读思与共,读思相随,使阅读更精彩,更有效。
3.开展分享交流会,鼓励个性化解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始后一段时间,就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分享交流会。可画出表格展出每个学生的阅读进展,展示摘抄的读书笔记,展示精彩的读书批注;也可以让学生填写读书卡,发表自己的一句话感受,利用QQ群举行阅读分享。在分享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解读作品,质疑释疑。适时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梳理整合,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自己的阅读心得。此外,可组建学生读书沙龙,为开展文学导读活动搭建平台。每个月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交流活动,评选读书之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鼓励大家阅读的兴趣,形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4.调整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以《红楼梦》为例,像这样内容庞杂、人物众多、线索繁复的作品,包罗万象,气象万千,在阅读过程中,可根据阅读进度适时调整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对于《红楼梦》80回之后的续写,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可以针对小说作者的背景、写作年代、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后人整理出来的常见的名言警句,不同人物对小说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在阅读教学过程营造出有深度,有内涵的阅读课堂。侧重将有益于当代学生的精神成长与语文素养的培育的内容在此阶段再进一步深化,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与真切感受,引导他们在与经典的对话中建构自己的价值信念与精神坐标。
虽然,目前整本书阅读教学还处在不断摸索阶段,但随着高考评价体系的出台与落实,整本书阅读教学将在语文教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整本书阅读能力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高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在阅读中容易受到干扰。因此,教师要教给方法,讲究效率,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多下功夫,在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的同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